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改建升级设计要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城市道路改建升级设计要览

李安勤

中科华创国际工程设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做好市政工程建设,有助于促进建筑业的进步,推动建筑业更快的发展。为有效提高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者要充分掌握市政道路特点,以便能够有效进行建设工作,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作用。本文对城市道路改建升级设计要览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建;设计要览

引言

在设计阶段初期,首先充分了解人们的实际需求,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条安全、美观、便捷的道路。这一理念和只注重功能性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提高了城市道路的人文性。既符合城市道路建设标准,且深入研究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导向,保证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加强道路人文价值。随着道路交通流量不断提高,拥堵情况越来越严重,借助各种管制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重新规划设计。

1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协调和统一性

在进行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交通运输干道和居住区域内的道路,比如在进行道路设计时,根据当前路段的车流量和车子类型,来将人行道和机动车以及中央绿化带等进行优化设计,并且确保在居住范围内的道路设计与城市运输相统一结合在一起,保证整体性。

1.2可持续发展

在不同的地区和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道路运输的需求和标准也不同,因而在开展设计时,可以根据当地道路运输的变化和发展情况,进行功能化设计,同时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降低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改造,还要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律,进行灵活性设计,以便于后期的调整,提高可行性,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

2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分析

2.1无障碍设计的现状

在建设城市道路方面,无障碍设计的内容发展相对较晚。因此,我们国家的相关人员希望通过不断的优化来改变当前发展水平。目前,许多地方的购物街和商场开始改善无障碍设施,在电梯内安装残疾人专用按钮,并在公交车上为残疾人开辟专用区域。这些安排对残疾人来说非常方便。但是,这种方法在整个社会中并不普遍。许多领导者对无障碍设计重视不够,容易忽视残疾人的权利;许多中小城市从未考虑无障碍设施,残疾人不能与正常人一样拥有同等的权利。

2.2针对视觉障碍者的无障碍设计体现

在设计市政人行道时,所有的人行道都是空旷的街道和无障碍坡道。根据无障碍设计规则,斜坡基本上将单元、入口或出口与路径、交叉路口或公共汽车站连接起来,方便残疾人过马路。无障碍设施主要位于街道两旁,为视障人士开辟了一条盲道,让视力障碍人士更容易用脚的感受行进。路段铺设盲区,无障碍道路距离绿化带0.25~0.3m,盲区宽度0.25~0.3m,如有障碍物或危险物体,盲道使用盲圈提醒视障人士避开它们。在这种情况下,人行道段不应有很大的高低差,还应有横脊以方便轮椅使用者的移动。如果有高差或横坎,必须沿坡度进行过渡,坡度必须满足≤11∶2的要求。在行进道路需要确定盲道和提示点的中心,所以设计者要注意盲道北向砖的施工。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外侧轮廓砖结构和内侧圆形砖结构。外轮廓砖结构指在中央道路处有直径圆孔的常规道路砖结构,而内侧圆形砖结构指在砖面结构和道路上具有相应触觉标记的砖,指向向北,可以有效地用作视障人士分辨方向的基础。

2.3台阶优化设计

市政道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十字路口的无障碍结构必须设置台阶。对于无障碍设计,相关人员应该注意台阶高度。台阶的高度应当适宜,并且台阶的高度一定要科学,台阶的整体高宽要符合实际需求和科学基础。高度在0.15~0.1m之间,可以帮助行走困难的人行进。扶手应放置在台阶的两侧,扶手的高度应约为1.2m。为防止人们在踩踏台阶时受伤或丢失贵重物,不要在台阶与地板或建筑物之间留出空隙。

3道路改建设计

3.1道路改建平面线型设计

由于道路原始平面线的扫掠使用旧方法(偏差、切线偏差),且近年来已多次变更,因此该平面线偏离了原始设计平面,因此需要重新收集相关资料。从新收集的数据中充分利用旧路确定平台的拓宽面。我们采用了GPS技术,建立了GPS点,实现了平面控制利用全息技术测量道路两侧的平面坐标、地形坐标、地貌坐标和平面坐标,输入计算机数据,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线性拟合,确定轴的平面线性形状,优化形状设计

3.2纵断面设计

新路采用沥青混凝土,综合调查数据和各种因素计算,沥青路面设计厚度为9厘米。根据路线中心的位置,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应考虑路线纵断面的设计:(1)如果路线位于旧路线的中心,则主要考虑在下坡时补充9厘米沥青路面;(2)中心线从一侧偏移时,坡度主要考虑在原道路上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和9厘米沥青路面的调整层。

3.3平台设计

设计约束必须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合理利用土地,避免大规模填土。合理平台加宽侧是根据优选平台的线形选择的,应根据沿线物质分布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平台填方,尽量降低道路施工成本, 详细研究公路沿河和农业灌溉水系,全面考虑平台排水设计,合理确定桥梁位置,实现公路下游河道流量.

3.4城市道路与周围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

在进行道路的设计时,可以多加利用曲线的组合,来创造良好的运输环境,还有在进行断面和道路两边设计时,其布局要合理,对于较高的建筑,断面要简单、宽敞,而较低的建筑,布局要紧凑有致。还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可以根据道路两边是现代建筑时,对于人行道的铺设,可以使用彩色混凝土或者花岗岩等材料,如果是仿古类的建筑,可以运用灰色砖体,或者一些较为古朴和典雅的材料。

4桥涵设计处理

4.1涵泂的设计

为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所设涵洞主要有圆管涵和盖板涵两种。原有石拱涵加宽,以大于原排水断面为原则,墩台身与原涵一致或增大孔径取消墩身,采用圆管涵和盖板涵形式加宽。根据外业涵洞调查结果及水力计算,老路涵洞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孔径较小,升级后路幅增宽,不能满足排水要求,且容易堵塞,疏通困难,这类涵洞不能利用,须全部拆除,在原址或附近增大孔径新建;另一类为孔径较大,能满足排水要求,这类涵洞采取一端或两端接长的方法处理,新老涵洞连接处采用沥青麻絮或其他防水材料进行堵塞。

4.2道路交通设计

城市生活节奏正在持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重,借助城市道路交通慢行系统能够优化出行质量,提升生活品质。要对交通流量、交通组成、交通标志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道路交通设计要保持统一性与连续性,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道路信息。在指路标识后面增加公益性宣传标语,比如,按车道行驶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已经较为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要大力增设公交车站、共享单车等公用设施,方便人们出行。在设计公交站点时,要尽可能的缩短乘车人的平均换乘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运用人性化设计对原有的道路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便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求,保证运输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人性化设计理念,针对城市生活中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及道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还可以结合城市景观,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对于人行道来说,是人们行走的主要道路,因而要确保道路表面材料铺设的平整和严实,还有相关的盲人通行道路,要根据具体的宽度,来进行合理设计,提高道路的使用率,依据国家对城市道路设计的具体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的优化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曹伟.地域文化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2]浦华友.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D].安徽建筑大学,2018.

[3]苏飞.城市道路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4]王小东.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7.

[5]潘春梅.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