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低血钾性瘫痪救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2
/ 2

急性低血钾性瘫痪救治体会

李海燕

江苏省昆山市柏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 目的 总结急性低血钾性瘫痪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经本人诊治的16例急性低血钾性瘫痪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16例急性低血钾性瘫痪患者经及时个体化补钾等积极治疗后,均痊愈离院。结论 对低血钾性瘫痪患者进行及时个体化补钾等积极治疗,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关键词] 低血钾性瘫痪;救治;体会

急性低血钾性瘫痪是基层医疗机构最常见的瘫痪类型,发作时突出的特点为血清钾降低,出现周身乏力,肢体麻木、对称性骨骼肌弛缓性瘫痪、尤其表现为双下肢明显,致死者常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或呼吸肌麻痹,需积极及时以补钾为主的积极治疗。现对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经本人收治的16例急性低血钾性瘫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0~75岁。来院时间为出现瘫痪后25分钟至8.5小时。其中初次发病例12例,复发病例4例。

1.2瘫痪诱因 发热5例、呕吐、腹泻3例、暴饮暴食饮酒2例、输液地塞米松后1例、剧烈运动后2例,其他病例无较明显诱因。

1.3主要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就诊呈急性发作、乏力、肢体麻木、肌肉酸痛、焦虑,对称性肢体软瘫下肢明显重于上肢或由双下肢逐渐向上肢发展、近端重于远端尤以股四头肌严重、无脑神经损害及感觉障碍。其中双上肢肌力改变:IⅢ级3例,Ⅳ级7例,Ⅴ级6例;双下肢肌力改变:0~I级3例,Ⅱ级4例,Ⅲ级7例,Ⅳ级2例。四肢肌张力减弱14例、正常2例。合并萎靡不振、反应迟钝2例、呼吸困难1例。

1.4辅助检查 轻度低钾血症(3.1~3.5 mmol/L)7例,中度低钾血症(2.5~3.0含 mmoL/L)8例,重度低钾血症(小于2.5mmol/L)1例。心电图示T波改变(低平、倒置)3例,出现U波及U波>T波1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其余病例心电图正常。

1.5诊断 主要依靠特征性的突发对称性骨骼肌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实验室血清电解质、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1.6治疗方法 我科接诊急性对称性肢体软瘫病人立即给予10%氯化钾10~20ml一次性口服、鼻导管吸氧3~4L/min、急查血常规及生化(其中电解质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30分钟可出检验结果)同时开通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查心电图、嘱护士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注意气道管理,预防窒息。30分钟后根据血电解质识别低钾血症程度:轻度低钾血症(3.0~3.5 mmol/L)、中度低钾血症(2.5~3.0 mmoL/L)、重度低钾血症(小于2.5mmol/L)。轻度低钾继续口服10%氯化钾每1~2小时10~20ml直至症状缓解、血钾正常(4~4.5 mmol/L)后改氯化钾缓释片每次0.5g~1g,每日2~4次,饭后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为6g,持续1~2天;中重度低钾血症同上口服10%氯化钾每1~2小时10~20ml同时静脉持续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钾浓度为0.3%,输液速度为不超过80滴/分或1g/小时,过程中每2小时复查血电解质、查肌力、严密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置,直至症状缓解、血钾正常(4~4.5 mmol/L)后停静脉补钾,继续口服10%氯化钾注射液或氯化钾缓释片1g/次,每日3~4次,持续1~3天。

2 结果

经治疗本组病例均于4.5~32小时血钾恢复正常,肌力恢复时间略晚于血钾,全部病例24~48小时内痊愈。患者肌力恢复、能独立行走、自行大小便、步态稳健,血电解质正常,心电图无低钾血症表现。

3 讨论

急性低血钾性瘫痪,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有的研究结果认为是人体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的。在疾病发作期间细胞外钾离子过多进入细胞内,引起血清钾降低,细胞极化过度,引发瘫痪[1]。本组病例均是急性起病,起病前有发热、呕吐腹泻、暴饮暴食饮酒、静脉输液激素、剧烈运动等诱因,临床表现特点有乏力、肢体麻木、肌肉酸痛,对称性肢体软瘫下肢明显重于上肢或由双下肢逐渐向上肢发展、近端重于远端尤以股四头肌严重,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引起呼吸困难,但肢体对称性软瘫不伴有脑神经损害及感觉障碍。诊断并不困难: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加心电图低钾血症表现及血清钾低于正常等相关辅助检查,经及时补钾肢体软瘫症状快速缓解。

4 体会

4.1补钾的原则尽量口服,补钾时我们做到:(1)每天有超过700 ml尿液或者尿量超过30 ml/小时补钾比较安全;常规查肾功能,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者尽量口服补钾,必须静脉补钾时,应做到严密监测、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必要时及时转诊上级医院。(2)静脉补钾时尽量要把氯化钾针剂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中,避免使用葡萄糖溶液,大量非糖补液同时注意监测血糖及中心静脉压,防止低血糖及心功能不全。(3)钾离子进入细胞内的速度比较慢,可以在早期补钾速度稍快一些、补钾浓度稍高一些,在后期乏力症状缓解以后,补钾的速度可以减慢,可以进食的患者尽量给予口服。(4) 低血钾性瘫痪患者在补钾过程出现手足抽搦表现时,应该静脉给予适量钙剂以缓解症状。[2] 同时还要注意到,在治疗低钾性瘫痪时,静脉使用含钙针剂,有可能会加重心肌抑制,应该密切心电监护。(5)病情不稳定患者最好根据血气分析先补钾,再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一般pH7.30-7.35就可以。轻度酸中毒有利于血管扩张,有助于改善微循环。(6)如果患者不能进食,还要加上每日生理补钾量,氯化钾6g。如果能进食,但是进食不足,酌情加补生理需要量。(7)轻度低血钾性瘫痪患者,血清钾3.0-3.5mmol/L之间,如能进食且一般状态良好,口服氯化钾即可。(8)病情复杂的低血钾性瘫痪患者有可能出现心电图QTc延长及心律失常,此时应要尽量避免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因极可能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危及生命。(9)对于难治性低血钾性瘫痪患者要考虑可能合并低镁血症以及碱中毒,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会收到较好疗效。(10) 对于症状缓解的低血钾性瘫痪患者我们建议积极寻找原发病因,防止复发。

4.2 对急性期过后的低血钾性瘫痪病人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宣教:避免强体力劳动、剧烈体育锻炼、大量出汗、暴饮暴食、酗酒、吸烟、使用激素类药物、输注高渗葡萄糖溶液、使用排钾类利尿药物及避免过多甜食;鼓励多食用含钾丰富食物如香蕉、橘子、瘦肉、马铃薯、花生等;随身携带氯化钾缓释片一旦出现肌无力立即口服1g并就近就医;合并甲状腺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反复发作患者可建议尝试用中医中药治疗,有报道补中益气汤加减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张立华. 急诊诊治原发性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35例临床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3(23):23-24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