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丹毒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8
/ 2

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丹毒的临床研究

赵春香

南京市玄武区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评估丹毒患者实施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丹毒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43常规治疗)、观察组(n=43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统计及对比组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效果情况。结果:(1)丹毒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丹毒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红斑肿胀、灼热疼痛症状积分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2)观察组的丹毒患者(95.35%)对比对照组患者(79.07%)临床效果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丹毒患者行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丹毒症状。

【关键词】丹毒;传统中医外治法症状积分


丹毒是真皮浅层淋巴管感染性疾病,患者早期表现为发热、恶心、红斑、疼痛等症状,对于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危害。对此,本研究针对丹毒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讨论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丹毒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用以分组,分别选取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纳入43例。观察组男性选取23例、女性选取20例。丹毒年龄纳入范围设定19-76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47.56±11.07)岁。对照组男性选取25例、女性选取18例。丹毒年龄纳入范围设定19-77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47.59±11.11)岁。对比2组间丹毒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P>0.05证实2组可予以对比论证。

1.2方法

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阿奇霉素(生产厂家: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13559;药品规格:0.5g;用药方案:每日静脉滴注1次,每次0.5g)。观察组采取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方剂:天花粉150g;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75g;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30g,上述药物研磨成粉后过80目筛,将麻油加热成为液体,防止药粉调和成油膏,浓度约20%。将药物涂抹至患者患处,注意涂抹的手法,避免对病灶造成二次伤害,待油膏涂抹后,应用清洁纱布包裹,下次涂药前需应用温水将上次油膏予以清洗后再行用药,每日治疗2次。以上全部患者均连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7d后症状积分,包括红斑肿胀、灼热疼痛,每项满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丹毒症状越严重。临床效果:显效为患者治疗后丹毒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体温基本恢复;无效为上述效果均未达到。

1.4统计学分析

86例丹毒患者数据输入SPSS 21.0实行检验,计数资料(临床效果情况)表示为例数(n)或率(%)的形式,开展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表示为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开展t检验,P<0.05,出现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丹毒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丹毒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丹毒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红斑肿胀、灼热疼痛症状积分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1:丹毒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n)

红斑肿胀

灼热疼痛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3

5.19±1.28

2.03±0.50

4.83±1.11

1.53±0.37

对照组

43

5.34±1.36

2.81±0.69

4.90±1.23

2.12±0.52

t


0.5266

6.0024

0.2770

6.0621

P


0.5998

0.0000

0.7824

0.0000


2.2丹毒患者临床效果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丹毒患者(95.35%)对比对照组患者(79.07%)临床效果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2。

2:丹毒患者临床效果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3

26(60.47)

15(34.88)

2(4.65)

41(95.35)

对照组

43

20(46.51)

14(32.56)

9(20.93)

34(79.07)

X2





5.1078

P





0.0238


3讨论

中医角度丹毒属丹胗、丹熛范畴,是热毒炽盛、湿热瘀结所致,临床治疗一般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方式为主,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医在治疗丹毒方面更具优势。本研究针对丹毒患者实施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结果显示,丹毒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的丹毒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红斑肿胀、灼热疼痛症状积分统计指标较低,观察组的丹毒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统计指标较高。本研究所使用的中医外治法所应用的油膏,其主要成分包括天花粉、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其中,天花粉、苍术与黄柏具有消肿解毒的效果;大黄、姜黄能够利水解毒;白芷、天南星与苍术起到消肿镇痛的作用;陈皮与厚朴散瘀通络;甘草和合上述诸药,共同起到消肿止痛、清热消毒、利水化湿的效果。另外,应用麻油调和药物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患者病灶与空气,从而降低其细菌感染问题,能够收敛创口、去腐生肌,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与疼痛感。

综上其述,传统中医外治法于丹毒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宇鸿,付俊,沈丽娟,等. 大黄牡丹汤对中医辨证为瘀热证的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1):64-67.

[2] 周芝. 下肢丹毒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4):151-153.

[3] 白志刚,陈新,雒玉辉. 四妙勇安汤合四妙散加味治疗反复下肢丹毒验案举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16):80-81,85.

[4] 赵伟丽. 中医辅助护理对下肢丹毒疗效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4):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