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猪疫病防控及治疗措施的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关于生 猪疫病防控及治疗措施的讨论

蔺江龙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农业农村局 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猪肉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加大,质量要求也更高。生猪养殖不仅为消费提供了市场,也为养殖户带来了收益,所以生猪疫病的防控与治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猪疫病爆发,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些病死猪流入市场或人畜共患病还会影响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对常见生猪疫病的防控管理,有效防治生猪疫病,基于此本文将提出一些措施,旨在为生猪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疫病;防控治疗;措施讨论

引言:做好生猪疫病的科学防控工作,是减少生猪养殖死亡率、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的关键,因此需要养殖人员熟练掌握科学疫病防控的措施。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比较常见的疫病种类,养殖人员需要掌握疫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以及流行的趋势,并以此展开研究分析积累经验,做出针对性的疫病防控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从科学防控的角度入手,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逐步改进和优化猪疫病的防控与治疗,保障养殖安全。

  1. 生猪疫病流行趋势

近年来,我国生猪疫病时有发生,并随着时间推移,疫病种类也逐渐增多,生猪对疫病的抵抗力有所减弱,不断发生口蹄疫、猪瘟等疫病。同时,一些传统的流行性疫病也发生了变化,并持续出现一些非典型的生猪疫病。目前,猪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猪疫病,并在近几年演变为温和性猪瘟,从传统的小范围爆发转变为地区性流行,并增加了垂直传染途径,这也为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增加了困难,特别是在一些环境条件较差,养殖场中存在有大量病菌、寄生虫的区域,加上有一些养殖人员盲目用药,增强了病菌的耐药性。除此之外,一些传统条件性致病菌转化成为了非条件性致病菌,使生猪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疫病的几率增加,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此同时,科学的养殖技术与先进的疫病防控手段也在不断完善,通过科学的防控与治理,完全可以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

  1. 常见猪疫病类型及治疗措施

  1. 猪瘟的症状及治疗

猪瘟的传染性很强,并且伴有极高的致死率,也对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很大。猪瘟的具体表现为猪的食欲下降甚至停止进食、发热至42摄氏度左右,并且极其怕寒、眼角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精神倦怠等。在感染猪瘟的初期,猪的大便干结并伴有血丝,后发展为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在患病后期会出现紫色瘀斑和四肢抽动等症状。猪瘟的治疗方法一般为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并拌料或口服氟尼美加以治疗,或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进行控制。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猪瘟的预防,对养殖场地进行全面的消毒,及时接种猪瘟疫苗,增强猪对疫病的特异性抵抗力。
(二)猪流感的症状及治疗
  猪感染猪流感时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超过40摄氏度,最高可达42摄氏度左右,患病猪会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下降、不愿走动,并伴有呼吸加快、咳嗽、粪便干硬等症状。猪流感会对猪的呼吸器管造成严重损害,其肺部呈现紫红色病变。治疗时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百尔定或安乃近,并配合使用人工盐细末和酵母片混在饲料中投喂,一般3天后病情会有明显的好转。
(三)弓形虫症状及治疗
  猪感染弓形虫症状和猪流感症状比较相似,精神较差、食欲不振,发热最高时可达42摄氏度左右,其体重还会明显下降,出现消瘦症状。猪在感染弓形虫后,会出现走路不稳,严重时会口吐出白沫。怀孕母猪感染后极易出现流产。治疗时可以注射弓针灵药物,并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磺胺六甲嘧啶饲喂。这种疫病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治疗时比较耗时耗力。

  1. 当前猪疫病的防控策略

  1. 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控机制

在实际的生猪养殖发展中,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控。首先要构建科学的疫病防控机制,对疫病发生的源头问题进行有效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管理链条,在疫病发生前进行科学的防控,降低发病几率,在疫病发生后进行科学的治疗,第一时间控制影响范围,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做出有效的应急处理。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养殖过程的全方位管理,配齐各类疫病监测设备,提升对疫病监测的精准度,第一时间发现疫病并及时控制。同时,各养殖场人员也要熟练掌握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趋势,及时进行科学研判和分析,根据疫病发生的不同威胁程度和规律做好科学管控,有效防范疫病的蔓延。

  1. 科学设立动物疫情防护机制

生猪疫病带有较强的传染性,并具有一定的致死率,养殖人员为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需要设立防护机制,确保生猪疫病高效处理、迅速扑灭[2]。防控机制应该具备机智灵活、反应迅速的特点,在进行生猪疫病防控治理时,相关动物防疫部门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合理调度疫病的通报、处理、实施等职责,完善和优化防疫措施,构建监督预测、疫情通报、防疫运转的科学工作机制,避免因防控操作程序不当而导致疫病影响加大。同时应积极调动动物防疫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相关部门和养殖户的通力合作,合理控制疫病发展,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既可以保护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又可以保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1. 合理控制猪场病原

为防止生猪疫病的范围扩大,养殖人员需要按照疫情防控规范,严格科学合理控制猪场病原。首先需要通过规范检疫慎重引种,在引种时要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加强对引入种猪的检疫力度,引入种猪要进行30天的隔离饲养,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认真进行检测,在确定猪只健康后,肌肉注射猪瘟病、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在疫苗注射7-14天后无异常再放入猪舍共同饲养。引入的种猪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保障猪健康后才可以共同饲养。但现在仍有一些养殖人员没有认识到种猪引进的实验室检验与隔离的重要性,导致一些带有病毒但是表面无法观察到症状的病猪进入猪场,导致病毒传播,影响范围与损失加大,所以做好种猪的检验隔离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是要坚持自繁自养,做好各种疫病的预防,要定期对生猪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病症的猪要及时隔离治疗,降低疫病的传播几率。通过自繁自养,非必要不引种,完全可以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对于因感染猪疫病而致死的病猪,必须要进行无害化深埋处理。严禁流入市场,严禁食用。

  1. 做好养殖场地的清洁与消毒

生猪的养殖环境与养殖条件对猪疫病防控的影响很大,为了生猪养殖安全,养殖场地最好选择在郊外,要处于人居环境下风的位置,这样有利于疫病防控,更有利于降低臭味对居民区域的影响,减少矛盾。养殖使用的水源也有着严格要求,要确保养殖场地附近没有化工厂,以免水源受到污染。对于猪舍的内部环境,要保持清洁,首先需要进行猪舍的每日打扫,及时清运粪污,以免长时间堆积滋生病菌,尽可能的保证猪舍内的温度恒定,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3]。其次,要做好通风工作,通风不但可以有效消除不良气体及臭味,而且可以更好的降低猪舍内的病菌含量。一般情况下较常使用通风排气扇。最后需要做好猪舍的消毒处理,可以通过定期喷洒消毒试剂,还可以通过阳光或紫外线灯进行舍内杀毒,保障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

  1. 科学高效进行免疫接种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疫病发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养殖人员一定要树立“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理念,强化生猪的疫苗接种工作,促进生猪健康养殖。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养殖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疫病流行趋势进行疫苗选择,合理接种,一些散养户需要在春季、秋季集中接种猪瘟、口蹄疫疫苗。规模化的养殖场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要确保生产厂家合规,最大限度发挥接种疫苗的价值。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进行生猪养殖时做好疫病的防控与治理是十分关键的,这直接影响着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在进行实际的疫病防控时,要结合当地疫病发展规律进行科学防控。

参考文献:

[1]刘鹏,陆宗伟. 猪疫病防控及治疗的关键技术[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4):136.

[2]付昌寿. 关于生猪疫病防控及治疗措施的思考[J]. 兽医导刊,2019(6):105-106.

[3]郑昌明. 关于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思考[J]. 中国动物保健,2021,23(1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