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容量复苏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PICCO 在 ICU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容量复苏中的应用观察

朱咪咪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ICU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观察PICCO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容量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9年07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DKA患者62例,全部患者给予ICU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ICU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的体液管理,观察组给予PICCO监测仪监测下的体液管理。观察两组容量复苏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率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容量复苏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治疗DKA患者,采取PICCO监测下的容量复苏更有利于监测、维持血流动力学,提高体液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容量复苏;PICCO监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属于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病情较为危急,未及时抢救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1]。ICU治疗DKA患者,多以及时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给予补液、胰岛素治疗等为治疗方案,但在患者容量复苏中,还需要准确评估并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体液管理,从而有效改善异常指标,维持血流动力学[2]。PICCO监测仪是ICU常用于监测重症患者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工具,能够用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容量管理,进而提高容量复苏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早期改善[3]。为评估PICCO监测仪的应用效果,以我院ICU收治的DKA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07月至2021年01月期间展开研究,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 2019年07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DKA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48~72岁,平均(60.23±4.05)岁,病程1~6年,平均(3.42±0.40)年。观察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6~75岁,平均(60.20±4.02)岁,病程1~7年,平均(3.44±0.46)年。纳入标准:①符合ICU收治标准;②符合DKA诊断标准;③接受ICU治疗,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终止或中断ICU治疗并出院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ICU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的体液管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根据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体液管理,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ICU治疗。

观察组给予PICCO监测仪监测下的体液管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体液管理,给予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容量复苏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率指标差异。其中,容量复苏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疗效评价以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血流动力学、心率恢复正常为显效,未恢复正常为无效,基本恢复为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²检验,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容量复苏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容量复苏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容量复苏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31)

17(54.84)

13(41.94)

1(3.23)

30(96.77)

参照组(n=31)

14(45.16)

11(35.48)

6(19.35)

25(80.65)

-

-

-

4.026

P

-

-

-

<0.05

2.2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率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率指标比较(61b84311df242_html_6c71416d688897f8.gif ±s)


组别

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中心静脉压(mmHg)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观察组(n=31)

64.48±4.60

7.92±0.82

0.71±0.05

98.73±5.34

参照组(n=31)

60.66±5.24

6.67±1.03

0.63±0.03

88.80±4.40

t

3.050

5.286

7.639

7.990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DKA属于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且起病较急,病情危重,临床抢救治疗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多给予ICU监护及治疗。DKA患者的治疗中,补液治疗是临床抢救的首要措施,能够提供游离水、补充细胞内失水,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物质,起到降血糖、增加血容量的效果。但临床给予DKA患者补液时,补液速度不宜太快,否则可能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脑水肿、心衰等,反而加重患者病情[4]。为此,在ICU治疗中,为提高体液治疗效果,还需要配合多种辅助工具,进行体液管理。本次研究指出,以PICCO监测仪进行体液管理,在容量复苏效果上优于以CVP监测管理,且PICCO监测以的监测下,更有利于改善、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率等指标,提高了体液治疗的效果。这提示在PICCO监测仪的配合使用下,更有利于达到容量复苏治疗的效果,治疗疗效更显著。

PICCO监测仪是用于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工具,能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从而展开容量管理,在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等参数的准确监测下进行体液管理,这能够改善DKA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5]。在PICCO监测下,能够连续监测患者心博量、心排量等指标,有针对性的应用血管活化性药物,促进心肌供血、供氧,改善患者心功能,也可能够配合利尿剂等药物进行体液管理。早期进行有效的体液管理,给予患者补液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由于病情影响,尿糖随水分排出,体液随尿量大量丢失,脱水加重,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而在给予补液时,大容量扩容或容量不足都难以达到有效体液管理的效果,循环不稳定状态下影响组织灌注。因此给予准确的补液量及补液速度是较为关键的要素。ICU治疗中以PICCO监测仪配合体液管理,则能够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达到较好的容量管理,提高液体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DKA患者于ICU治疗,应用PICCO监测仪便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根据各监测参数进行容量管理,有效给予患者补液,提高体液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容量复苏总有效率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严永俊. PICCO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容量复苏中的运用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2):27-28.

[2]林财威,张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休克的液体复苏[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01):15-18.

[3]严培.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1):16-17.

[4]郝继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抢救与治疗效果分析[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09):492-494+522.

[5]兰海华,王业绩. 持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8,24(0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