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视角下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合同履行状态模型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5

需求视角下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合同履行状态模型构建

刘华1 胡金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55

摘要:合同履行状态模型是衡量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履行状态的关键指标,对研究合同履行的基本理论和确定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合同状态研究的基础上,将合同履行状态分为合同理想状态,合同可能状态,合同实际状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合同履行状态确定方法,并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确定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履行状态,从而为承包商、业主进行合同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业主需求;合同履行状态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面临社会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工程建设要求明显提升的情形[1]。一大批例如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等超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逐步被投资建设。意味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俞发庞大、工期俞发变长、所处环境俞发复杂、施工合同覆盖范围广,组织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2]。这就决定了在项目建设中,随着环境和其他条件的变化,业主对建设项目的需求将会发生变化,以致工程整体实施情况难以系统测度,甚至各类合同条款缺失,变更、索赔纠纷不断。以上这些特征都迫使理论界提出一种系统的方法,以及时掌握合同履行状态。

合同状态最早由成虎教授提出,他认为合同文件、环境、实施方案和合同价格构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据的整体,这个整体即为“合同状态”,它是合同签订时各方面要素的总和[3]。李晓龙从系统论的角度,指出合同状态是从合同签订开始到合同结束为止的整个合同实施过程中,任一时刻所对应的全部计划合同目标、合同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等方面所包含全部要素的总和[4]。关于合同状态的分类,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分类是由李晓龙为代表,他将合同状态分为4个:合同初始状态、合同理想状态、合同现实状态及合同目标状态[5]。另一种观点是将合同状态分为3类,例如:宋宗宇等从索赔分析的角度认为合同状态分为:初始状态、可能状态、现实状态三种[6]。尹贻林等也是将其分为3类,他从工程项目索赔管理视角将合同状态划分为原始状态、假想状态及现实状态[7]。虽然众学者对合同状态的划分未达成一致,但各状态的界定不存在异议,均表明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状态随着工程实施的时间及风险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与合同签订阶段的目标与内容相比都发生了偏离与调整。与制造业相比,建筑业产品(工程项目)的生产是一个几乎没有重复产品的生产流程,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每一个项目都创造了一个新的产品[8]。归结原因出于业主多样化的需求致使对建筑业产品要求的多样化。如果将建设项目全过程抽象为一个产品的创新的过程,这需求导向的设计创新是其本质[9]。故要提高承包商企业的竞争力, 对业主需求的研究极为重要[10]。因此准确识别项目在履行阶段的需求,并建立需求与施工方案之间的关联规则,有助于项目在预期需求下施工[11]。尽管业主的需求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在不断地清晰,但是承包商往往会忽视对业主需求的挖掘,只“按约履行”,因而业主的需求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彰显合同状态的一个必要的因素[12]

上述文献表明,合同状态随着施工的不断进行,合同状态连续变化,关于合同状态变化模型的表达也成为合同状态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系统理论认为合同履行状态是由合同潜力维、合同目标维和合同基本条件维的总和来描述,将合同履行状态分为合同理想状态,合同可能状态,合同实际状态。因此本文以空间状态法为基础,构建合同履行状态模型,以此来分析合同状态演变和索赔与反索赔的依据,并提出相应的结论。

1 合同履行状态模型建构

1.1合同状态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概念,即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并且系统中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各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并且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工程合同给出了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条件、目标等,规定了一定的执行规则以完成工程项目。系统的思想使建设项目能灵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对主体进行调整,处理冲突,使系统内部各要素在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外部环境,以达到相互协调,最后使企业利益最大化[13]。因此,工程管理学术界已将工程合同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合同状态的概念。

为了定量描述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状态,这里引入系统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是利用欧氏几何空间描述系统状态变量的有效方法,一般由构成系统要素状态向量的三维空间轴构成,状态空间中的每一点都代表了状态向量的唯一和特定的一组值,即系统的一个状态。利用状态空间法可定量描述一定空间域和时间域内合同的不同履行状态。合同履约状态的实质是在多因素限制条件下,承包商在履行过程中某时点各要素维相互联系下信息、能量、物质的总和。

工程管理学术界已然将工程合同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研究,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求,需求决定了人的行为目标,因而业主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转化为施工合同条款的要求以及确定承包商要实现的合同目标。本文将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明确的、显性的一种需求,称其为“显性需求”。第二类是逐步明确的、是在探索、总结中明确的,称其为“隐性需求”。基于此,将业主对项目的显性需求转化为对合同目标的要求归结为合同状态目标维;业主对项目隐性需求作为双方合同签订后潜在变更的依据,是对合同潜在目标的要求归结为合同潜力;将合同外部社会、经济、市场、实施方案、合同条件、技术条件等要素归结为合同基本条件维。合同潜力维和合同条件维支撑合同目标维。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据,进行能量、物质、信息交流。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本身规模大、施工时间长、涉及利益相关方众多等特征,致使合同主体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影响合同状态的因素众多,使合同的演进往往没有依照业主的意愿向合同的理想状态发展,而是发生偏离并向另外的合同状态发展。并且这些因素性质又各不相同,难以用统一的方法进行精确计算,因此必须根据各因素性质采用相适用的方法进行其状态的测算,最后再对合同履行状态进行衡量。构成合同基本条件维的社会、经济、市场、技术条件等等外部条件和实施方案、合同条件等内部条件因素之间相互联系,难以将工程合同对这些因素的占用或影响与其他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对这些因素的占用或影响相剥离,难以对其每一个对其进行精确测算[14]。因此,将合同履行外部条件作为外界环境约束条件,而不作为合同目标支持界面的构成维。合同履行外部条件下构成的约束域即是合同履行过程中所有可能状态。这也是与实际相符的,如政府对工程用地规模的审批政策、对工程污染排放标准的严格规定、基于人类生活及动植物生态保护考虑的工程用地选址等是合同目标的约束条件,而不是其支持61bc233628f43_html_bffbed8aaec56b52.png
要素。基于上述理由,构建了合同履行状态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合同履行状态模型

图1所示的三维状态空间中的一点对应着合同某一时刻的合同履行状态。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中的履行状态点(如图3中的A、B、C、D点),可描述一定空间域和时间域内工程合同的不同履行状态。其中,状态空间模型中的A点,表示工程合同处于理想状态的履行状态点。所谓合同理想状态是指合同文件签订时各合同目标,合同条件等被严格遵守时的合同状态,即没有各种干扰(如合同目标变动、合同条件变化、合同规则不能被严格遵守等)的影响,正常推演的双方满意的合同状态,也被称为计划状态或报价状态。状态空间C点表示工程合同可能状态的履行状态点,所谓合同可能状态,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本身固有的特征、系统内部状态的不稳定性和系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承包商对业主需求的不断深入了解和对项目相关地质条件等了解进而提出新的合同目标,从而演进到切合实际的合同可能状态,使得合同的演进往往没有依照业主的意愿向合同的理想状态发展, 而是发生偏离并向另外的合同状态发展。状态空间点B表示工程合同处于现实状态的履约状态点,所谓合同现实状态,是指各种干扰因素作用下,实际中合同所处的一个状态,实际的合同状态不会是合同的理想状态,而与理想状态有联系但有不同的新状态,称这种由于各种干扰而使合同状态偏离理想状态产生的新的状态为合同现实状态。由于造成合同现实状态的干扰不是合同双方的合意, 因此, 合同现实状态也不是双方合意的结果。

根据工程合同状态空间模型,可用模型中原点与系统状态点所构成的矢量表示合同状态。如图中的 OB 向量。据此得出状态点B的合同状态为:

61bc233628f43_html_509320deba7f8c1a.gif

其中61bc233628f43_html_aab22dbe1a356edb.gif 分别表示为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条件、合同潜力、合同目标所处的一个状态点。该空间状态模型能够实现评估承包商某一时刻合同的履行状态,及时发现承包商的合同履约状态变迁与目标实现情况。

1.2 合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遵循综合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区域性原则,对合同潜力维、合同目标维、合同基本条件维分设相应的指标进行表征,提出工程合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1.2.1 潜力维指标的确定和说明

潜力维指标反映业主对项目潜在的,或潜伏的,或隐性的各种潜意识的期望,能有效提升业主对建设项目的满意度,表现为需求的挖掘和实现的程度。隐性需求是为了弥补和完善显性需求不足而存在的,可使需求目标更好的实现。一般情况下,业主的需求是建立在业主对于决策问题有一点了解的基础上,有主观性和个性化的特点。隐性需求显性化和实现是提高业主满意度的关键。因此,本文将评价指标分为以下两类。

本研究将隐性需求挖掘和实现的潜力的评价指标划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一级指标,共八个二级指标见下表1。

表1 潜力维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类型

宏观

双方合作历史

效益型

承包商类似项目经验

效益型

业主对隐性需求的支付能力

效益型

承包商的技术能力

效益型

微观

合同履行中双方沟通程度

效益型

业主表达能力

效益型

承包商理解能力

效益型

双方认知水平

效益型

1.2.2 目标维指标的确定和说明

合同目标体系包括成本,工期,质量等。体现出业主对工程项目的限制和要求。本研究中,目标维指标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中提取指标包括施工工期,劳动生产率,单位工程质量优良率,履约成本、安全指标、节约材料比、临时工程投资比例。

表2 目标维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类型

技术经济

施工工期偏差率

成本型

劳动生产率

效益型

单位工程质量优良率

效益型

履约成本偏差率

成本型

安全指标偏差率

效益型

节约材料比

效益型

临时工程投资比例

成本型

1.2.3 合同基本条件维指标的确定和说明

合同基本条件指合同签订时合同文件及施工方案的完整性及复杂性。本研究将其划分为合同因素和项目因素两个一级指标,共10个二级指标,见表3。

同时施工方案作为施工方的实施指导文件,应当考虑施工管理中的“三控三管一协调”,即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组织与协调。

表3 基本条件维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类型

合同因素

合同规范性

效益型

资金筹集合理性

效益型

技术方案及说明

效益型

变更处理能力

效益型

施工方案因素

专业人员配备

效益型

设计中要求的技术匹配

效益型

控制力度

效益型

管理力度

效益型

协调力度

效益型

1.3合同状态的演变

合同是在工程实施前签订,而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补充和演进的。建设项目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文件的修改和变更,会造成承包商的工程范围、合同义务、工作内容和性质的变化,对此常需要修改实施方案,并按规定调整合同价格和延长工期。这势必会导致合同履行中状态的改变。而合同状态的确定是索赔和争执解决的依据,承包商的索赔实质上是工程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化,使原定的合同状态被打破,从而按合同规定提出调整合同价格的要求,以建立新的平衡。所以合同状态是索赔理由分析、干扰事件影响分析、索赔值计算的依据。基于此,构建包含合同理想状态、合同可能状态和合同现实状态的合同履行状态方程,以便索赔分析。

假设合同理想状态为61bc233628f43_html_11bd5b750743324c.gif ,然而随着承包商对业主需求的不断深入了解和对项目相关地质条件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进而提出新的合同目标,从而演进到切合实际的合同可能状态,假设状态改变量为 61bc233628f43_html_5d03236d92aa7bce.gif ,则合同可能状态为61bc233628f43_html_ad574d77c4713845.gif 。基于合同可能状态下随着合同履行的不断推进,实际合同完成时合同状态为61bc233628f43_html_27be7747aba0c049.gif ,其中61bc233628f43_html_398174799216c846.gif 。所以合同履行状态方程(61bc233628f43_html_93360bc6bee976b5.gif )为:

61bc233628f43_html_5a2d460467995901.gif

合同履行状态方程(61bc233628f43_html_93360bc6bee976b5.gif )的提出为索赔提供了理论依据,索赔应是双方面的在工程项目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包括索赔和反索赔,两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索赔可以追索损失,获得合理的补偿;而通过反索赔则可以防止损失的发生,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

2案例分析

假设以合同签订时的合同价款,工期等合同履行目标作为合同的初始状态下的合同理想状态,将承包商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修改设计、迟交图纸等原因,造成合同履行目标发生改变,承包商提出基于各外部条件造成的合同履行目标改变的合同可能状态。以最终项目决算时的实际各合同履行目标作为合同实际状态,

主要从两个情形来进行分析:

2.1 情形1 合同条件维变动导致合同状态变动

案例:某大型公路建设项目,总长13.7km,双向6车道,路线呈东西走向。工程招标文件采用FIDIC标准合同条件,另有详细的合同专用条件及施工技术规程。中标合同价8600万美元,工期18个月,每个月按30天计算,工期拖延违约金按8.5万美元/天计算。

(1)事态描述。工程建设开始后,在路基基础开挖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复杂,土质类型比招标文件资料中所述更复杂,设计中为二类土(普通土)实际底部还存在大量六类土(次坚石)全风化岩。并且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咨询工程师多次对设计进行修改,而且推迟交付施工图纸。因此,承包商提出了索赔,要求延长工期 5个月,补偿额外开支3250万美元。

(2)影响分析。此事态是由于合同条件维度的变动导致合同目标维度的变动。①合同理想状态分析。业主经分析承包商的投标报价,详细核算后确定预算总价应为9050万美元,工期 24个月。承包商将报价降低了450万美元,这是承包商在投标时认可的损失,应由承包商自己承担,并且通过评价得出其条件维评价指数为0.9,得出其潜力维评价指数为0.88,此时合同状态为理想状态61bc233628f43_html_64e5f2fbb7610702.gif 。②合同可能状态分析。由于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类型、修改设计、迟交图纸等原因,造成承包商费用的增加,经核算可能状态总成本应为9784万美元,工期约为24个月,则承包商有权提出的索赔仅为1734万美元(10184万-9050万)和5个月的工期索赔。由于承包商在投标时已认可了450万美元的损失,则仅能赔偿1284万美元(即1734万-450万),此时合同签订时的合同方案已经和现实不匹配,因此经评价此时其条件维指数为0.68,故此时合同状态为合同可能状态61bc233628f43_html_8a9fff5d1af12cce.gif 。③合同实际状态分析。合同实际状态为承包商为履行合同所花费的实际总成本和竣工实际工期的基础之上,实际总成本为11850万(即8600万+3250万)美元,实际工期为26个月。

(3)模型分析。为简便分析,对合同目标维中除成本和工期外的参数暂不予考虑。即假定竣工后质量、安全、成本节约比、临时工程投资比等均达到业主要求。因此目标维的度量工期准值为18个月和合同价6800美元即为合同理想状态的目标维的理想值,即61bc233628f43_html_e8815d45ab056e72.gif 。对于合同可能状态的目标维度业主核算之后所增加的成本和工期,即61bc233628f43_html_bad35db732ed54e7.gif 。合同现实状态的目标维度应为承包商实际所花费的成本和工期,即61bc233628f43_html_b87f348cddaadafb.gif

故此案例的合同履行状态方程(61bc233628f43_html_93360bc6bee976b5.gif )为:

61bc233628f43_html_925e26d3f872d0b6.gif

61bc233628f43_html_6055a603286061a2.png 状态量61bc233628f43_html_8abb6ec7c0d57d28.gif 表明了此时承包商进行索赔程序业主所能接受的最优的额度,而61bc233628f43_html_3fa338d9865d9dc7.gif 表现为业主在项目结算时所能够对承包商没能按约履行合同所能够对其反索赔的额度。当以工期18个月为基准值时,6个月的工期索赔可视为61bc233628f43_html_beaf2b7d9b120038.gif 万美元,2个月的工期反索赔可视为61bc233628f43_html_f3de5d40cbbc2e37.gif 万元,即61bc233628f43_html_630a883ff3426b63.gif61bc233628f43_html_3f0b35984bc3be58.gif61bc233628f43_html_baaa17b7d1aac5a0.gif 。此时的合同状态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2 合同状态的演变

合同状态的确定是索赔和争执解决的依据,承包商的索赔实质上是工程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化,使原定的合同状态被打破,从而按合同规定提出调整合同价格的要求,以建立新的平衡。所以合同状态是索赔理由分析、干扰事件影响分析、索赔值计算的依据。

1)点61bc233628f43_html_efd7d412bc4654ae.gif61bc233628f43_html_1413b8104694f079.gif 表示了合同状态由理想状态演变为可能状态。本案例是由于地质条件认知的变化、业主方代表失职等各种因素使得合同条件状态变动使得条件维度评价指数降低,承包商为使得施工方案和技术能力更贴近实际的变动所导致目标维度进行相应的变动,以至于能够实现业主对项目的需求。61bc233628f43_html_33deaf098143fa2c.gif 万元(包括工期索赔转换为成本索赔)即是承包商本来可以有权提出的索赔款额的上限,索赔实质是对合同状态的一种矫正,使得合同能够更加贴合实际。

2)点61bc233628f43_html_1413b8104694f079.gif61bc233628f43_html_a1f66295d293db7b.gif 表示了合同状态由可能状态演变为实际状态。本案例中承包商随着项目推进,由于承包商管理不善,形成过大的成本开支,或者承包商在计算索赔数额时留有余地,提高了索赔额。种种原因使得在与合同条件和合同潜力不变的情况下,承包商提出的合同实际状态下的成本超过了业主核算后合同可能状态下的成本。61bc233628f43_html_5c9c854bb8d7e98f.gif 万元(包括工期反索赔转换为成本反索赔)即是业主有权反索赔提出的反索赔款额。

2.2 情形2 合同潜力维变动导致合同状态变动

当合同潜力维度的变动导致合同目标维度的变动时,即业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项目的建设需求逐步清晰,从而提出新的建设要求,这就导致合同潜力维变动,进而导致合同目标维发生变动。分析思路与上例一致,故不再过多叙述。

2.3 综合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合同状态的演变时有发生,且一般伴随着合同变更,进而导致双方索赔和反索赔的发生,因此进行分析的首要目标是要明确变更原因及责任主体,再此基础上才能明确索赔金额。

为此,本文依据合同状态演变的原因以及索赔分析,归纳出影响合同状态演变的原因如下:

(1)引起合同条件维改变类。合同签订后,引起实施方案、合同条件、技术条件等合同基本要素改变的原因归为一类,例如地勘资料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设计文件的修改、技术标准的变动等。这些使得最初签订的合同和所匹配的施工方案不再切合实际的现场情况或设计资料,引发合同状态演变。

(2)引起合同潜力维改变类。合同履行过程中,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业主对项目的建设需求逐步清晰,从而提出新的建设需求的原因归为一类。例如承包商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使业主的需求清晰化。这使得隐性需求的转化能力发生改变,引发合同状态演变。

3结语

合同状态作为一个反映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工程实施计划,充分考虑到合同文件、工程实施环境条件、实施方案和合同目标的有机统一,能够充分体现项目的整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合同状态模型和合同履行状态方程揭示了合同履行过程中索赔与反索赔发生的根源,展示了合同状态演变的动机来源于外界环境的变动和内部施工管理能力的大小,合同履行状态方程为工程索赔与反索赔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基金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9JM-576) “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建设合同履约成本模型及动态演化研究”

作者简介: 刘华( 1965-),女,山西芮城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经济与合同管理。通讯作者: 胡金祥( 1998-),男,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1[] 孙继德,傅家雯,刘姝宏.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结合探讨[J].建筑经济,2018, 39(12):5-9.

2[] 徐武明,徐玖平.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综合集成模式[J].管理学报,2012,9(01):132-138.

3[] 成虎.工程承包合同状态研究[J].建筑经济,1995(02):39-41.

4[] 李晓龙,张树义,王立彬.工程合同状态及其变化控制模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564-568.

5[] 李晓龙,高显义,林知炎.基于合同状态的工程合同索赔定量研究[J].系统工程,2005 (02):121-123.

6[] 宋宗宇,侯茜,白松.FIDIC合同条件下工程索赔的经济分析[J].建筑经济,2008(10): 96-98.

7[] 尹贻林,邱艳.承包商不平衡报价策略选择的多案例研究——基于合同状态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8-13.

8[] Vrijhoef, R., & Koskela, L. The four rol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6(3-4), 169–178. 

9[]苗志坚,庄惟敏,陈剑.需求导向的“前策划-后评估”全过程运作管理逻辑及应用[J].建筑学报,2020(S1):175-178.

10[]孔造杰,李巧曼,耿立沙.工程项目承包服务业主需求重要度确定方法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1,51(02):1-7.

11[] Ma,G.F., Wu, Z.J., Wu, M,. Shang, S.S. A hybrid method for matching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with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J].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2021,61

12[]刘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隐性需求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13[] 张远惠.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多项目资源管理模式——以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例[J].系统科学学报,2015,23(04):65-67+91.

14[] 邱鹏.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9,23(0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