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孵化基地建设与创新创业竞赛相结合的特色项目培养机制体系

/ 2

基于孵化基地建设与创新创业竞赛相结合的特色项目培养机制体系

孟宪东 张婷婷 于祺 韩娇

辽宁科技学院

摘要:


创新创业竞赛作为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与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基于学生创业项目理解、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团队构架问题与项目后期发展无力等诸多问题。基于创新创业竞赛的相关要求与《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相关要求有机结合,将创新创业竞赛与创业孵化基地的相关工作有机结合,将基地审核机制与竞赛要求有机结合,全面服务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满意成果。


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11月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明,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必须依托互联网,同时在多种场合提出“万众创新都要先靠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解决中国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现阶段学科竞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具有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互联网+”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实体之生命力,对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与教育逐渐深度融合。

现阶段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亦为大学创业孵化园),主要是指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服务的后勤保障基地。此处“孵化”的涵义为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来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从而形成较为规范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体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的保障,具体表现为不仅能提供创业场所等硬支撑,亦为之提供专职的教师及专家指导等软支撑。在双重保障的基础上可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创业的盲目性以及风险性,从而增加创业成功率。

所以如何将孵化基地相关优势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同时基于“互联网+”等大赛的开展与运营,在基地运转过程中锤炼入孵项目,整合项目资源,提升项目素质。

一、大学生孵化基地入住项目存在问题

(1)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普及性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模式,也欠缺创业意识。部分高校教师尚未完全接纳创业教育思想,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抱有抵触情绪,更有甚者视自主创业为不务正业。故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重视程度低,缺乏宣传力度,降低了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2)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淡薄,缺乏创业热情。由于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认为一个简单的、粗略的创业计划即可付诸实践,直接导致创业的成功率低。此外,由于创业意识不足从而缺乏创业视野,在浩瀚的创业孵化项目汪洋中寻找不到可行度高的创业点,致使提交的创业孵化项目质量较低。

(3)高校不重视创业孵化项目的立项。由于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是新生事物,可借鉴可效仿的对象凤毛麟角,加之高校中有创业经验的教师较少,因此高校不倾向于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审核创业孵化项目,甚至出现一锅端的极端立项审核方式,从而使得创业孵化项目存在先天质量缺陷。此外,由于尚未形成较为规范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缺乏专业的项目立项评审队伍,致使不能对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等。

二、学科类竞赛的推动作用

(1)“互联网+”竞赛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互联网+”竞赛将拓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博客、微博、微信等一系列新媒体不断涌现,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预示着人们已经步入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人们逐渐习惯于借助新媒体进行咨询、交流、购物、旅游等活动。大学生作为引领潮流的典范,受此大环境的影响,必然也会享受通讯网络带来的便利。如若将创业教育与互联网结合,大学生作为高端网民群体,必然会“如鱼得水”。基于互联网平台,将市场供需双方有机链接,进行网络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他们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动力。受“互联网+”竞赛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将走向新的征程。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其面对的困难也是不可估量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结合互联网平台如何将海量数据通过理性的分析,使得大学生创业更具有针对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升当前的教育水平,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2)借力“互联网+”竞赛动能,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的生产、销售、旅游、娱乐、管理等有机融合,形成网上无障碍沟通,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大学生就业的增加点。不论是源于客观原因,还是源于主观选择,只要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都必须要有完善的创业资源,才能保证创业成功。因此,高校应坚持与时俱进,从前期引导、中期指导和后期竞赛全程监控,借力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互联网+”竞赛产生的动能,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

三、基于孵化器项目的竞赛培养体系

以辽宁科技学院极创空间孵化与竞赛结合模式为例,依托辽宁科技学院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基于辽宁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平台和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平台,充分利用辽宁科技学院科研技术实力,开展创业辅导、专业孵化、企业加速器等全程企业孵化培育体系,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链条,助推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入驻项目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与金属材料、新农业等领域,项目入驻后技术研发程度较好而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师生参与竞赛主要集中在本专业领域,对学科交叉与多元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不足,同时在学科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突出成绩不足,未出现体现出学校现阶段创新创业成果的优质项目,突出体现为较高的软硬件支持与孵化实际情况的落差。解决此中落差,并探寻问题产生原因,进而形成完善的双创孵化促进体系将成为可行的研究方向。

以创新创业实践和孵化促进工作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双创孵化促进体系”现状和系统构建基础,构建“双创孵化促进体系”建设的动态发展模型,提高整体协同创新创业能力,丰富和发展“双创孵化促进体系”建设的内涵。同时,梳理影响“双创孵化促进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对各指标进行“聚类—因子—权重”综合分析,提炼影响“双创孵化促进体系”环境的主要因子,构建出“双创孵化促进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绩效评价模型。从而全面提升入孵项目在各级各类竞赛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与项目孵化成功率。

(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意激发课程

基于设计思维创新方法技术,提供涵盖项目计划,项目启发,项目创意与发散,创意评估,创意概念汇报五部分内容为基础的创意激发引导流程。帮助本校老师掌握创业团队组建,市场搜集、调研与启发,头脑风暴引导技术,创意决策要领,创意故事版表达,概念评审技巧,多种画布应用,创意验证与测试技巧,创意概念包装技术要领。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辅导平台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技术,提供涵盖原型准备,最小可行性产品、商业战略、商业计划书汇报为基础的项目辅导流程,帮助老师掌握精益体验画布、精益创业方法,项目假设,用户测试计划,版本升级与测试,最终原型呈现,商业模式画布应用,商业计划书汇报等内容、流程、方法。

(3)科技成果转化辅助平台

基于东北科技大市场、辽宁省科技厅下设科技转化平台、辽宁省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辽宁科技学院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科技转化服务平台等多方平台进行全方位的科技孵化转化服务。

  1.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

辽宁科技学院极创空间与北京志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优质教育软硬件资源,校企联合加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软硬件建设及使用效率,以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目标,按照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科学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建立由学校、学生、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推进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结合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不同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实现跨领域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经过系统性的整合与企业支持,辽宁科技学院孵化器入驻项目已经在多个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互联网+大赛获得金奖一项、银奖四项、铜奖十余项的优异成绩。

经过系统性整合与实践,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全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进行统筹与对接,本项目已经实现实现以教促赛、以赛促孵、以孵化带动创业就业。构建赛事服务体系,全年强化入孵项目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竞赛成果,以赛促教。

搭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创业融资服务体系,为入孵项目发展赋能,为项目技术创新服务社会铺就道路。

(本项目为辽宁科技学院大创项目基于食用菌生产与销售的品牌建设与实践成果及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高校孵化器发展建设的双创孵化促进体系应用与实践》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