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大“革命”——我眼中的小学“课堂革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小”课堂,大“革命”——我眼中的小学“课堂革命”

陈超

遂州外国语小学校

“小学不小,人生基石。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初始相遇,更是一种精神的感应。这就像美国诗人惠特曼所吟唱的那样:“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个东西,那东西也就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他就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遂州外小回答了“惠特曼的诗句”,你们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应当办成学生人生理想起步的地方,办成影响学生一生的地方。这为中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贡献了智慧!”

——摘自教育部原督学傅国亮在四川省遂州外国语小学校十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课堂革命”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曾在《人民日报》上的撰文,让这个词变得炙手可热。这让无数课改人又一次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固本强基”的关键性作用。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小学。“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应该成为小学课堂革命的指挥棒和线路图。

我眼中的课堂革命应该建构起适合孩子终身发展的好课程。“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革命的课堂首先应该是聚集孩子正知、正念和真、善、美的地方。基于此,小学应该致力于儿童素质发展的课程开发和研究。课堂的范围也就不再局限于方寸之室。如我校在致力于儿童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就充分利用“农耕课程”和“创想课程”。将课堂外延到田间地头,学生将种植体验和创想研究融为一体,在体验、研究、玩乐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成长,感受科技的力量,体会研究的乐趣。为了根植小孩子的精神图谱,我们的“开学课程”融入军训、安全演练、假期优秀作业评比等活动,孩子们历练品质,学会分享。聚焦孩子的思维创新,我们专门有“研究课程”。激荡儿童天性,还孩子们的幸福童年,我们有“幸福课程”。助力梦想远航,呈现六年学能。我们的毕业班有隆重的“离别课程”。总之,学校就是课堂,社会就是课堂,只有把孩子放到大课堂中,他才是会“生活”的人。一切从学生的喜好、意愿出发,内心始终想着孩子的发展,始终坚定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全心全意为孩子的未来设计。做真诚的教育和最懂孩子的教育是课堂改革的核心要义。

我眼中的课堂革命应该让课堂迸发思想的火花,激发思维的碰撞。课堂是教育的核心地带,只有它发生了改变才会从根本上让教育发生变化。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没有学生精彩的知识生成,看不到学生精彩的表现,久而久之,老师没有了激情,学生厌倦了学习。为此,“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应该成为课堂革命的出发点和回归点。遂外的课堂革命首先革老师的命,老师退出主角,成为孩子们的导师或者配角,成为学习激情的点燃者。课堂上充满表达,充满争论,不断地发生着对或者错的碰撞。遂外课堂革命的重要途径还包括教材体系的革命和学习形式的革命。打破固有的教材编写体例,立足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多版本地整合教学资源,以达到扩充知识量,布局知识图,形成思维链的高效教学路径。课堂不再是学生自顾自地学习,而是有一个学习共同体,我们习惯称其为合作学习。这其实是培养孩子探究解疑,合作沟通,内化知识,养成学习力的重要载体。建构起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是课堂革命的根本途径。

我眼中的课堂革命应该遵从每个孩子的特别存在,每一种存在都要有故事的表达。五指有不齐,生生有差异。传统课堂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往往去讲同样的内容,去提同样的要求。这样很难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让每个孩子参与到课堂,让每个孩子从课堂中有所习得,让每个孩子得到心灵的耕耘和智慧的点拨才是课堂革命要关注的地方。课堂革命呼唤精致的德育设计。以培养精神生命为目标,追求卓越,接纳平凡,关注每一个孩子。因此,活动应该成为课堂革命的重要要素。阅读节、福娃节、主题运动会、科技月、数学月、国际文化月等精致活动也是一个全员发展的课堂。多元舞台,自主参与,阶梯发展,储备成功。这既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孩子们各取所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的大好机会。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故事,不论璞玉浑金,只要精雕细琢也会熠熠生辉。努力寻求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法是课堂革命的真正发生。

“小学虽小,人生基石。”课堂革命应该从小学抓起,应该紧紧地盯住小学作为人生基石的重要作用。以习惯培养为人生基石,以民族大义为人生基石,以丰厚的积淀为基石,以思维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石,去改变育人观念,创新育人模式,要有教孩子六年为孩子设计六十年的豪情和底气,才会真正撬动课堂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四川遂宁 遂州外国语学校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