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堂效率

曹恩伟

江苏扬中八桥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改提出从事各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在实际开展班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为主要出发点。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要求教师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实现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与掌握,课后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实现高效学习。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对如何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堂效率展开了教学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落实;提升

前言:

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学得轻松学得好,是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双减政策”在各阶段教育工作中的不断落实,更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改变老式的教育教学理念,要立足于时代现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创新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对于处在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相比于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而言本身难度较大,且由于数学具有枯燥以及抽象的学科特点,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入为主,一开始就认定了数学很难,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厌烦、抗拒心理。

为了有效改变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这种学习现状,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要从事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要改变教学理念。很多教师在开展班级学生的数学学科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角,一股脑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如果教师们在开展班级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点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长时间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理会班级学生的反应,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况,将会大大挫伤班级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积极性,时间长了,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十分枯燥乏味,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为了杜绝这种亲和框的发生,教师们要将课堂上的主导性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点的探索学习,而不是教师告诉学生1+1=2,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1+1为什么等于2,而不是等于3。

例如,从事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在教学第二章《多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前一天为班级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的预习解决几个问题: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都有哪些联系。3、掌握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堂伊始,教师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就每个图形随即在班级内部抽取一名同学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课,学生们为了在课堂上良好表现,获得同学们以及老师的认可通常都会在课后进行认真的预期,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以良好培养。同时,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课堂相关知识点的讲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课堂不再是教师担任“主角”,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更加主动,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提升自然很容易了。

二、突破桎梏,大胆更新教学案例

对于处在小学五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对于那些老套的、一成不变的东西相对来说会比较抗拒。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从事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在开展班级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要尝试着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突破桎梏,大胆地就教学案例进行更新,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集中,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在课后利用较少的时间就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小学五年级第五章《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完成了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之后,为例加深班级学生对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用能力,教师应当趁热打铁,让班级学生在课堂内完成相关习题的练习。但是教师们要注意对习题进行一定的创新,若是让学生就书本课后的习题进行练习,学生会感到厌倦而不认真对待,从而达不到理想的练习效果。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现场为学生编一个相关练习题;商店里的铅笔0.5元一只,笔记本2.4元一本,东东今天买了6只铅笔、5个笔记本以及2只钢笔一共花了27元,问一只钢笔多少元?教师抛出问题后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交流讨论最后随机抽取一名同学进行习题的讲解。通过对习题的创新,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激发,能够积极主动递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就能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注重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所以从事相关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在开展班级学生数学知识点教学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吸引班级学生注意力的同时,降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从事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在开展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在对班级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之后,教师要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主题,例如:同学们,现在有五份礼物,我们班级有30个人,每个人上台抽一次奖,抽完放回,问每个同学抽到奖的概率是多少?学生们面面相觑,教师紧接着引入教学主题: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分数相关,以后大家就能轻易解决此类生活化的问题了。学生立马就会来了兴趣并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更高。

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在双减政策下有效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轻松学习,首先教师们要做到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次,要突破桎梏,大胆更新教学案例;最后,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开展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董克.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分析[J].读写算,2021(24):173-174.

[2]杨国新.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效率——关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寻[J].天津教育,2021(2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