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

段雨辰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 大连市 116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建工程也随之蓬勃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房建工程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容易出现结构变形缝,难以保障房建工程施工质量。基于此,应当加强对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处理,要针对其工程变形缝的实际类型,来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提升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水平,从而确保房建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关键词: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工艺

一、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难点
  1.模板的变形和膨胀问题普遍
  现阶段的房屋建工结构中,由于实际的受力面积不均等问题,都会产生一定数目的裂缝。这种裂缝不仅会影响整体建筑的美观效果,也会产生实际的危险隐患。在进行变形缝模板施工过程中,模板发生变形和膨胀的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必须具体地分析实际形变产生的原因,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一般来说,必须控制好模板的安装以及拆除时间。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拆模时间过早,就會导致混凝土反应不充分出现膨胀、麻面问题。同时在模板安装过程中也要做好加固工作,否则模板加固不到位就会发生移位和支撑不牢,这些实际因素一会引起膨胀现象。所以要结合变形缝,降低发生型变的可能,提升模板的支护力。
  2.变形缝的模班拆除难度大
  现阶段变形缝施工中,对于模板的拆除工作难度也是极大的。为了促进工程效果的提升,在拆除模板时,必须涂抹一定数量的界面剂,促进模板能够快速的剥落,而不会影响周边的混凝土结构。也可以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浇水作业,促进模板具有一定的实际缝隙,便于后期的剥落。而且在模板使用中也要控制使用的频率,模板本身使用次数多,就会在便面留下一定的残留物,从而导致表面不光滑,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也模板拆除难度系数的不断加大。同时还要控制好模板发生形变的实际因素,在架设模板过程中,如果支撑体系的支护作用不到位,也会引发模板的变形和下垂,这样就会在拆模过程中,由于作用力过大导致下垂的幅度不断加大,引发拆模困难。
  3.变形缝中混凝土的凿除工作
  在设置变形缝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造成在变形缝中残留一定数量的混凝土。混凝土会在外力的影响下不断地凝结,一一旦固化以后就特别难以清除。因此在变形缝施工中,还要提升施工的精细度,尽量减少混凝土物质的流动,保证变形缝内的清洁度,降低后续施工中返工的实际工作量,发挥变形缝的良好效果。混凝土有着自身的膨胀系数和粘结力,因此必须采取施工保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对于变形缝的实际影响。所以要注意施工时候的随机养护工作,保障作业现场的规整度,实现较好的作业效果。

二、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分析

1.沉降缝的施工工艺分析

建筑物下沉的高度就是沉降。房屋建造的实际过程中,之所以会有沉降缝,主要就是为了消除相邻建筑间的沉降程度呈现差异而进行的施工缝设置,从而有效避免相邻建筑的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当前建筑项目来说,诸多主体建筑周边都会设计相连裙房,尽管裙房与主体建筑间存在诸多的间隔,不过主体建筑与裙房地基彼此互相靠近,此时就会导致二者的沉降出现很大的不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沉降缝操作的时候,需要先进行相关操作实现地基地分离和独立,常见的就是分离主体地基和临边区域,从而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情况下,沉降缝的具体施工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第一,在进行桩基设计的时候,施工人员先要对桩基所在岩石层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确保其达标的情况下,才可以展开后续操作。此外,在进行埋深操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相关指标,如桩基密度、承载能力和实际压缩要求等,然后结合沉降缝施工实际情况,做好项目标准和目标的编制,保证其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第二,要做好沉降缝深度和宽度的确定工作,在进行宽度确定的时候,主要是依据三个指标,分别是桩基埋深的实际厚度、建筑的荷载能力以及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不仅如此,相关的施工人员还要按时调控桩基的参数,随时确保桩基的受力均在其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2.伸缩缝的施工工艺分析

伸缩缝的存在主要就是为了有效规避建筑物投入使用之后的挤压问题。一般来说,建筑挤压问题就是建筑原材料或配件出现热胀冷缩性现象引发不良影响。伸缩缝操作针对的主要就是建筑物之间的缝隙现象,通常只需要由建筑物的地标上区域切断,那么就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项目的标准情况来看,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伸缩缝一般控制在建筑物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平稳性。依据有关项目标准,房建施工项目采取的伸缩缝大概为3厘米,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正式开始作业之前,要通过相关操作对受力浮动进行测试,找出受力浮动最大的地方,然后对梁的受力、柱体的受力以及墙体的受力变化进行预估,了解建筑物各处的变化情况;其次,做好对伸缩变形范围的核算工作,因为建筑物容易发生方向的变化。然后依托工程标准,做好伸缩形变量的设定工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高度和周边温度的浮动呈正向相关关系,也就是周边温度的浮动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热胀冷缩的现象也就更加明显。针对这一情形,在进行具体施工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形酌情增加钢筋量,改善和提升伸缩缝品质。要相应地增设钢筋的实际数量,提升伸缩缝的品质。再次,在建筑物间,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填入一定的特殊材料,尤其是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或者是采取特殊的操作,如架空层的构建等,将建筑物和伸缩缝之间适当隔开。

3.抗震缝施工工艺分析

抗震缝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免受地震威胁,一旦出现地震问题,相邻建筑物容易互相影响,在水平地震波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造成建筑物之间的挤压和碰撞。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就要提升建筑物的可靠性,常见的操作就是抗震缝的设置。从项目的标准情况来看,常常选择在地表进行抗震缝的设置,根据建筑工程状况以及既定规范确定参数。通常来说,横波和纵波是地震波的两种主要形式,导致位移变化方向也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抗震缝施工的时候,不同于其他两种类型的变形缝,需要操作人员依托地震模型进行设置工作,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确定抗震缝的宽度,建议根据高度科学确定。一般条件之下,建筑物的层数越高,遇到地震的时候,受到的干扰就越强,作为施工人员就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做好抗震缝宽度的设置。如果建筑物的高度超过了50米,地下大于三层,那么其抗震缝宽度就要控制在五厘米左右,同步做好加固设置。

其次,要注重做好平面架构的改善工作,由于抗震缝的方位相对固定,相关的操作人员还会在建筑物较大范围内设置抗震缝,要想提升建筑的自由度,减少建筑物对空间的依赖程度,相关的操作人员就要合理优化平面结构。

最后,施工人员要对建筑物相关区域的抗震能力进行合理估算,对于抗震性能相对薄弱的区域做好重点维护工作,实现抗震性能的整体改善和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以及技术分析不难看出,相关的施工单位要依据房建工程的现实条件,进一步科学设置变形缝,相应地提升施工水平,全面地发挥保障建筑物安全的积极效用,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金美.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6(005):103-103.

[2]宋跃鸣.论述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4(08):59-60.

[3]赵剑.浅谈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J].工业B,2015(5):0000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