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

张义伟

四平市消防救援支队铁西大队,吉林省四平市, 136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市区内各种高层建筑不断增加,该类型建筑能够将城市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时也可有效改善居民生活与工作环境,并为其提供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生活服务,建设价值较高,但从消防角度分析,高层建筑防火一直都属于一项重要问题,该类型建筑至火因素众多、人员密集、且火势蔓延速度极快,无论是扑救还是疏散都存在一定难度,所以为有效改善此问题,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致因;防火对策


引言:近年来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内人口逐步增涨,但因土地资源限制较大,无法充分满足人口持续涨幅需求,所以高层建筑由此出现。当前高层建筑除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外,功能化和大型化也愈发明显。但是该类建筑防火一直无法得到充分解决,因其设备繁杂、人员偏多、楼层高,所以起火因素也极为复杂,更为主要的是一旦有火灾发生,无论是救灾灭火还是对于周围人员的有效疏散都十分困难,所有通常高层建筑火灾损失极为严重。鉴于此有关防护人员需对高层建筑及其火灾成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以此提出具体的防护和解决措施。

  1. 高层建筑及火灾特点

从高层建筑本身进行分析其特点:第一,主要是建筑结构偏复杂,且主体建筑偏高;第二,高层建筑通常会具有多项功能化作用,如住宅、办公、商贸、宾馆等;第三,高层建筑中内部可以进行燃烧的物件较多,尤其是吊顶、装饰物以及各种塑料材质的墙布等,同时各种管道以及电线都是能够被点燃的危险因素。由此皆可看出高层建筑应楼层较高且建筑结构负杂,因此内部可燃物数量十分巨大,所以不仅是导致火灾发生概率变大,同时施救难度也是同样增加,高层建筑一旦有不可控的火灾发生,除严重经济损失外,也会导致人员伤亡[1]。从火灾特点层面分析:第一,火灾形成因素多且复杂,高层建筑面积涉及较广、功能偏多,因此所能够导致火灾发生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第二,火灾扩大蔓延方式众多,而该类建筑中的专门竖井十分紧密并且杂乱无序,一旦有火灾发生竖井则有烟囱的作用,烟气从底部通道蔓延至顶部,从而使火势迅速向外进行扩张;第三,高层建筑楼层及人员众多,在进行垂直撤离时距离较远,所以常会有碰撞等伤亡事故发生;第四,消防条件限制导致施救困难,高层灭火工作难度极高,从而无法掌控火灾后果。

  1. 高层建筑火灾形成因素

具调查后发现高层建筑火灾因素首先主要是各种电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于住户来讲,电器必然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而电器安全需要依托于复杂的线路和管道支撑其正常运行,居民为确保房屋美观多会将其进行隐藏,从而导致效果较高的防护措施无法被正常运用,甚至一旦发生起火,周围墙壁装饰等皆会变为助燃物品;其次,建筑内的管理及消防设备不够完善,高层建筑因危险性偏高,所以消防及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消防设施维护,并对其开展科学化管理,及时防护是消除火灾的一大重要手段。但有部分高层建筑因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并未设置专门的消防设备维修部门,其责任制落实不够彻底,或因经费问题,也有少部分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甚至为按照要求达到合理配置,此外,因领导管理目标缺乏统一性,从而导致消防管理环节多会出现机制紊乱的问题,因部门之间对于管理存在一定分歧,促使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工作落实效果不够突出。最后,火灾扑救与群众疏散难度大,无论是占地还是人员数量上讲高层建筑都涉及众多,并且火灾发生阶段电梯无法正常使用,所有人员皆在楼道内拥挤法,从而使撤离时极易发生较为严重的踩踏事件,人员密集的安全通道必然会为救援和疏散增加一定难度[2]

三、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对策

(一)构建防火安全体系

高层建筑安全维护属于环境、人、机的最佳协调稳定状态,而想要一直保持该状态,一方面要确保与防火相关的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以此为建筑安全状态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则是对环境、人、机进行有效协调,确保三者间能够长期维持良好协调性。想要实现这两部分要求,应从管理与技术两个途径同时着手建设,如此才能确保高层建筑中的合理构建防火安全体系。首先,技术层面需要对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备、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建筑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做到及时对火灾“三要素”进行隔离,面对已经发生的火灾也可将其在初始阶段则迅速处理妥善;其次,管理层面,对高层建筑防火目标和组织机制充分明确,以确保该建筑在建设阶段则能做到与防火安全紧密结合,此外,各高层建筑皆应制定科学的火灾防范制度,突出防火工作可操作特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在任何时间防火设施都可保持最优状态。

  1. 规范防火安全设施

为做好高层建筑内防火安全,必须确保该类建筑内消防设施准备充足,保障防火分区科学性,严格掌控防火分区面积,在建设防火分区时要确保楼板与隔离墙具备超高耐火性特征,从而为消防人员进入以及内部人员疏散争取时间。此外,高层建筑在制定防火方案时也应在建筑内部设置足够数量且有效的避难层和房间,其目的是为当火灾发生时可为建筑内人员提供避难场所,最大程度的将火灾伤害降至最低

[3]。于此同时,也需注意将逃生通道内部通行能力尽量提升,设置更为多样化的人员疏散途径,包括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等,由此为人群疏散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三)强化居民防火意识

居民防火意识提升属于高层建筑内部防火工作落实的主要内容之一,消防人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及微博、电梯广告等各种方式加大防火教育,让更多居民能够正确认识火灾危险及其所能造成的严重损失,从而促使其形成正确安全用火意识。也可通过教育宣传力度的增加,使高层建筑内群众能够对全面了解建筑中所涉及的疏散通道,并熟练掌握逃生能力,一旦遇到火灾时也可保持镇定,并根据火势情况合理选择逃生方式。此外,消防人员也可将各种逃生条件,如墙边落水管、阳台、窗帘、布匹绳结等事物的正确利用方式拍摄成短视频在网络官方平台上进行上传,以此强化群众逃生知识和能力。也可在有条件情况下协助高层建筑管理人员对群众举行消防演练,从而促进居民对防火意识和逃生能力都能有所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火灾爆发有极大可能会为人民群众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与生命威胁,所以建筑负责人及消防人员都应对防火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全方位的对建筑内火灾起因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树立“预防为主”的火灾管理原则,同时也应对各项火灾防预措施进行优化,加强居民防火意识,减少火灾形成因素,以此确保高层建筑中群众的生命及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关添元.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9):112-113.

[2]庞建平.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及防火安全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6):108-109.

[3]李家冀.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与防火安全对策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