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基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讨

徐汉宇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 合肥 , 230031


摘要:跨文化意识指的是,相关语言学习者对其所学习语言的类型形成较为充分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在对该语言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以目的语原始族群的思想来进行思维活动,而在这种方式之下,语言使用者将能够更好地与目标群体展开交流。因此,高校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他们在学习阶段可以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关注。下面本文就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1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的大学英语基础存在个体差异 ,智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式和社会家庭文化背景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对于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学内容可能无法满足其需求,如果大学英语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 那么很多学生可能会失去主动学习能力,导致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每学期基本学时有限,若学生学习英语无积极性,课上学习就会变成只是应付上课,消磨时间。 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 采取不同教学方案, 让每一位学生爱学习、能学习,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可。2)英语学习过程中欠缺自主性与独立训练性。长期形成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师主讲的统一方式,使得学生被动习惯这种学习模式,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英语是一门跨文化的基础课,文化语言运用技巧、基础技能的掌握不仅需要教师的课堂讲授, 还需要英语学习者运用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学生需将自主学习和独立训练培养成一种学习习惯。3)英语教学模式需多样化。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是一本书+黑板+粉笔、英语教师照教材宣读,所以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语言学习与理工科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理工科学生接触的是实验案例、分析、过程、结果、成果,而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长期运用简单一致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出语言的跨文化魅力。

2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在具体实施阶段仍然需要以教师为核心展开,因此教师在该过程中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相关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外实践行为是否能够促进其跨文化意识的提升也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之下,教师始终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教师如果缺乏跨文化意识或是对待他国文化的态度与当前的跨文化意识培养需求存在出入,则难以肩负起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责任。而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单一的知识灌输为主,这种方式显然难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和相关教师需要强化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确保学生在课堂之中具有较为充分的空间对英语文化、英语技能进行探究式和批判式学习。此外,课外实践是帮助学生将课堂内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在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对相关文化进行了解以及进一步学习和反思,最终实现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内化与提升。整体而言,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在目前教学目标之下的应用等,在后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阶段,教师有必要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积极主动地转变自身的思想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采取相对生动的教学手段,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之内具有充分的空间对他国文化进行思考,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全面形成。

3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3.1 将跨文化意识扎根于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

首先要将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熟记于心,制定从简单到复杂的文章阅读计划。在实行阅读计划时,先要先要采取一目十行的方式,然后逐句逐句的细致分析,在细致分析时,要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其次,词汇积累为了看懂文章而进行的最基本工作,但仅仅只靠词汇积累来理解阅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善于阅读理解的同学,不仅单词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它们还往往通过培养阅读理解技巧,巩固所学知识。在一些大学四六级英语教辅资料中,除了涉及核心词汇外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还有相对应的典型练习题,供学生来练习,巩固知识。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良好的习惯,高效的辅导书,这些对提高英语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量以后,在开展相应的阅读理解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做题,刷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不会有显著提高。因此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3.2 加强学生对英语跨文化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跨文化意识更多强调学生本身的理解和吸收,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很好地指引学生去自主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由老师为学生学习计划,但是由于每位同学英语水平各有差异,所以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然而,如果让学生为自身设计学习计划,那样可以很好让同学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非常有动力,从而高效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跨文化意识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因此在制定英语学习计划时要学会划分学习内容,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必须要求在短期内学会,而对于较有难度的内容,可以经过不断的学习加以积累。

3.3 打造具有跨文化思维的师资队伍

首先,要使学生具有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技能,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积极引进外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国外的社会交流习惯,学校应重视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技能,必要时组织教师出国培训。到国外去深入学习他们的风俗文化和语言习惯,然后把这些想法反馈给学生,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可笑的错误。教师还可以适当转变强行让学生学习的教育形式,转变教学思维,减少枯燥的题目教课。在课堂上,扩大与学生的交流时间,用英语与学生一起练习交流习惯,使学生能够自然地形成自信的英语口语交流习惯。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也日益上升,学校也应该组织培训教师,提高大学英语老师的教学能力。

3.4 设置创新型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意识

由于大多数学生语法和词汇量储备不足,导致在组织问题答案时非常吃力,渐渐的丧失了英语问题回答的兴趣,更多地用汉语思维去翻译问题并思考问题答案,进一步对英语交流产生了排斥心理。但任何语言类学科的学习都必须具备十分充足的耐心,但大部分学生在屡次受挫后,信心和耐心都会极大的降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短期内能够立竿见影看到教学成果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这无疑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没有练习自然是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时应该要注意重心和方法,激发学生对跨文化、文化差异等内涵的思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阶段的学生想要提高国际跨文化思维和技能想要一下子就登顶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该不停将自身的教育思维和方案与时代结合,不断推出各种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雪莲.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微[J].海外英语,2019(04):136-137.

[2] 何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研究[J].才智,2019(05):197-198.

[3] 刘霞,吴敏.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9(0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