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仲婕、付莹、张雨婷

上海中冶医院, 上海 2019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1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观察组的74例患儿接受细节护理,对照组的74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特点给予患儿诸多细节性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节护理;急性感染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疾病,是病原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对患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1]。临床认为,在对患儿开展抗感染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予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增强患儿的预后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为进一步明确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本文对我院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1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开展回顾性研究,现作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4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儿科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本次研究已经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执行。观察组74例患儿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3.0±1.5)岁,秉承2-10d,平均(4.2±1.1)d;对照组74例患儿中男44例,女3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1±1.3)岁,秉承2-12d,平均(4.4±1.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抗感染药物(头孢西丁钠)、退烧药物(布洛芬)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儿病情,给予患儿冷敷和退热护理,并给予饮食护理,叮嘱家长陪伴患儿休息。

观察组接受细节护理,包括:①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儿病情,重点监测患儿口腔、扁桃体水肿和眼部;②若患儿体温较高则要及时使用以冰袋护理或者用乙醇擦身;③做好病房卫生清洁工作,并尽可能的调低病房医疗设备的声音,为患儿的睡眠提供安静的环境;④给予患儿足够的情感支持,多去轻柔的抚摸患儿,与患儿建立和谐的关系,并赠予患儿所喜欢的玩偶;⑤叮嘱患儿家长多为患儿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若患儿无法进食则要静脉营养液输入;⑥对患儿口腔与咽喉的分泌物及时清理,始终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若患儿存在鼻塞则要给予麻黄碱液治疗;若患儿咽部不适则可以给予咽喉喷雾剂;⑦对于存在鼻塞以及流涕的患儿要做好及时的清洁工作,若是分泌物已经结痂,则可以使用湿棉签拭去。

    1.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发热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护理有效率:显效:治疗后3d各项症状均趋于消失;有效:治疗后3d体温正常,咳嗽、流涕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3d各项症状未改善,且部分症状加重。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完成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61b9409d79206_html_a00e8aee298a26ca.gif ±s、(n,%)表示,差异性分别对应61b9409d79206_html_a49a863c8d5c4fe4.gif 检验、c2检验;检验依据: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51、20、3例,护理有效率为95.96%(71/74);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29、30、15例,护理有效率为79.73%(59/74)。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2=9.108,P=0.003<0.05)。

2.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61b9409d79206_html_a00e8aee298a26ca.gif ±s,d)

组别

例数

发热消失时间

咽痛消失时间

流涕消失时间

观察组

74

2.04±1.02

2.23±1.23

2.43±1.18

对照组

74

2.87±1.24

3.12±1.34

3.26±1.52

t

/

4.45

4.21

3.71

P

/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会有全身性的症状,且易伴有消化道症状,常见的症状有鼻塞、咳嗽、咽痛,食欲不振、呕吐。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患儿极易发生鼻窦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房晶[2]在研究中指出,对发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要尽早给予护理干预,以此来配合临床治疗,提升预后质量。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表明细节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改善患儿的症状,促进患儿病情康复,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分析原因是细节护理干预可以为患儿提供诸多的优质性服务,尤其是可以对患儿开展口腔和呼吸道护理、鼻部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儿病情[3]。由此表明,在抗感染药物、退烧药物、减充血剂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开展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对提升预后质量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要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很好的提升预后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融,申昆玲.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02):143-150.

[2]房晶.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4):122-123.

[3]宋旭红.细节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小儿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04):67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