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快乐很优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穿越的快乐很优雅》

王水秀

江西作家文坛

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乱世客元堂》、电影及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干戈几阵腊梅红》 《爱一次足够》等20余部。

《江西作家文坛》微刊主编。



在网络文字铺天盖地的当下,我抽时间只读名著。只所以称网络文字,是因为有些文章我不愿违心去恭维为文学。人生时间太有限,专心读几本好书,是智慧的选择,受益匪浅,仿佛文学前蜚就在自己身边。朱自清是我崇敬的散文大师,读他朴素、沉郁、文笔清丽、真情实感、抨击社会大胆的许多名篇,是一幅享受不尽的画卷。柔光台灯下,翻开他的散文,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正是在他写景抒情融合的诗意里,在他高贵的神韵里。宛若在他智慧的眼睛里,我隐胸头的一点点傲气,也如焚的精光了。我才疏岂敢言评朱自清的散文呢?只能浅叙读后的所思所想吧!说说我是如何被他的现实主义美文走进意境的,亦是快乐满心腔的。

一一 题记

一 我同朱自清大师月夜散步荷塘


在《匆匆》的时光里,我感知自清大师的心灵在颤动。这作于1922年的作品,在过去99年的今天,读起来依然新鲜震撼着我。谁能抓住时光堵住他的流逝呢?正如大师所说:“我觉察他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是啊,光阴带着人类的沧桑一起流向哪儿了?然而命运的痕迹却隐藏脑海,夜深人静会像电影样一幕幕展现。婆娑红尘,芸芸众生,往事非如烟呢!

我在感叹时光的匆匆之时,再走进《荷塘月色》。这是1927年7月的荷塘,中国社会正处在一片黑暗之中。我随大师从院子里出来,沿着荷塘曲折的煤屑路缓步。这里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寂静。各种树环绕荷塘,好在有淡淡的月光,才不那么阴森森怕人。

有月的夜,浓月藏深情,淡月也极妙,荷香扑面来,我尽情受用,这便是幸福吧?大师借景抒情寻找安宁,他想超脱现实又无法超脱,这复杂的心情,正是当时的时代在他心灵上的折射。

我沐浴月华随着大师观赏仿佛在牛乳里洗过的荷叶和荷花。只因天上有淡淡的云让荷塘笼罩着轻纱的梦。荷塘的四边远远近近是高高低低的树,将朦胧的月色割裂在荷叶上。这里安静而阴森,树梢上隐隐约约一片远山,算不得好看的风景,只能平添内心痛苦的挣扎。树上蝉鸣阵阵,水中青蛙歌唱,这热闹与自清大师何干呢?他为国家民族的命运焦躁不安,本想来这里寻找静美的夜色,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偏偏蛙声四起,蝉鸣不断。逃脱不了现实的困扰。

自清大师不是随波逐流的人,他的行为正是出污泥而不染的知识分子,这高贵的品质代表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两个月后的1927年8月的南昌起义,有在矛盾中挣扎的知识分子投身了武装革命。而自清大师手中的笔,就是枪,是和武装革命并行的战场,落笔纸上的沙沙声,我仿佛听见了战马驰骋。

我离开《荷塘月色》已经午夜了,盯着朱自清散文集雅致的封面,情绪还在荷塘而没有睡意。此刻我是在感慨中被一股激情涌满胸腔,正在白花花地翻腾波浪。如果我是当年的青年,会是怎样的心态呢?一时间眼前出现弹雨纷飞的战场,一会又见街上游行的学生。我如此心难平静注定今夜无眠,不如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欣赏美艳,感受美丽的秦淮河吧!

二 夕阳在河上,素月在天上


我驾驶岁月的舟车来到了1923年8月南京秦淮河的夜晚,夕阳刚退,皎月方来。坐在大师的“七板子” 里,随着桨声的启动开始游览。夜幕渐渐垂下来,河上飘着大船和小船, 舱前顶下彩灯是最能钩人心动漾漾的。大船小船的灯火彩苏可不一样,但透过两层玻璃辐射出来黄黄的朦朦胧胧的晕在黯黯的水波里,便是诱人的缕缕漪丽。我醉在秦淮河的梦里,听那间歇悠然的桨声,还有自清和伯平模模糊糊说着明末时期秦淮河的艳迹,《桃花扇》、《板桥杂记》……我与他们一起神往在历史的秦淮河,那映在水里的华灯,画访凌波的光景一并在我眼前飘动。还有哪条河上的船可以超越秦淮河上的船的雅丽呢?我仿佛看见秦淮八艳之首的李香君,她在秦淮河上畦,在小楼上抱着琵琶呢!自清先生说秦淮河的水碧阴阴,或许是六朝金粉所凝哦!正因为两位大师谈论历史的秦淮河,我才游进历史的秦淮河。我坐在舱前悠悠飘然而行,看《桃花扇》时期那如织的湾泊的船只,看那返手在后昂首的绸缎锦袍人物,随着船的前行,他们幻化于朦胧的夜色中,与河上船里度来的和沿河岸妓楼飘来的断断续续的歌声,一并构筑了红尘诱人的雾纱,我宛若在梦中的温馨之乡。

船儿转弯后便是大中桥,三个桥珙虽然完好无缺,然而桥砖的古旧无色彩且坚固的美,足见历史的悠久。经过三道桥珙,见桥上两旁居然有木壁的房子,显然中间是街道。可想象秦淮河盛世时的繁华,那木壁的房子一定油漆光亮照人。我在船上如此想思中,便过了大中桥,那天上月儿与灯光的映照、那不知疲累的笙歌声……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秦淮河哩!

繁华的秦淮河哟!河中晕眩黄黄的灯光,画舫纵横,笛韵悠长天簌,夹着吱吱呀呀的胡琴声。我在船上仰望蔚蓝的天,清清淡淡的月,真正认识了秦淮河碧绿茵茵的水,滋养了多少代众生的眼睛和心园?同两位大师夜行舟,我没有疲倦,生起伸手到“冷冷地绿着” 的秦淮河里感受凉爽。

行船过了大中桥,船夫停止划桨与许多船泊在一起,他独自一边蹲着,这光景对他显然习以为常了。

这里灯多晕当然也多,似天上密星交错,模模糊糊,渺渺茫茫的美正是这时的特色,如是美景谁能不沉醉?秦淮河啊,人生几回醉,醉在你的历史,醉在你的未来!“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 清辉的月非一般柔和,她在树梢头,将垂柳引进了水里,它们淡淡的,轻轻摇曳,如幻似梦。这时偏偏不见歌妓,若有缠绵一曲,这蓝天月影的秦淮河不是无憾之倾城至美吗?我正有几分失意时,她们乘“七板子” 船来了,我为之一震,心动欲欢,有月有水有歌,夜色微微凉。舱前油灯下,她们柳腰容颜深藏哀愁。一个伙计跨船递来歌折,我多想听几曲呀,可我的心情和两位大师一样因同情她们的身世于心不忍点歌。是的,很难冲破道德的束缚,这自由的空间不向往也罢吧!自清大师勉强翻了一下歌折,也没看清几个字,赶紧递还了伙计,很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伙计抱希望把歌折塞给伯平大师也遭到拒绝后,又再来找自清大师,最后他很为难地拒绝了人家,此刻我似乎与两位大师一起如释重负。拒绝了听歌便是尊重了她们,这是大师的革命人道主义思想。歌妓因生活所迫,我们听着总不是滋味。这时从远处四面有飘来的歌声,却也真的会挑起我们贴耳听歌的憧憬而变为盼望。

听自清和伯平两位大师说着为何尊重歌妓的话时,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递来折子点戏,他们照前一样拒绝了。连续三次在别人看来是无理由拒人千里,心里是更为不安的,正如自清大师说,“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这时船夫因要赶第二趟生意,趁此催返回。

归舟的桨声响起,只有月色随行,昏黄的灯光渐渐远了,孤舟冷冷清清在秦淮河上,这夜是多么漫长。我心沉寂,似乎体会复杂心绪的滋味,怕是不堪回首的。船行到大中桥附近,才遇到一只载妓的板船,尽管箭般驶去,舱头妓女唱着青衫的调子,余音绕耳畦。在这夜雾朦胧无际的秦淮河上,清歌袅袅是养耳亦养心的。这时船过大中桥,黑洞暗得像要把船与人一起吞下。过了桥见东关头的灯光,我才心宽的和两位大师仰头看素月。在船夫泊泊的桨声里,船已经东关头转弯,在这浓浓的夜色里,有河岸妓楼帘缝射来的线光。自清大师愁梦太多,他说:“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我们却又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他是怀着淡淡的哀愁离开秦淮河的,繁华景象未必能减轻他内心的不快乐。

我同朱自清俞伯平两位大师一起雇“七板子” 游秦淮河,由利涉桥到大中桥外,从夕阳西坠彩云燃烧到静静的浓夜苍穹素月依人。我在穿越的情景里,心情平静过、享受过、沉醉过、怅惘过、甚至向往过,因为我是红尘凡人嘛!在离开“七板子” 踏上秦淮河岸的顷刻,我的情思是复杂的。

在一时拔不出的心绪里,很想有超常的清静,于是再随朱自清大师去旅游《温州的足迹》开阔郁情。

三 朦胧是更美的辽阔


随大师欣赏了一幅朦胧画,并非一般的画能让他引发那么多深刻的感想。《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仅文章题名,就勾住了我的双眸。一尺多宽马孟容的横幅画,我见画中颜色,绿、黄、青。垂首的双穗,斜卷的绿帘,轻风中微乱的丝缕,足以在我心海荡漾,飘然悠悠夏夜思。

圆月青光遍满纸上,海棠花叶扶疏,艳滴滴妖媚在丛绿中。大师比喻拟人描绘:“……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我见到了画中美妙的意境与朦胧美,我自然而然向他的思想靠拢,享受着大师细细描绘画的才艺,心境开阔了。


四 天宇的神光


接着去《绿》的梅雨潭逛逛,这里是天宇的神光。我和朱自清大师一行刚到山边,被梅雨潭的哗哗水声悦着耳朵,便坐在梅雨亭了。这里三面环山,恰似坐在井底看白而发亮的水。虽然是秋天,而这里不见高天流云。因为是薄阴的天,我们享受头顶流云的妙趣。岩面与草丛湿润湿润的,更添诱人的绿意。我随大师一行,仿若在仙人洞,不需要仰头,便见瀑布从上冲下来。大师说“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而潭水呢“那醉人的绿讶!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梅雨潭的绿和瀑布,强烈地吸引我,我欲在瀑布溅起的水花沐浴,洗去不为人知的烦恼。我愿在碧绿的潭水泛舟,净化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