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及经济效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及经济效益研究

沈凯鹤

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人民政府

摘要:在近期经济向高标准发展和消费水平不段提高的过渡过程中,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渐渐凸显了出来。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农作物销售和生产模式以数量为主,这种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作为区域通用品牌,农业地理标志品牌在可以很好的满足客户对于品牌和质量的要求。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志发展迅速,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对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建设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农产品;经济效益

一、定义“地理标志农产品”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其地理特征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标志性农产品需要独特性。其质量、品牌效应或其他特点由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决定,根据这些特点,当地企业或政府对其进行品牌打造。一般来讲,地理标志农产品不指经过多次加工后的农业产品,一般特制农业初级产品,如平谷大桃,新疆葡萄。[1]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产品的独特特征。我国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形式多样的区域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相关特点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它们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随着人类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他们不断地被同化和影响。历史人文因素、地域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因素造就了最终产品具有无法复制的突出特点。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明显的地理因素,一大批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以地理标志命名。[2]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价值和效益

(一)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

具有地理意义的农产品生长在由土壤、水质和气候组成的独特生态环境中,表明农产品来自特定地区,是当地历史文化沉淀的产物。农产品地理标志强化了当地独特的环境优势和历史文化,不可再生。农产品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区别在于其所指产品的特殊性,体现在产品本身是农产品的特点、但也具有独特性和排他性、产品与当地的环境和文化风俗的关系上。与专利和著作权、商标相比,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概念提出的相对比较晚,地域性,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产地、栽培技术、质量特性和标志、栽培环境和质量标准,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之内。

根据最新政策,重组后的国家知识产权局集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管理为一体,地理标志成为知识产权法规中重要的一环,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更好的保护当地企业与区域品牌,给本地经济带来极大的效益。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按照“五个单位”的原则推进地理标志认定工作,规范受理渠道、规范审查标准、标准化申报、标准自有标签、标准化保护和监管。[3]

(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优质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地理标志不仅可以区分商品和服务的来源,还体现了当地优良的文化积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风情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产生独特的耕作方式。

农产品的品牌登记应该遵守一定的规范,不然造成农产品市场品牌良莠不齐,会影响品牌的质量。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在不同的规范中有所体现,使其对农民的增收起到切实可靠的作用,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在农村扶贫脱贫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农民直接受益,但是这其中也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组织,同时扩大政府在整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农民的酬劳。

(三)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区域精美名片

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及当地特色风俗和文化的代表性。农产品一旦获得地理标志保护资质,首先会给“地名”、“镇名”带来成名效应,从而给农民带来收益。一些农产品从传统的“土特产”转型而来,销售市场从国内走向全国,品牌价值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部分农产品被认定为中外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使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留下完美的口碑,以地理标志为媒介,甚至走向世界。实现特色产业,形成“一村”特色产业发展体系,顺应科技发展潮流,与大企业进行合作进行电商物流、乡村科技、乡村旅游等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协同运作,给予支持。

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建设

(一)提高农业地理标志标准化水平

1.标准化体系规范的实施。从原料采集、生产加工到安全卫生、检验检疫、包装运输,使用规范的高标准的流程进行作业。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搭建规范化的标志体系。[5]引进先进的农业模式,可以寻求国际咨询公司的帮助,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本地的农业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水平和优化销售流程。继续推进高质量品牌的建设,申请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提高优秀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实施标准化示范和指南。以地方农业农村办为主导,借助技术优势,选择农户技术展示,为地方高校和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建立田间学校以培养新的职业农民,将这种模式展示、推广应用。建立农产品标准化试点基地和展示区,推动“新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引进,推进标准化、产品特色产业集约化和应用农业,寻求农林院校的帮助,咨询教授和专家定制一套适合本地特色的农业实施标准化规范流程,实现智能化、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

(二)创新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

1.做大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家庭作坊和作坊手工艺品和农村作坊,拓展地理标志产品价值链,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实施“合作农业融合”,振兴各方活力。实行“合作家庭+农场”模式。农民参加合作社,产品由合作社经营和销售,有规划的将农民的生产活动组织起来,一起进行生产劳动,提高农民的收益,促进农业的发展。

3.加强议题整合,实现利益共享。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和主要专业家庭的带动下,宣布了各级农业标准化试验区建设。成立产业开发、储存、加工、种植、营销、包装等协会,完善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组织。同时,要完善划定农产品的利益链,采取联合合作等形式,改变村民只能作为农民工提供劳动力的局面,让村民分享更多的利润。作为当地资源所有者的工业发展。

(三)发挥政府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作用

培育和产业发展支持。在市场监管办公室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地方历史产品资源调查,了解符合地理标志保护要求的农产品种类、分布、质量特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城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探索、培育和宣传,为机构提供立项、科技补贴、成果转移等培训,发展新经营主体。

(四)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1.严格的质量控制。农产品的生产自然环境、生产方法、质量特性、质量安全、使用地理标志等内容十分重要。它是强制性的国家技术规范,所有相关方都必须遵守。地理标志持有人必须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使用许可条件,提高产品质量。

2.维护品牌形象。首先,要了解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价值,科学制定品牌推广计划和措施。品质独特性、技术独特性、人文独特性、品控能力、品牌单价、相对运输成本、仓储难度、消费者亲和力、营销强度等9个独立指标是地理标志评估为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提供依据。[6]除公开先进企业等信息外,品牌授权企业名称、使用期限、停止使用企业信息等.地理标志商标也必须公开。

总结:

本文首先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进行定义和梳理,通过对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深刻认识,延伸到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对于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促进,分析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经济效益。通过农产品品牌等附加值与价值特征的分析,基于区域特征的文化和环境造就了品牌效应,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并且提高了本地的知名度。从区域通用品牌的角度,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对于农民的经济收入的提高的作用,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有极大促进作用,推论得出发展大农业地理品牌的经济效益和间接效应明显,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龙.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 ,2018,(5):110-124.

[2]陈洪超,李键.机理与路径:地理标志助推云南精准脱贫[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4):13-21.

[3]王晓艳.论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J]. 知识产权,2019,(11):59-68.


沈凯鹤,出生年月:1990年10月,民族:汉,籍贯:江苏常州,研究方向:农产品品牌建设 山东理工大学 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