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与改进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与改进对策

张莉莎

北京卫戍区海淀第十八退休干部休养所门诊部 100086

摘要:目的:探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对其进行评价,并探讨改进对策。方法:选择某市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治疗的526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不适当用药标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案基础上添加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526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处方中,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208例,其中A级警示药物184例,占比较高,发生率较高的药物种类有奥氮平、尼麦角林、艾司唑仑、氯吡格雷及劳拉西泮,老年患者需谨慎使用这几种药物。观察组随意联合用药、使用量不合理、使用方法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文书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仍然有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现象存在,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使用安全管理办法进行干预,能够促进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用药更加合理,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神经内科;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对策

引言

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与衰退,易合并多种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加之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易出现药物相关问题(DRPs)。故老年人易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精神类疾病由于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更易导致临床PIM的发生。本研究中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简称《中国标准》),对医院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不适当用药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市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治疗的526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不适当用药标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案基础上添加安全管理。对照组年龄为52~78岁。观察组年龄为53~73岁。纳入标准:年龄不小于50岁,可以理解工作人员的管理方法介绍并且听从医嘱,已清晰了解整个研究过程并自愿签字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脏、肾脏等与器官相关的疾病并且损害程度比较高,有全身感染性疾病存在,存在心脏病之类的紧急处理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案基础上添加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Beers标准(2019版):(1)老年人PIM;(2)老年人疾病状态相关PIM;(3)老年人慎用药物;(4)老年人应避免的联合用药;(5)老年人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的药物。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药物管理状况,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c97a38b783d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随意联合用药、使用量不合理、使用方法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文书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61c97a38b783d_html_e9101192618c10d0.png

3讨论

高龄老人由于生理机能严重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功能明显减弱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因而易发生PIM相关药物不良事件,存在较大的用药风险,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高龄老年人PIM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最新版Beers标准(2019版)和STOPP标准(2014版)筛查1023例高龄住院患者PIM发生率分别为79.3%和59.1%,PIM总发生率为87.2%,高于大多数国内外文献报道。考虑与本研究纳入对象为高龄住院患者,共病种类与用药数目多,并且与最新版Beers标准和STOPP标准较前期版本纳入了更多PIM有关。PIM高发生率提示,高龄住院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即因多病共存高龄患者需多专科就诊,每位专科医师均根据本专业指南开具了标准用药方案,但是缺乏对高龄患者各系统用药的总体把握,存在跨学科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的认识不足,使高龄患者处于药物不良反应高风险中,因此积极推广上述2种标准用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患者PIM的Beers标准是基于美国医疗情况提出的,但因药物市场、疾病诊疗指南存在地区差异,各国根据本国的人群和药物实际情况制订、发布各自的PIM标准。《中国标准》在制订时参考了我国的大量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数据,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但未涉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显示,临床发生潜在药物间相互作用(pDDIs)的情况十分常见,由于pDDIs易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故在PIM标准中加入pDDIs评判标准有助于扩大PIM的预防警示范围。国内研究多依据美国Beers标准和欧洲STOPP标准评判我国老年患者的PIM情况。研究显示,不同标准下PIM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各地患者特性、诊断标准、药品市场情况及用药模式有关。而对于中国老年患者,《中国标准》更具敏感性,且更具中国特色。故本研究中采用《中国标准》判定。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PIM发生率极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用药数是PIM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支付方式、文化程度、住院天数、疾病数则并非其危险因素(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在不断衰竭,病理生理情况相对更复杂,因而高龄患者更易发生PIM;用药数量增加,pDDIs的可能性增加,PIM也更易发生。提示临床药师更应关注易发生PIM患者的用药并及时干预,从而改善目前老年患者PIM的普遍现状。符合中国医疗实际的《中国标准》对于临床药师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药师和医师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PIM的标准为患者选择相对安全的药品,避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结束语

综上,本研究表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PIM使用率及衰弱比率均较高。神经系统PIM与衰弱有显著且独立相关。临床医师及药师应注意对高龄、共病、多重用药患者进行衰弱评估,避免使用PIM,特别是精神系统PIM。

参考文献

[1]迟俊婷,牛晓丹,阮海慧,陶红霞,张静,王艳红.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的评估工具及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9,26(23):36-40.

[2]顾平,李钟勇,米佳丽,陈平.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及影响因素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19(05):345-348+400.

[3]马翔宇,侯宁.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08):1017-1020.

[4]王茹.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及其风险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

[5]张海霞,陈晓,刘金春,蔡俊,葛卫红.某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J].医药导报,2018,37(08):100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