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家庭教育方案

/ 2

外来工家庭教育方案

朱月玲 江少媚

广州市番禺区西一小学

  1. 引言

我校因地处广州郊区边缘的农村,由于农村工业厂房集中、生活消费品价格低、租金便宜等原因,学校周边村民自建房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租用。随着大量的外来工的涌入及聚集,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应运而生。

外来工子女是指随父母因为工作原因随迁到外地生活及学习的孩子。因为在搬迁过程中,外来工子女因为从外地搬迁到广州,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从农村搬迁到城市,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学习环境变化,他们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如与家长长期分离,与父母同住后亲子关系不良的问题;班级同学间人际交往困难;学前教育水平低,学习上表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还有一些学生表现为同伴交往时融入困难,或者与过去的同伴关系不同导致身份定位混乱等。这些问题导致外来工子女在学校中出现学习兴趣低,班级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足,甚至还有说脏话、打架、厌学等问题的出现。

截止至2021年9月,我校的外来工子女占比43%,占比较大。从宏观上看,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学校文明和谐的氛围,影响学校学生的整体学习环境。从个体上看,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交友、活动、游戏,从而影响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校打造了一套外来工家庭教育方案,从“家校互动”、“好家风”特色活动、外来工家庭心理咨询等方面着手,致力于为提高外来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及的心理教育水平。


  1. 家庭教育方案

  1. 家校互动”提高健康心理科普水平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学校坚持向学生开展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心理信箱等工作,在学校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对儿童心理的滋养作用是巨大的,甚至1966年《科尔曼报告》研究表明,家庭及其同伴的影响才是决定孩子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地推进家校合作的政策,鼓励父母更高频率和更用心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吴重涵等,2013)。所以对父母进行科学养育的指导和服务,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也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经。

我校定期举办家庭心理教育讲座,在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心理”成为一个落到实地的知识;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健康心理手抄报,提供学生与家长合作的渠道,学生与家长共同成长;记录学生在校的心理档案并征得学生同意下与家长进行沟通,做到有问题及时跟进,家校共同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开放心理咨询热线,免费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及教育咨询,疏导家长不良情绪;鼓励家长与班主任及心理老师进行日常的沟通,及时沟通学生的日常。


  1. 好家风”特色活动,促进家庭成员交流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认为仅仅是养育自己的人,他们常常认为家长仅仅是“逼迫”自己学习、做家务、做运动的人,而感受不到父母在照顾自己时关爱和付出。因为孩子与家长双方对待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加上不恰当的亲子沟通方式,时常引发双方矛盾,时常有孩子在作文或者心理课上反应出小则心里不服气,大则可能会吵架。父母良好的心愿,到最后可能落得双方不愉快的沟通结果。

在习近平总书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重要指示下,学校紧贴着新时代家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根据党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我校以“日行一孝,营造优秀家风”为题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动。

在每个学期,我们定期组织开展“孝的表达,爸爸妈妈我爱你”系列班会,有选择性的摘取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中优秀故事,用孩子接受的方式讲故事、看视频,以最直观的角度给孩子呈现孝的故事,引导孩子思考“何为孝,如何孝”。同时,班主任会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向家长介绍活动的意义,让家长深刻认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时让孩子切身体会家长为人父母的不易,看见家长用心照料的辛苦的有效方式,让家长配合学校,力求活动争取最佳效果。学生和家长角色互换,体验家长工作的不易。从被照顾到照顾别人,增加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1. 家庭团体治疗,改变个体家庭的沟通模式

外来工家庭子女在学龄前多在老家由家中长辈照顾,等到孩子6、7岁可以小学入学后再接到身边接受教育。因为在孩子幼年时期缺乏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链接,学龄后再重新建立关系,表现出以下一些问题:有的家庭因为从前疏于管教,孩子带在身边之后表现出不知道怎么管教,对孩子表现出过度的补偿,放纵孩子的问题行为;同时有些他们担心孩子从外地接到身边,担心孩子来到新的环境落后于其他孩子,过多地按照单方面的意愿给孩子报读课外补习班、兴趣班,希望以更多的、更重的学习任务促进孩子学习成长,家庭教育过度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导致有些孩子出现上课精力不集中、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初心;还有不少家庭因为忙于生计,或者自身素质不高,寄望于学校单方面的力量促成孩子的成长,难以意识到孩子的教育仅凭学校是不全面的,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特别是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这些家庭,学校领导及心理老师在家庭治疗的理论指导下,对某些学生的家庭进行家庭系统治疗。

家庭治疗是团体治疗的一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家庭治疗认为,人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且被系统所影响。家庭是每个人赖以存在的基础系统。我们影响着这个系统,同时也受这个系统所影响。当家庭系统出现状况,每个成员都可能会牵涉其中。因此,家庭治疗会从系统的视角来看待并解决家庭及家庭成员的问题。

由于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功能单位,它与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家庭成员家庭功能不良,包括家庭领导功能不良、家庭界限不清、家庭关系扭曲、单亲家庭、沟通不良等沟通模式的导致学生行为不良或心理需要疏导的家庭,心理老师以学生家庭为对象而进行的心理咨询[2]。咨询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交流,家庭成员进行扮演角色,让不同的成员建立联盟,从而达到认同等方式,以期协调家庭内部各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促进家庭成员建立情感链接,从而改变家庭成员的认知、行为、情感。同时,合理利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形成一系列互为连锁的效应,进一步协调和改善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1. 结语

学生像是成长中的一棵棵树苗,学校像是树苗成长的温度,家庭就像是树苗的生长土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除了要提高树苗的“抗疫”能力,还调节树苗适宜的温度、调整土壤合适的酸碱度等条件,内因结合外因,共同营造心理健康环境。学校、家庭都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长久利用学校优良的心理健康条件,以教育公平为前提,向外来工家庭提供更多教育策略,与家长达成“教育联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努力,培养出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