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艺教育开启美好人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以体艺教育开启美好人生

蒋春凌

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贯彻落实全国和诸暨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实施学生健康工程,实施体育艺术2+1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他们强身健体的意识,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每一天。体艺教育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又在校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锻炼氛围,享受体艺活动和竞赛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健康 体育 艺术

前言: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文件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巩固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创建成果,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深化“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在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艺术等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正常性、综合性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体艺2+1的概念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认识,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标准(试行)规定: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增强全体师生参与“2+1项目”工作自觉性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完善智能测评,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学校内涵和品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校实施体艺2+1意义

我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以招收智力障碍孩子为主。智力障碍学生基础差、底子簿,要让他们学会一点知识、提高一点能力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我们特教老师有方法、讲策略,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帮扶,普通学生教一两遍就能学会的知识,智力障碍学生可能得教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普通学生教几次就能掌握的动作技能,智力障碍学生可能得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因此,我们的教学中必须采用小步子、多循环,抓反复、反复抓,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而我们学校自2001年至今,一贯重视运动康复训练和竞技体育基础训练及展示参赛;从2007年开始,我校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经过不断摸索创新,在充分考虑学校师资、学生爱好等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运动和“抖空竹”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乐意参加“体育、艺术2+1项目”的活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启学生美好人生。

三、实施策略及目标要求

(一)激发兴趣 玩中学

任何活动及学习内容都必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追求目标。

1.激发兴趣

学生对抖空竹等的兴趣和爱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普遍建立在一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当然,从感性认识到感兴趣再到成为一种爱好,还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培养。像真正学起空竹来,各种技术练习的复杂性和反复巩固练习的单一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动摇心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空竹运动的动作优美、精巧、趣味和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到了一定阶段他又觉得一般的动作掌握得差不多了,没有新的技术动作又会产生懈怠情绪,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编排新的节目来激发鼓励孩子学习的动力。

2.玩中学

不断为残障学生搭建各种展示表演与比赛的平台,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成功、收获自信。又如篮球教学、训练活动,在开始阶段往往都是以运球、传球练习为主,老师常常会在一段时间后从学生的眼睛和表情里看到不耐烦和急燥的情绪,这时老师就得作改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代替,例如在球场的另一边放两个凳子,让学生以接力的方式来练习运球、传球,举行二、二对练,小组接力等,比动作正确率、失误率及速度,这样学生积极性就会提高,一次活动下来孩子们大汗淋漓后表露出更大的欢愉和满足。

(二)营造氛围 学中乐

体艺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 ,是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进行身体练习 ,掌握体艺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添生活情趣的教育过程。

1.营造氛围

通过设置良好的教学活动情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内心倾向于体艺教育过程,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气氛融洽 ,一切都好办。如我校抖空竹氛围的创设上,一是校园环境的创设:操场围墙的墙面上设计绘制了“抖空竹”的各种动作、场景儿童画;专用教室布置各种空竹、抖空竹的相关要领要求及各种成果;各个教室都布置着空竹角,有统一盛放空竹、空竹竿的箩筐,有空竹活动张贴栏等。二是人文环境的创设,努力营造师生人人抖空竹:只不过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人要求不同,如是空竹指导老师(包括班主任)就必须学会基本的“抖空竹”动作要领和空竹操,及需要合作的节目要求等,并不断提升新的技术动作、自己能为本班编排简单的“抖空竹”节目,能指导学生练习;而普通老师只要学会最基本的“抖空竹”和空竹操,学生练习时能巡查帮助即可。

2.学中乐

体艺教学活动需要老师们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起来,并积极引发学生活动的乐趣,有效地提高活动效率和教学质量

学校不仅对老师提出了不同要求,学生也分低、中、高能力分组,及时收获成功、享受快乐:高能力的要学会空竹操和难度动作、新动作,加入校队和班级空竹队,要参加节目编排训练及演出的,一般的学生就学会空竹操就可,低能力的学生,就教会能启动、抖得起来就好,这样长期坚持练习逐步形成人人都会抖空竹、时时都有人在抖空竹,课间操在抖、体育课有班级在抖、傍晚空竹队训练在抖;每个大小活动都会有空竹节目的表演,活动中通过组织比赛来营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气氛与意识,变换练习活动的花样,让学生觉得新颖有趣、充满活力。

(三)追求卓越 乐中启

开展体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审美素养,增强适应能力和竞技水平,成就美好人生。

1.追求卓越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了空竹、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舞蹈、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等多个体育艺术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为确保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我校还全面实行大课间活动、定时集体活动。其中课间操活动,是全校师生的大课间活动,即集体集中完成广播操、健身操和空竹操各一套(遇到寒冷的冬季,还会先进行跑步的热身运动);定时集体活动,即每周三(或周四)下午安排40分钟为全校性的体艺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全体老师的技能得以很大程度发挥,全校学生在有特长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体艺技能,又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课外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体艺课堂、走向阳光,有力地保证了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抓好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终身参与并坚持体艺活动的习惯和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追求卓越,一步一个脚印的从班内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校外,从小舞台走向大舞台,最后为走上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2.乐中启

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残疾人体质,改善和增强身体的机能,而且通过体育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域,开启美好人生。

如诸暨籍著名残疾人运动员侯均乐,就是从一位车祸致残而失去生活信念的青年,成为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冠军,获得了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残运会赛艇项目的4枚金牌;再如全国第八届残运会游泳银牌获得者蔡梦茹,她是一名脑瘫学生,经学校推荐、鼓励,参加了省队游泳训练,从一个行走极其困难、颈部支撑不牢而左右不停摇摆的女孩,蜕变成了痉挛程度明显减轻、手脚舒展、颈部正常、形体挺拔的姑娘,行走基本接近健全人了。不仅如此,她还找到了自信,学会了与人交往,在网上经营着一个零食店,能自食其力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学校通过“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残障学生通过参与体艺活动,增强了平等参与意识,享受了参与运动的权利和快乐,这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体艺教育是“提高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抓手;体艺教育能为开启残障学生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材料:

  1. 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标准(试行)

  2. 周惠萍《在玩中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3. 陈诚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当代体育科技, 2009.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