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

斯文培

身份证号码 : 46003119870528****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上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信息技术将各行各业的特点与优势条件融合在一起,通过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友好模式,能够有效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理论,以期为未来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

智慧城市的概念主张将城市运行与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分析出城市发展运行的各种相关信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加入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环保生活、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引入其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正常运转,让城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获得共同提升。

1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1.1城市建设“智慧”性认识不足

在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提出的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存在一定问题,未能真正理解智慧城市智慧性的内涵,在看待事物上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当前的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围绕技术角度和物质角度进行研究,将物联网+互联网的城市管理方式称为智慧城市,实际上仅仅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未能真正做到切实有效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1.2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较为功利

部分地区在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相应理念的同时,其本质目的还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将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单纯认定为辅助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未能真正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居民和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优势意义,而过于功利性的城市建设目标势必会给未来的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带来一定负面影响[1]

1.3信息垄断阻碍智慧城市发展

在城市智慧运行系统建设过程中,部分人员未能真正认识到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将信息集中到政府当中,将为公众服务的系统私有化,未能真正将其应用到城市运行发展过程中,导致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较为缓慢。

2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理论

2.1生态智慧理论

生态智慧指的是生命体在长期在环境中生存发展形成的种种适用于在这种环境当中生存的生存理念和生存策略。生态智慧理论要求智慧生态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真正做到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收集并整理城市周遭的天气情况、地理环境、产业资源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合理安置各项产业,例如不在河流上游区域安置生产流程会排放污水的企业,避免在城市上风处安置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烟气的企业,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

此外,智慧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借助科技优势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引导以第二产业为主要经济推动力发展的城市逐渐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要经济发展动力的城市,使自然保护成为新的城市产业,保证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2]

2.2公共利益理论

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重点项目并非只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其最终的目的仍要落在城市居民身上,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和谐相处。在公共利益理论当中,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何调整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为城市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这份力量经过流转将会成为保障支持城市居民良好生活的必要条件。

以拉萨为例,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采取社会管理与城市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将一部分管理权力和责任下放到基层社区组织当中,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城市建设管理,让社区当中的各项事务能够快速高效的得到处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3]

2.3自律理论

自律本义只个体对自身的管理和控制,而他律主要指其他个体对个体身体的管理和控制。自律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主体的自觉行为,在不受外界力量作用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内心意志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为了防止城市的智慧特点和生态保护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不被淡化,需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在城市发展速度、城市人口数量、居民出行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控,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调控合理,实现城市发展的自我约束[4]

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已经逐渐在城市管理中落实各项制度,提升城市自我约束力,例如北京实行的汽车限号出行政策以及分时段限制车型政策,伦敦向车辆征收“环保税”,德国埃朗根严格限制汽车在居住区和市区中的使用等政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优化人们的出行体验,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状况。城市自律意识的增加是实现城市与外界区域和谐共生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让城市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秀的环境资源,避免人口超过城市负荷,实现和谐发展。

2.4集体智慧理论

集体智慧是多个个体在相互协作和竞争中涌现出的共享性和群体性智慧。在现代社会,互联网能够做到跨越时间和空间将大量个人与组织结合在一起,在互动中形成远高于个体行动所拥有的正确、快速的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将公众和民间组织纳入到智慧生态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利用集体智慧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城市人文特征真正体现出来,更好的推动生态发展。

以常州市新北区的发展规划为例,在发展规划过程中对当前地区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将多个问题出现的原因综合到一起,强化城市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发力、相互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相互扶持、相互交流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在城市智慧网络建设的同时为集体智慧的发挥提供途径,引导智慧产业快速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实现和谐发展。

3智慧生态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在今后的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施各项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节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为城市生态文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未雨绸缪,针对可能在智慧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提前做好相应预案,正确对待发展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保证城市稳定。

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智慧型产业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保障,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创兴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提高产业运营水平,增加资源利用率,减少工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降低居民生活给城市环境造成的负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之外,更要从城市管理入手,在实践过程中群策群力,全面看待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各项优势资源对城市发展作出科学指导,让生态性与智慧性结合在一起,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生活。

参考文献

[1]石杰,陈海峰.浅谈发展生态智慧城市的策略[J].智能城市,2020,6(16):31-32.


[2]罗德富.“智慧生态”城镇化发展模式探析[J].当代县域经济,2020(08):38-40.


[3]王磊.浅谈智慧环保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7):88-89.


[4]关聪聪.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J].建材与装饰,2020(19):115+117.


[5]寇有观.反思发展模式 建设智慧生态城市[J].办公自动化,2020,25(12):8-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