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强化与焦虑情绪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3

浅谈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强化与焦虑情绪改善

许丽 1 杜禹晞 2

湖北仙桃市义工联合会 1 湖北仙桃市 433000

新博雅教育咨询(深圳)有限公司2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的相关含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强化策略,以及现代企业员工焦虑情绪的改善方法,倡导和谐劳资关系和“大健康”理念及人道主义精神,关爱员工,激励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促使企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强化;焦虑情绪改善

引言: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始终不渝的追求。随着社会发展,物质基础逐渐丰厚,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生活中,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随之涌入,焦虑情绪愈加明显。针对这种现象,现代企业,务必重视员工归属感的强化和焦虑情绪的改善,只有如此,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持续健康成长。对于企业而言,强化员工归属感,可使员工开拓创新、主动奉献、爱岗敬业,把企业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不断充实自身力量,确保企业基业长青、卓越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具备坚不可摧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关怀。因此,目前阶段,探讨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强化和焦虑情绪改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的相关概述

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主要是指员工进入企业工作之后,经历一段时间,对企业及其文化所产生的认同感、安全感、公平感、成就感、价值感以及工作使命感,这些内心感受,最终可使员工与企业之间产生较为紧密的依存关系,进而化为员工归属感。简而言之,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就是企业环境在员工内心中所产生的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渐进过程。在此过程中,员工将会随着归属感的强化,逐步增强自我驱动力量以及对企业的责任感。通常情况下,员工归属感具备认同性、安全性、成就性、层次性等几方面特征。其中认同性,犹如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等。这种认同性,是企业员工通过辨别和区分,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以及对工作和企业的高度认同。安全性主要是指,员工在企业工作、生活和交际过程中,可于内心之中产生信赖、托付、依靠的心理认识。同时,这种心理认识,可以超越表象阶段,逐渐趋向稳定状态。具体来说,这种安全性,就是企业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的结合感,可让员工充分信任企业,相信自己会在企业的庇护和帮助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成就性,即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受尊重程度。通常情况下,员工进入企业之后,通过自身价值的显现,逐渐将企业实际发展和自身理想抱负融为一体,而这种特征,便会促使员工获得更多成就感,进而更加渴望与企业一同发展。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员工从最初对企业的满意度,逐渐升华为一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意识。可以说,归属感的层次性展现,是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1]

2.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强化的策略

2.1管理人员方面

现代企业员工归属感强化,需要一个动态的、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起着关键作用。“优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企业要想基业长青,需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同时,一个优秀的企业,务必需要营造积极、活泼、健康、快乐的氛围,以此作为员工归属感强化的基石。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且得到精神上的喜悦。具体而言,构建良好企业环境,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尊重员工。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培养融洽关系的前提所在。构建良好企业环境中,信任员工、平等以待,倾听员工心声,满足员工需求,给予应有发展平台,接纳善意批评意见,是对尊重员工的重要体现。尤其是管理者、领导者,更需从感情上走近员工,以关心换安心,先做朋友,再做上司,以诚心换忠心。同时,应该诚恳接受员工的监督和批评,不因员工提意见、说真话,而对员工“穿小鞋”。可以说,轻松、包容的工作氛围,可使员工更加具备安全感。此外,必须坚持选贤举能,反对拉帮结派、任人唯亲,选拔任命员工时,应该重用为民说话、实干巧干、大家公认的优秀员工[2]

善待员工。在此方面,需要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为其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以此激发员工的应有潜能。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寓教于乐、高雅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同时,应该注重维护员工的自尊心,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及时而又恰当的鞭策和鼓励。尤其是,对于进步明显、业绩出色的员工,更应肯定和赞许,使其获得更多信心。另外,对于出现错误的员工,如果错误原因非主观,则应更多予以理解,与其共同承担。如果错误原因在主观,则应重点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批评指正时,也需分对象、分场合,加以节制,进而使员工,既能快速认识错误、冷静反省、及时改正,又不会背负思想包袱

[3]

关心员工。人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关心员工,可使企业氛围更加温馨。可以说,企业的最终发展,与员工的受关心程度息息相关。对有困难的员工,多加照拂,可使员工,更加忠诚、更加安心,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同时,关心全体员工,更能有效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渐形成共同进步、携手发展的团结气氛。这就需要领导者、管理者,善作多面手,必要时候多操心、关键时候多用心,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进而促使员工获得更多企业支持领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员工的一切关心,应该真正落到实际,用真心、用爱心,为企业发展奠定根基。

激励员工。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其实不然,并非人人天生就是金子,更多在于后天的努力和发掘。将一块普通的石头,只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也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所谓,岗位是平台,人人可成才。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善用激励之法,激发人才活力,使其可以更加自觉、更加自主的进取拼搏,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成功推动企业发展。具体而言,应该努力做到人岗匹配,让员工以企业为荣,让员工对本职工作拥有更多的胜任信心。另外,对于优秀员工,更应多加赞扬和表彰,不吝言辞、不惜物质,予以嘉奖。另外,应该给予员工更多发展空间,帮助其找到机会、帮助其创造机会,使其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以及领导者、管理者,发掘员工优势,让其去做擅长之事。此外,更需感恩员工,以爱育爱,以德育德,相信员工的力量。

2.2员工自身方面

企业如军队,商场如战场,只有优秀的将帅,而无勇猛的好兵,再好的战术和部署,也难决胜千里之外。因此,员工自身,也应加强自我塑造,逐渐成为一名好兵。这就要求员工自身,应该做好主动融入,进而在企业的培养之下,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归属感。

强化本领。常言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任何时候,员工自身都应保持终身学习意识,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自觉提高职业技能。不骄傲,不自满,更加不能妄自菲薄。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可取之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只有随时随地的自我学习,才能更好发挥优势,服务企业,获得成长。学习过程中,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看到别人的成功,更应看到别人的辛劳和汗水,以及千曲百折的失败与阻碍。因此,学习过程中,既要看长处,更应溯本源,进而获得真正的智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有效把握机会,获得自我成长的有效突破[4]

调试心态。古人云,心宽强如屋宽,身安不如心安。因此,任何时候,要想做好工作,都需正确定位,享受工作。“人生两大悲剧,一是踌躇满志,一是万念俱灰。”由此可见,极端思想之下,极易出现心态失衡,最终影响工作,失去生活热情。可以说,健全的心态,才是源源不断的可靠力量。好的心态,可使工作更加顺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凡此种种,自然而然,将会促成事业生活双丰收。因此,无论挫折再多,无论前路再难,都应学会化解忧愁,坦然面对,微笑面对。另外,也需坚定理想,不忘初心,将企业发展目标与自身成长相融合,树立服务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实现企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共成长。

明确目标。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需清晰一个方向。因此,员工要想增强企业归属感,更需自身胸怀理想,自立自强,不贪图安逸、不任性放纵。可以说,正确而又坚定的目标,可使人们承受任何境遇,认准方向,坚持向前。例如,让人敬佩的许三多,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让人折服?其重点在于,许三多内心的渴望,坚定的信念,让他不放弃、不抛弃,踏踏实实的去努力,最终可以适应任何环境、任何挑战,成为钢铁一般的军人。员工自身亦是如此,应该像许三多一样,努力修为自身,找到人生信念,找到生存理由,珍惜一切时间,珍惜一切机会,去努力、去积淀,让自己的人生如花朵一般绽放,奏响明亮的赞歌。

善待同事。常言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工作之中也是如此,员工自身,也需善待同事,加强沟通,让交流成为心灵之桥,成为分享思想的通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多一些欣赏,可让自己的胸怀更加宽广,可让自己的品质愈加高尚,逐渐拥有更多快乐。古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会让自己的事业如虎添翼。另外,也需积极融入社会,培养感受友情,打开紧闭的心扉,让心海的冰山融化。纵观历史,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依靠团队的力量。例如,评分甚高的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获得最终的成功,离不开广交天下挚友的胸怀与善念。

勤奋工作。天道酬勤,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去创造。勤奋工作,可使企业高效发展,员工也会获得应有回报。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大船,每位员工的岗位,就像船桨,只有所有的船桨一起使劲,才能开动大船,勇往直前,乘风破浪。因此,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员工自身应该拥有更多的责任心,愿与企业共进退、愿与企业同甘苦,与企业同船共渡。具体而言,日常工作中,员工自身应该加强时间管理,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个人生活,在规定之内完成应有工作,杜绝拖拉主义,杜绝享乐主义,杜绝浮夸之风,日复一日,着手于细微之处,逐渐成为道德修养良好、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员工

[5]。可以说,对企业的负责,就是对自身的负责,所有的付出,将会收获应有的回报。因此,要想强化归属感,员工自身更需勤勉。

回报企业。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心怀感恩,才会少一些烦恼、少一些怨气,拥有更多发挥潜能、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空间。同时,心怀感恩,也会消弥悲伤情绪,获得心灵的安详与宁静。感恩的心,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善念,是一种真诚,更是一种谦虚。只有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才会时刻保持积极而又愉快的状态。人生在世,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工作同事,有缘才会相见,有缘才会共事。因此,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员工自身,应该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本本份份,感恩工作平台,珍惜工作机会,敬业爱业,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只有如此,社会建设与发展,还会更加和谐、有序。随之而来的美好生活,也会覆盖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位公民。

3.现代企业员工焦虑情绪改善方法

3.1寓情于理

现代企业员工焦虑情绪,相对普遍。面对这种现状,企业应该秉持人道主义精神,站在员工立场上分析问题,切勿强硬灌输。而应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方式,达到互相理解的最终目的。可以说,现代企业员工焦虑情绪,主要在于工作压力,因此,企业应该给予员工更多工作信心,使其拥有更多自我驱动力量,进而收获阳光心态。

3.2善贴标签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逐渐趋向这种标签所定义的状态。”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所提出的重要论述[6]。因此,日常工作中,企业领导者、管理者,也应通过日常观察,努力发掘员工优势,为其贴上积极向上的标签,以此形成心理暗示,更好帮助员工发展。可以说,善贴标签,可使员工获得更多工作指引,进而在努力工作中消除焦虑情绪。

3.3情绪宣泄

有情绪,就会有快乐、有悲伤。因此,除却引导、疏导之外,也可为企业员工提供情绪宣泄的条件。例如,娱乐馆,员工可在空余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打沙袋、玩游戏,以此释放压力,宣泄情绪。同时,通过这些娱乐,也可帮助员工锻炼身体,活动筋骨。另外,也可增设音乐厅、绘画厅,让员工自由挥洒,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天赋。

3.4调整心态

更多时候,不良情绪难以察觉,而且即便有所察觉,也难按照科学方法进行调整。因此,对于存在焦虑情绪的员工,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员工关怀中心,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员工打开心结,加强心理疏导,获得心理健康[7]。因此,如果发现员工工作状态不佳,更多应该考虑帮助员工调整心态,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可以做好各项工作。

3.5家访谈心

要想员工焦虑情绪得到改善,也应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固牢意识阵地。因此,企业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政工人员,做好员工的家访谈心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传达核心发展精神,并且知悉员工家属的建议、意见。更为重要的是,应该通过家访谈心,解决员工的生活困难和工作瓶颈,最终构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宝贵友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员工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工作中的积极内心感受,主要包括:认同感、安全感、公平感、成就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提高员工归属感,可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强大合力,犹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勇创佳绩,缔造辉煌。因此,需要从管理人员和员工自身两方面进行员工归属感的强化。其中,管理人员方面,重点需要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激励员工。员工自身应该做到,强化本领、调试心态、明确目标、善待同事、勤奋工作、回报企业。此外,对于存在焦虑情绪的员工,应该通过寓情于理、善贴标签、调整心态、情绪宣泄、家访谈心等方式进行改善,以此确保员工心理健康,可与企业共同发展。本文上述内容,因时间和范围等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期在后续深入探讨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宏辉, 薛姗, 张麟.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员工情绪耗竭的缓解机制: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60(3):12.

  2. 高嘉阳, 罗燕. GPN情境下制造业升级是否抑制了员工体面劳动——基于广东省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J]. 学术研究, 2019, 000(003):99-107.

  3. 何永强. 社会责任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感知与员工建言行为探析——评《人力资源管理》[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v.40;No.447(05):277-277.

  4. 党建锋. 提升员工归属感 凝聚核心竞争力——浅论员工归属感对企业组织发展的决定性意义[J]. 衡器, 2020, 49(3):3.

  5. 洪泸敏, 钟勇. 新常态下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归属感研究——以中山市A工业园区为例[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 40(03):69-75+78.

  6. 蒿慧杰. 工作焦虑,工作投入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研究——员工授权的调节作用[J]. 经济经纬, 2020, 37(4):9.

  7. 吴红依, 皮红英, 张黎明,等.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认知的关系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