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建国,王亚超,高佳南

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要: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是高校进行科研和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当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给出了针对性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安全管理;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状况与问题,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1]。因此加强和改善现有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1 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美国大多数知名的高等学府,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管理体系是EHS(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管理系统,对于人员健康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视,在实验室的设计到投入使用后的整个环节,都体现出了EHS管理理念。例如:在规划设计时期,将消防器材、各种气体监测装置、空气净化系统等各种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科学的规划;投入使用后,按照实验室的特点配齐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1]

新加坡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严格,一般会设置环境与健康安全办公室以及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委员会两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1]。项目负责人必须通过学校的认证,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进入实验室的师生都要进行安全培训。日本高校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2],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例如:东京大学的EHS本部及委员会。

2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高校实验室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复杂与突出,常发生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人等事故。其主要原因是师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培训不到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验室的安全专项资金匮乏、安全设施设备不健全、专职安全人员不足、安全检查不严、事故应急预案缺乏或不完善等[3]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各大高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科研和教学,轻实验室安全的思想[4]。当前,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经常会由教师负责,而不是专职实验安全员负责,有的高校甚至是由研究生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普遍淡薄。

3.2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的投资明显不足,许多安全设施陈旧落后[4]。许多实验室因为资金问题未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者虽然已经配备了固定式灭火系统,但因资金不足而未及时维护,导致其丧失基本功能。许多安全设施设备因为使用年限久远已经破损、故障,但因资金问题,不能及时的检修、更换,这些设备仍在继续使用,甚至有些高校实验室内未能配置安全防护设施。

我国一部分高校实验室内的环保措施尚未达到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与标准,比如,一些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尚未配置通风系统,而采用排气扇替代。

3.3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做实验之前,一般都会有负责特定实验的老师对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其过程中会穿插讲解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但是一般很少会有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许多高校的师生都存在着安全知识、技能缺失,对于实验室接触的化学药品、试剂,可能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和污染不清楚。许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后对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实验流程并不了解,或者虽然清楚、了解实验的操作规程和流程,但因思想麻痹大意,做事图省事而进行违规操作,并且不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因此许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经常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3.4 应急预案不健全

目前,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与救援预案还不健全与完善,有的甚至于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做出的表面形式,从未进行过应急演练[4]。有的高校虽然进行过实验室的安全应急演练,但是演练次数有限,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不能及时、有效的抑制或控制事故的发展。有的高校虽然特别重视实验室安全,但因经验、专业等原因编制应急预案时考虑的不系统、全面。

4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特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为安全管理理念,着重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师生关于实验室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加大对实验室的安全投入,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4.1 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对师生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讲解、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事故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师生从思想上得以重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防范于未然的过程。

4.2 加大实验室安全投入

实验室安全是教学科研的基础,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5],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与环保投入机制,把实验室安全工作经费列为常规预算支出科目,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进行调整。对于陈旧的、有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更换、维护,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和材料必须配置到位;对于一些有较大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进行必要的安全整改等[6]

4.3 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高校必须努力培养全体师生的灾害风险意识,努力提高自救、互救、应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7]。因此建立一个准确、科学、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要确保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应急演练,在有意外发生时,才能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正确、及时、高效的应对,将事故有效地控制起来,降低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5 结语

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全体师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努力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适当加大对实验室安全的投入力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严珺,杨慧,赵强. 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9):240-243.

[2] 李志强. 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65-167.

[3] 陈洪菊,熊涛,屈艺,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改进[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4):47-49.

[4] 常生华,翁秀秀,侯扶江.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9-231.

[5] 陆锦冲. 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1-4.

[6] 陈洪霞,潘新法,刘鹏,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4(2):218-220.

[7] 周健,吴炎,朱育红,等.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趋势[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6-229.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火灾事故调查与物证鉴定专业人才多元化协同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建国(1977—),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矿山灾害防治与职业健康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18629042137;wjg11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