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现代建筑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技术

杨金峰 冯东芹

身份证号: 41088119860407****

身份证号:37252219811020****


摘要:在开展地下室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提升防水性能对于地下室的整体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地下室缺乏良好的防水性能,不但会使得建筑功能难以正常发挥,还会使得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大幅下降。所以,针对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技术进行探究,实现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对于现代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现代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1地下室防水施工概述

地下室工程施工属于建筑工程施工范畴,是指地面低于房间外平面高度的建筑物,以及建在低于附近地面标高2m以上的岩土层中的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防水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导致地下室工程防水问题的主要因素是裂缝。因此,加强地下室工程的裂缝控制也是整个防水施工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建筑工程的地下室施工来说,一旦出现裂缝问题,不仅会影响整个地下室工程的防水效果,而且会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生产产生很大影响。裂缝一般由施工因素引起,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配制和地下室模板的使用上。制作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选择以及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如果整个浇筑工程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如果选择水化热高的水泥或矿渣含量高的水泥,则会出现裂缝。模板安装过程中,先保持模板湿润,结合季节合理选用钢模板。温度变化较大时不得使用钢模板,否则在以后使用模板时会因变形过大而导致漏浆,进而演变成裂缝。最后是混凝土的养护。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热影响下内外温差较大,如果不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将进一步加快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2地下室防水结构质量控制的内容

2.1抗渗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材料是影响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配制防渗混凝土时,应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环境和工程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确保水泥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例如,使用水化热值低、干缩率低的水泥;在选用粗骨料时,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置要求对粗骨料进行筛选,并对粗骨料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以满足混凝土的使用规范。沙子进入现场后,有必要检测其含泥量。如果泥浆含量超标,禁止使用。

2.2地下室结构防水材料的质量

为了保证地下室的工程质量,必须合理使用防水材料和防水产品。例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大规模生产,确保防水产品的质量。目前,防水卷材品种繁多,但许多工厂的生产设备仍然陈旧。工业生产设备已不能满足防水卷材的生产要求,影响产品的技术指标和稳定性。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选用卷材,严禁使用合格率低的卷材,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2.3抗渗设计控制

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主要控制底板和侧墙的渗漏。许多泄漏原因来自于不合理的设计,导致泄漏修复投资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地下室进行抗浮设计。要了解土层分布,分析地下水位变化范围,设计科学的抗浮建筑物。在抗浮建筑物的设计中,需要综合分析水位因素,因此有必要调查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近年来水位的变化。技术人员需要计算地下水引起的浮力,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抗浮设计。

3建筑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3.1防水混凝土的配制与使用

防渗混凝土在投入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对其进行专项防渗性能检查,确保质量达标后方可投入地下室防水施工。混凝土的制备必须尽可能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虽然许多企业在制备阶段会使用外加剂法,但仍需要使用粗骨料和细骨料两阶段制备混凝土。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比重,从而提高其结构抗渗性。同时,在配制混凝土时,企业应尽量使用性能优良的设备,并聘请具有良好资质和专业素质的试验人员进行配合比设计。此外,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施工企业应始终注意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否到位,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案完成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振捣时,施工企业应严格选择设备,确保操作过程中的高精度。

3.2结构防水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层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保证所用建筑材料的质量,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采用良好的砂石级配,通过减少水泥用量来降低水化热,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微膨胀剂来吸收水化热,从而产生化学反应,以避免混凝土开裂,提高其抗渗能力。在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通过斜面分层、连续推进的浇筑方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收缩。另外,为保证底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应进行振捣,振捣完成后才能进行表面压光整平。在外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人应将底端混凝土向前施工5-8m,然后再倒回施工高度。这样可以防止拐角处的泥浆泄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留下施工缝,初凝后用草袋完成养护工作,防止使用草袋养护,避免温差裂缝和干缩裂缝。

3.3底板混凝土浇筑

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采用分块浇筑,以沉降缝和后浇带为界。在浇筑过程中,施工方将主要使用多台混凝土泵,以确保浇筑工程能够连续、稳定地进行,防止地下室投入使用后出现施工缝,减少混凝土的停留时间。底板厚度较大时,浇筑过程中需分层浇筑。墙体混凝土浇筑前,施工方应采用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完成浇筑,厚度应保持在0.3-0.5cm之间。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对墙体进行正式浇筑。当墙体高度超过2m时,应在混凝土泵管上加帆布软管,然后分层振捣浇筑,防止浇筑阶段混凝土离析。

3.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时,底板混凝土和墙体混凝土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维修时,企业可以用塑料布覆盖底板,防止混凝土失水。如果混凝土表面温度较高,施工人员应浇灌塑料布以降低表面温度。底板混凝土的维护通常需要持续两周以上。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应洒水进行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前,应对柏木墙上开口浇水。模板拆除后,施工人员应在两端悬挂布袋片,并根据实际需要计划浇水量,确保布袋片始终处于相对湿润状态。这种维护方法也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

3.5地下室管道施工

地下室管道施工的重点在于针对穿墙部分开展防渗漏处理,其中外墙穿墙管不可以直接穿墙,而是需要依靠施工方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预设的套管进行穿墙。同时穿墙管与内墙角的间距也不能低于250mm,并且不同管道之间的距离也需要保持在300mm以上。若穿墙管线的数量较多,施工人员便需要把穿墙盒封口钢板与墙上顶埋角焊严。之后在预留浇注孔内加入细石混凝土。

4结论

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地下室出现裂缝,为保证建筑地下室的施工质量,需做好包括材料、设计、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并且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从而有效防止裂缝出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裂缝都存在反复发作、反复修补的情况,为避免这类问题,应该在施工之前做好对施工环境的分析工作,使用合理方法进行裂缝处理。

参考文献:

[1]黄仁财.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探索[J].散装水泥,2020(06):81-82.

[2]姚亚东,王俊锋,王道春,秦尚廷,杜鹏超.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原因与防治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9):149-150.

[3]吕金洛.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21):5+7.

[4]谢小琴.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4):32-33.

[5]谷永宏.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09):19-20.

[6]林惠建.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福建建材,2020(02):77-7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