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微生物实验室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措施

孙满肖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新制药厂,天津 300000

摘要:微生物实验室是微生物实验的主要场所,它能让工作者近距离的接触到微生物,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也在逐渐扩大。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比如一些单位由于管理不当,导致一些化学物品的腐蚀等,不仅是微生物实验室存在安全问题,所有实验室都应该引以为戒。根据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的特点,根据自己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实验室的危险品以及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控制措施

1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

结合实际调查,发现微生物实验室在制订安全管理制度期间,存在制度不明确或者制度陈旧的状况。如果只是将传统实验室的制度延用下去,这种简单地照搬模式显然不符合最新的发展理念。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依据政策和原则的指导,依托食品学科本身的特征,构建起对应的管理条例。同时,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通常与设备管理等密切相关,在加强管理时需重视联系性,借助日常监督机制为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保障。

1.2安全防护意识较为薄弱

在微生物实验室内,通常会存在相关的化学危险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如果工作者在操作中接触到致病微生物,还可能出现被传染性病原体侵袭的情况,这会给工作者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调查发现,部分工作者的安全防患意识不强,对于消防或者用电的常识也没有重视起来。在缺乏安全防护意识的背景下,很难对微生物实验室潜在的风险做出判断,进而导致工作者面临安全风险。由于各种实验的种类不同,使用到的相关仪器设备、药品材料等也存在差异,在相对复杂性的操作下,也会增加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

1.3日常使用与回收管理不严格

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来讲,在采购实验室所需的相关试剂时,如果只是随意购买,而不能清楚地掌握采购渠道及试剂来源,可能出现试剂做假的情况。在日常保管或者进行回收阶段,若相关试剂没有按照规范化的操作去进行存放,反而随意地放置到实验台中,就会影响到日常实验用具的选用和实验试剂的选择,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在实验操作完成后,通常会出现相关的“三废”类物质,对“三废”的正确处理也应当引起重视,防止因个人操作不当造成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如果将微生物实验操作后的垃圾视同生活垃圾一样处理,则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1.4安全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缺失

依据相关统计调查,实验室产生的安全事故大多数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足通常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食品微生物实验进行阶段,如果师生没有接受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就不能够全面掌握有关知识,在实验期间很容易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同时,现阶段在部分高职单位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中,还存在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实施的管理方法不规范、缺乏完善的管理技巧,都会给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带来严重的阻碍。

2仪器及设备的安全管理

随着现代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工作者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实验室是工作者的这些能力锻炼和提高的主要途径,实验设备不断更新,资金投入逐年增多,各种新型仪器也不断增多,实验室变得更加复杂和高科技,为此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比如高压锅,2018年某所大学高压锅爆炸事件,就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多名师生发生受伤,它的爆炸威力不可小觑,所以在工作者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就应该讲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以及一些制度,让工作者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去做。还有一些仪器设备一定要让工作者学会用,如高速离心机、洁净工作台、烘箱、振荡器等,但任何时候都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确保安全第一。

2)其他设备:所有实验室都需要通电,实验室的用电工作也就可能成为发生火灾的重要因素,实验室由于用电导致的火灾事件每年都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实验人员用完仪器设备之后不及时关闭,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导致仪器发热以及电路短路等问题,带来安全隐患。还有带一些明火的器具,如酒精喷灯等,用完及时关闭,做到人走关闭所有的设备及灯,确实实验需要不能关闭的仪器,必须有人值班,防止发生安全问题。

第二,线路老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每年必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修。

第三,实验时不能把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物件放在高温仪器旁边。

第四,还有一些室内设施也要注意观察,有安全隐患的及时报修,如墙壁脱落、吊顶、吊灯等。

第五,还有实验室的一些小的工具,如刀具、刀片、锥子等有危险的工具,用完之后及时清点数量,防止工作者带出实验室。

3生物安全

只要是微生物实验室肯定会有生物,生物安全也就尤为重要,在上微生物学实验课中,大家可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生物样本,而这些样本中有的具有致病性,或者是烈性传染性的,还有的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地和器械等,如果不及时消毒和清理,外来人员接触之后可能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在过程中既要保证效果,又要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每个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实验室培养的病原性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属于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在使用时应该做到个人严密的防护,实验结束后做到各方面的彻底消毒,不能留有任何的环境污染。还有实验动物的血液、尿液分泌物和粪便等,还有一些脏器可能有污染病原微生物。实验中用到的这些动物的来源要清楚,做好记录,防止这些动物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做到有迹可查。

4增加安全知识储备量

工作者在实验室的工作中,会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例如,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知识、实验器材的安全使用方法,这些都是需要工作者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只有掌握这些基本内容,工作者在实验室中的安全才会得到保障。

第一,安全准入,这是安全实验的前提。安全准入是指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工作者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实验知识,要能够熟练地使用器材,在这些都实现的情况下,工作者才能够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后,相关人员还要再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养工作者的安全意识。目前许多企业都有安全准入规则,但是部分企业却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仅仅是走了一个形式,这对于工作者的安全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工作者进入实验室前,相关人员必须要按照实验室要求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进行筛选。如果工作者的分数达不到进入实验室的标准,那么相关人员就不能让工作者进入实验室,因为工作者的安全很重要。对于不同专业的工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有所不同,如果工作者学的是化学专业,那么工作者需要掌握化学试剂方面的知识,如果工作者学习的是生物专业,那么工作者也要熟练掌握生物仪器和生物安全知识。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让工作者先了解相关的知识,这能够为工作者的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对工作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安全教育对工作者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作者能够掌握安全知识,对于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工作上,工作者要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例如,如果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会有一些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的实验,这时工作者就要考虑自己不被动物所伤害。如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工作者就要了解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避免将试剂洒在自己身上,造成伤害。在课余时间,相关人员也要对工作者进行课后培训,为工作者开展一些讲座,讲解安全知识以及进行一些实验演练,对于一些救援仪器也要教会使用,比如灭火器等,这些都是规避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工作者需要学习和训练。
结语

微生物实验室不仅应该让工作者们学到科学技术的能力,更是他们工作的平台,也是培养他们安全意识的重要场所,在生活中更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潘越,吴林根.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5(4):119-122.

[2]杨明凡,万博,杜永坤,等.兽医微生物学实验中生物安全管理[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79(19):165-167.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