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江霞

广东省廉江市新民镇尖角小学 524441

摘要: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小学班级建设,文化育人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打造优秀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凝聚力,使其为了学习进步而不懈努力。换言之,优秀的班级文化既表现了一个班级成熟的内在素质,又展示了令人赞叹不已的外在形象。基于此,以下对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引言

小学是德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班级文化的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保护学生个性发展,不要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手段,更不能够压制学生求善向上的进取心。教师要以创建班级文化为抓手,从制度、物质、精神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一个属于校园工作范畴,一个属于班级工作范畴,两者看起来关联不强,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班级是校园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能够给班级管理提供导向,而班级管理的效果和行为也会对校园文化的风貌带来影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都需要用班级活动来体现。作为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对班级管理和校园文化之间联系性的探究,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班主任要重视文化思想对班级管理的影响,校园文化思想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良好的校风往往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坚持正确的班级管理工作方向,并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班级活动来构建良好的班级风貌、校园精神风貌。

二、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物质文化,营造温馨的班级环境

教室环境建设也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既有班级自然环境的建设,如整个教室的布置、口语的张贴、桌椅摆放、环境整洁等,无论是墙报设计,还是悬挂标语,以及摆放班内的一些花草,都需要站在审美的高度加以整体规划,挖掘这一环境育人的功能,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墙壁都在说话。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以及交际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疑释惑的主阵地,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的温馨之地,因此良好的教室环境可以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与疲劳,增添学习与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在良好环境之中,情操受到熏陶,情感得以激发,增强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如,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打造具有特色的墙壁文化,让小组分别承担起图画的优美制作,设计手抄报,或者是更换黑板报,让各小组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使每一期图画展示、手抄报或者黑板报都各有特色,各有鲜明主题,内容丰富多彩、赏心悦目,在这一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让学生深受感染。鼓励学生制定班级口号,班级的特色班训,自身的目标与班级目标相结合,大家集思广益,征集班级目标,体现深刻的寓意。

(二)以身作则,传承班级文化

班主任作为班级领导者,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十分重视。因此,班主任规范自身的行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带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作为班级的组织者以及建设者,班主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生的指导者以及引路人。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身在工作中做到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将自身的经历全部投入到班级中,尊重自身的教师职业,履行身为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三)以校园环境和活动为载体

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要树立全新、科学的管理理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告诉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而是要将班级管理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以活动和环境为载体来加强管理,彻底摒弃以往灌输式的管理手段和策略。在校园文化视野下,班主任就可以依托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校开展的各种娱乐活动、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这些都属于校园文化的内容,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来强化班级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启发和成长。比如学校开展的歌咏比赛、书画展览、校园阅读等活动,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认知,养成阅读习惯。

(四)张弛有度,塑造班级文化

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对待事物没有判断力,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自主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合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在树立班级文化时要侧重于德育方向,在德育基础上进行班级凝聚力的培养和提升。要想建设特色班级,形成正能量的班级文化,首先教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从心底里爱护学生。

(五)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需建立在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基础上,好的规章制度对小学生有正确的引导,对其行为、学习等有一定的规范作用,这同样是优秀班级文化所必备的条件。并且,小学生的阅历、储备知识等还比较少,因此,其理解能力也较差,更证明了其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可针对本级的整体情况以及小学生的日常表现,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班规。在建设班级文化墙时,有部分小学生会表现出应付心态,常常不把文化墙建设放在心上,此时,若教师采取批评的方式,小学生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为缓解这一现象,教师应采用鼓励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以此端正小学生态度,提升其责任心。如在文化墙创建结束后,教师需对一直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褒奖,让其感受到被重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班级管理相关制度并不是对学生的约束,教师需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制定一些对其有激励作用的制度,以此引导其在班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活跃性比较高的小学生,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责任心,让其进行自我管理,最终达到创建班级文化的目的。

(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突出引领性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全体师生长时间交往后形成的一种集体性的价值取向。班级精神文化是所有班级文化中最核心的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制度的保证,需要价值观念的引领,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在打造班级精神文化的过程中,要有耐心,要突出引领的特质,不可流于形式。

结束语

总之,根据农村班级的具体特点,建立特色的班级文化,可以促进班级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这一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之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启迪心灵,促进其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强.浅谈农村小学书香校园特色文化建设[J].新课程,2021(22):6.

[2]李小林.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建设[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39-140.

[3]甘红燕.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新课程,2020(12):206.

[4]王义莲.当地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J].当代家庭教育,2020(06):37.

[5]丁红霞.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践[J].新课程(上),2016(0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