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冯小霞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的临床实施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心内科患者120例开展对比研究。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在入选后分别接受常规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服务的评价与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心内科的综合服务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从身心等不同角度上提供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圣后水平的不断提高,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这也间接提高了心内科收治患者数量[1]。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不仅临床治疗方案需要更加个性化、舒适性以及高效,还需要护理工作的改进,不断的优化护理服务模式,并突出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方案,真正做到对患者的关心,满足患者的身心诉求,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拉近护患距离,强化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信任度并构建良好护患关系[2]。近些年有研究认为,优质护理的实施对于科室护理质量的推动作用明显,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效果[3]。对此,为了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对比研究方式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应用于心内科的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心内科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实验组患者60例,男女分别37例、23例,年龄(73.24±4.24)岁,体质量(21.34±1.34)kg/m2;常规组患者60例,男女分别38例、22例,年龄(73.61±3.94)岁,体质量(22.34±1.67)kg/m2。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症状提供护理服务。

实验组提供优质护理方案,具体方案如下1、心理护理。因为患者年龄较高,再加上对于心内科疾病的认知不成熟,导致临床中很容易出现严重负面情绪,从而阻碍患者的术后康复。特别是对于老年心内科患者而言,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促使患者维持良好心理情绪,缓解负面情绪从而降低围术期的紧张情绪,提高术后康复积极性,降低预后风险;2、构建良好环境。在护理期间需要严格控制室内的环境温湿度,保持光纤柔和,同时让患者感受舒适,同时对于部分情绪过于紧张、心理顾虑较多以及存在一定疼痛感的患者,可以借助看电视或者是播放音乐等方式达到注意力分散与镇痛的干预效果,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性;3、生活护理。在临床中督促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在平常生活中可以保持规律作息与意识,在术后应当维持充足的睡眠,并基于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具体的禁忌内容,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并告知患者正确饮食对于疾病的影响,同时为患者介绍禁忌烟酒的重要性;4、家庭护理。临床中大多数心内科患者都存在较差预后的表现,在临床护理期间需要技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征采取家庭护理,在护理期间需要引入家庭的参与,提高家属配合积极性,并基于患者的身心状态做好对家属的引导,保障患者可以在院内、院外接受有效的护理支持;5、健康教育。在护理服务期间需要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前的准备、术期间的技巧以及术后的康复措施,及时讲解疾病发病因素、应对方式,并基于患者需求做好对症状发展和转归情况的配合。定期做好对院内健康教育,基于图片、影片等做好对康复运动指导。为患者提供饮食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坚持维生素含量高、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维持充足蛋白质摄入。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指标。

护理服务的评价以专制量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生活质量应用自制量表进行统计,各项指标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23.0版本SPSS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基于卡方或T值进行检验,数据对比以两次进行检验。基于参量估计与假设检验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处理,P<0.05证明数据满足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分析

实验组患者对于血透期间的护理服务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60

31

27

2

96.67%

常规组

60

20

31

9

85.00%

P

-

-

-

-

<0.05

2.2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2。

表2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社会关系

环境关系

生理健康

心理状况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

60

60.24±3.21

81.27±3.64

62.21±3.24

74.24±5.24

61.24±2.11

74.

24±3.94

56.34±4.24

80.64±3.99

常规组

60

59.34±2.96

64.24±3.66

61.24±3.61

65.54±4.00

60.34±3.25

64.24±4.21

60.25±2.63

61.24±3.22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近些年伴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广泛,再加上其应用价值明显,备受患者、医务人员所青睐,其主要是指基于患者的康复需求,在护理期间突出人性化、科学化等特征,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自我护理服务水平[4]。优质护理的实施能够从心理、环境、生活等不同角度上为患者提供护理支持,提供患者对于疾病与治疗方案的认知,促使患者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临床治疗,提高在治疗期间的依从性,并注重对患者心理感受关注,促使患者可以保持积极主动治疗,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5]。在心内科采用优质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对于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以及身心状态的改善作用相当明显,可以作为常规护理方案实施。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优质护理对于心内科的护理质量推动作用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作为常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洁雯.优质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5):3-3.

[2]万莉莉[1].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3):2-2.

[3]张英娟,张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肝癌患者经皮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2-2.

[4]栗江霞,崔永菁,任雪飞,etal.神经内科护理交接班表单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3):3-3.

[5]安小力,钱瑾.共享轮椅在急诊就医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19,19(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