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论建筑工程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

王学明

32083019820626****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高层、超高层建筑呈现出飞速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工程建造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成功解决超高层、高层类建筑建造过程中出现的异形、长度超限等难题。随着现代工程整体品质要求的提升,对于后浇带施工中的防钢筋锈蚀、防裂等方面技术还有待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借助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体工程项目,对其现场后浇带构造措施、优化施工方案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后浇带工程施工技术就要说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开展,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自身钢筋混凝土的损伤及裂纹,全面保证整体施工质量。而且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相对较为精妙,其主要应用到质量预防当中,能够有效解决有可能出现沉降或收缩不完全的情况,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所以说,在实际运用钢筋混凝土及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各项制度,提高施工效果,避免受多种因素限制而无法发挥技术的应用效果。

1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工程由裙房和超高层建筑组合而成,其中地下3层,裙房地上部分3层,超高层为26层,总高度为83m,横向宽度为135m,属于典型的超长混凝土建筑。多层商场部分是框架结构,超高层部分采用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功能和施工需要设置温度后浇带和收缩后浇带。

2科学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现实意义

合理应用建筑项目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核心目标是避免建筑结构出现较大沉降,防止混凝土结构发生严重变形,进而有效控制建筑项目的总体质量。在后浇带施工环节,施工作业人员要综合考虑外界温度与收缩等一系列因素,并加强质量管控力度,防止建筑工程结构出现大面积变形。此外,通过科学应用建筑项目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确保建筑项目施工更加连续,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从根本上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因建筑项目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作业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外界施工作业环境较差,导致工程施工工期较长,故施工单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后浇带质量管控力度,真正达到提高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质量的目标。

3建筑工程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3.1混凝土结构浇筑

混凝土的材质作为后浇带施工的重要组成,与浇筑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施工作业人员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要想全面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应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重视,不断增强对基础材料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施工不受质量问题影响。因此,在实际选择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无收缩性能材料的运用,这样可以提高连接质量。而且后浇带在没有浇筑混凝土前,严禁事先展开模板与支柱的拆除工作,避免受多样化因素影响而导致悬臂与梁板出现变形及坍塌的情况,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对于浇筑环节工作的开展来讲,后浇带部分需要贯穿整个建筑结构的横截面,通过对内部梁板及墙体的阻隔,使得整个工程的承载不能力不断提升。

3.2钢筋

后浇带的钢筋主要包括穿过后浇带区间的纵筋和附加纵筋。其中,后浇带的纵筋对力学性能起决定性作用;而附加纵筋对后浇带控制裂缝发生和裂缝宽度起关键性作用。纵筋在穿过后浇带位置时一般都需要断开。目前,在工程实践中,纵筋断开主要在顶部和底部,采取交错方式连通,顶部纵筋断开则底部纵筋相连接,顶部纵筋连接则底部纵筋断开。后浇带施工主要是把原来的永久变形缝变成临时施工缝,而完成浇筑的后浇带纵筋可以很好地约束两侧混凝土变形,但纵筋会对约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其纵筋设计必须经过科学计算验证。这是因为后浇带的纵筋全部断开会形成变形缝,降低后浇带的主要功能;而纵筋全部贯通则阻碍两侧建筑结构的变形,不能激发后浇带的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板部位可以采用全部断开方式,梁部位主要采用底部纵筋连通底部纵筋断开的方式。

3.3模板施工要点

根据建筑项目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作业特点能够得知,施工期间所采用的模板较为特殊,在模板设计与制做环节,相关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后浇带结构特点,并结合建筑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情况,适当提升模板与支撑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在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准备环节,施工人员需使用挡板,将后浇带施工作业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并采取封闭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同时,施工人员还要科学控制模板质量,确保模板结构体系更加稳定,防止挡板出现失稳现象。模板施工结束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有序地拆除模板,并分类保存,不断提高模板的利用率。

3.4新旧混凝土的接缝处理

新旧混凝土的接缝处理也是后浇带施工的重点工作。新旧界面一般需通过凿毛处理提高新旧混凝土界面粗糙度,从而使混凝土后浇带浇筑后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常见的处理措施有高压水射法、喷砂法、人工凿毛法和酸侵蚀法等。本工程采用高压水射法进行施工,高压水射法施工接缝效果好,对附近的混凝土影响小,工作效率高,施工过程不会产生灰尘,但需要专业的机械设备和人员。喷砂法主要是通过喷砂提高接缝处的粗糙度,施工成本低,但接缝质量一般。人工凿毛主要是通过人工打磨方式,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酸侵蚀法是通过化学的方法腐蚀混凝土,由于化学试剂的氯离子会对钢筋造成腐蚀,工程中运用较少。

3.5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1)为保障地下部分剪力墙施工质量,可以通过砌筑的方式挡土,进而为剪力墙浇筑作业提供作业空间。对于后浇带部位,应做好模板及支撑的布置,保证浇筑作业能够连续进行。(2)对于筏板后浇带和外墙后浇带交接部位,水平向的止水钢板和竖向的止水钢板,通过垂直角焊缝进行焊接连接,再绑扎上下层网状钢筋。(3)支撑钢筋采用规格为HRB400的D12钢筋,间距控制在300以内,并做好支撑钢筋与主筋的连接处理。(4)止水带及水平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免拆模板的支模,同时做好柔性防水卷材的铺设,减少地下水对地下室外墙结构主体的侵蚀。

3.6养护要点

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通常采取覆膜的方法,能够节约较多水分,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不宜超出15d。同时,在后浇带的两侧,还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栏杆,起到保护作用。为了防止梁板出现变形现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严禁取下皮带,待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强度达标之后,方可进行模板的拆除。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施工作业环节,施工管理人员还要适当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质量得到良好控制。

结束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可减少永久变形缝的使用,是一种控制裂缝、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性的先进技术,随着超长超高大体积建筑结构的兴起,未来的工程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是复杂、多阶段的,从后浇带的技术管控要点强化后浇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管理,有利于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邱甲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10):125.

[2]王国勤.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8):46-47.

[3]童开畴.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8):54-55.

[4]李德国.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08):97+99.

[5]续景瑞.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