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

李成良

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30

摘要:物联网是当前尖端科技之一,对未来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国家积极号召各大高校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在物联网课程构建中人才培养计划至关重要。不仅关系着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价值,而且影响人才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

物联网是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内在引擎和动力,在智能化时代下,人才是物联网科研和实践应用的关键。而现阶段,物联网人才显然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对此,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旨在满足行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如何制定物联网人才培养计划,实现教育和技术的融合,培养适合物联网产业的高科技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 物联网工程专业产生原因和现状

  1. 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物联网走入大众视野中。其包含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是现代尖端技术之一。早在2009年,物联网就已经纳入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布局中,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投入物联网领域研究。为了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家相继制定一系列的指导措施,掀起互联网后的再一次信息技术浪潮[1]。由此可知,物联网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和众多发展机遇。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涌现微课、慕课等信息教学方式,大大提升了教育深度和广度。而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的出现受到各个大学的广泛关注。现阶段,国内著名大学已经开设或者准备开设相应的互联网技术课程,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现代化高科技应用人才。让学生实时了解和学习新兴技术,从而增强学校科研水平和工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和技术更新的协同发展。此外,在教育部新一批战略性产业本科专业中,物联网赫然出现。教育部给予物联网领域高度的重视,提倡各高校增设物联网专业学科,致力于促进高等教育和先进技术的融合,培养优秀物联网人才。从全国范围看,已有1000多所高等院校提交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申请,且有80多所大学已经设置“物联网工程”、“物流运输建设”、“传感网技术”等相关专业[2]

  1. 现状

由于物联网技术是新兴技术,没有发展经验可供借鉴,因而很多研究和应用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在教育领域中,物联网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建设复杂性高,难度大。高校在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时,面临着专业目标、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实验设备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问题。同时,国家在物联网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小,资金投入不到位,很多先进设备和技术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1.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物联网涉及范围大,覆盖面积广,很多互联网技术也包含其中。这就导致物联网工程专业横跨多个学科,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同时,物联网处于发展阶段,技术更新速度较快,所应用和刺激的领域不断更换。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制定一个适应技术更新和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培养计划,保证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站在企业的角度上看,物联网深深扎根于行业需求,在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电网等领域中取得较大的成就,这意味着物联网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同时,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阵地,所制定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还要符合教育目标,发挥专业人才教育价值,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人才培养条件不完善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21世纪的一个新兴学科专业,教材、设备、师资尚不完备,课程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处于摸索和研究状态。同时,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尚未解决,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物联网学科教师队伍。而这恰恰是当前高校所缺乏的。在开设物联网专业前,首先需要找到具有行业实践能力又有学科教育经验的教师,聘用为物联网专业授课教师,培养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经验能力丰富的专业教学团队[3]。其次,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供参考的经验优先,实践教学不足,且教学设备不完善,像实验所需的仿真平台、开发平台、应用平台等都不具备,这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最后,国家正在编制物联网工程专业所用教材,也意味着当前高校缺乏可供使用的标准教材。虽然有一些物联网技术书籍,但是它们过于注重实用价值,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进而无法充当教材。

  1. 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

物联网相关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路径大多来源于科研成果,虽然物联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理论和教育方面还没有切实的研究可供参考。同时,如何把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中,是当前物联网工程专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明显看到有些研究理论过于系统,涉及知识内容太杂,学生很难理解,再加上实验操作中技术程序多,系统复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没有形成一个良好促进机制。

  1.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 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物联网是一种交叉、集成技术,很难适用于某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建立物联网课程专业委员会,聘请物联网领域专业、研究所技术人员等参与到课程制定和规划中,对课堂教学体系、实验实训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合作研究和探索,从而构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比如,通过和思科公司合作,进行实验室科研项目研究,由思科公司赞助,本校教学团队研究和组织面向所有高校的“思科杯”物联网创意设计大赛,激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潜力。并通过活动来精准定位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进而优化和调整课程内容。同时,该项活动掀起科技学习浪潮,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联网工程专业,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创新教学形式,实施多元化导师指导和教学

在物联网工程专业中,要想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必须创新教学形式,摒弃以往灌输式教学,实施多元化导师指导和教学。通过校外物联网高级人员实践教学和校内教师学习指导的融合,实现理实一体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物联网学习综合能力。同时,邀请物联网企业管理层走进课堂,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获得更多实务操作经验。此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实验室、校企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于物联网技术的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1. 构建融合机制,推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三者协同发展

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如何充分实现先进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三者的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在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中,需要结合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协调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关系,平衡前沿技术和课堂教学,从而促进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符合时代要求,为物联网应用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当然,这种融合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巨大工程,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是21世纪前沿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教育领域中,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开设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有利于促进先进技术和高等教育的融合。但是,如何设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教育从业者深入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昌洪, 郭振军, 柯捷. 新工科形势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23):2.

  2. 韦灵, 黎伟强. 独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知识窗, 2019(18):2.

  3. 王连胜, 夏冬艳, 汪源,等. 面向物联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