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地城市慢行系统布局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关于山地城市慢行系统布局的探讨

詹勇

重庆市巴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 401320

摘要:城市慢行系统是指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为慢行交通所打造的专项交通系统,主要为步行与自行车等健康出行方式创造的交通空间,并通过连接生活、娱乐等不同功能板块而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交通方式与生活体验。现阶段,各大城市均在积极探索慢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由此来提高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重庆市以“山城”著称,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带来了丰富的研究空间。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城市慢行系统为载体,结合自身相关工作经验,就山地城市慢行系统布局展开探讨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山地城市;慢行系统;布局

近年来,伴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入人心,重庆市也力争打造一个“山清水秀”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并依托两江四岸以及独特的山城风光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山区交通系统中,慢行系统已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通慢行道路的建设,城市居民能够更加便捷惬意的行在自然、感受自然。巴南区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形,是重庆市慢行系统构建的核心环节,因此已巴南区山地慢行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规划布局原则

1.1绿色生态原则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而其中绿色生态的生活环境则是新时期人们的城市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基于此,在现代城市构建过程中,需要坚持绿色生态的基本原则,并通过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来提高现代城市的建设水平。慢行系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其规划建设必须遵循绿色生态的基本原则。

1.2安全原则

作为人们生活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慢行系统的规划布局首先应当保障交通环境的安全性。从安全角度来看,慢行出行群体本身属于交通构成元素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因此需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及规划足够的通行空间,如此才能满足人们慢行出行中的安全防护需求。

1.3公平性原则

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系统应当与机动车道处于相同的社会地位,也就是慢行系统建设也应当做到被重视程度提升的同时在基础设施配置上更加科学与合理。例如慢行道路不能被侵占,甚至作为交通弱势群体的行人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交通优先”权利。基于此,在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布局中,还要对公平性给予有效的考量。

1.4便捷和舒适性原则

除上述方面外,我们还要在慢行交通系统布局中遵循便捷舒适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慢行交通系统是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便捷性和舒适性往往能够进一步调动人们慢行出行的“积极性”。这里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在慢行形态布局建设中,还要对道路便捷性与舒适性进行科学设计,从而提高慢行系统布局规划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山区城市慢行系统布局的重点

2.1重点打造特色步道

山区城市相比其他地区城市更加贴近自然,同时也具备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条件。巴南区积极推进滨水步道、街巷步道以及山林步道的建设,积极推进慢行步道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动步道成网。形成步道品牌特色,根据自身本底、功能定位、历史人文等条件建设多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慢行步道。

2.2因地制宜发展自行车交通

山地城市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受城市建设、发展格局的影响,自行车系统发展缓慢,所有规划中重点是在轨道、地面公交站点周边,结合地形条件发展自行车接驳交通,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同时利用地势平坦区域,依托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生态公园等打造特色休闲自行车道,依托山地资源打造山地越野自行车道。

2.3优化完善立体过街设施

重点围绕学校、医院、商圈等人流聚集较大的区域,打造连续、舒适、安全、便捷的立体步行过街通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与周边建筑物、公交站、轨道站等的衔接,倡导安装电动扶梯或垂直电梯,积极设置风雨连廊和提示盲道。外观造型应注重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加强与周边景观或城市空间的整体打造。适度引入商业或其他公共空间,提升人行天桥和地通道的魅力与活力。坚持“车让人”的交通理念,在有条件的路段尽量采用平面过街形式,让城市更“温暖”。

2.4倡导“慢行+”高品质融合交通出行体系建设

慢行系统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自身与其他交通形式同样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倡导“慢行+”高品质融合交通出行体系建设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融合与一体化建设,能够使居民出行方式之间得到了有效的衔接,进而构建出“慢行+公交”、“慢行+枢纽”、“慢行+景区”、“慢行+商业”等绿色出行体系,打造连续、安全、舒适的道路人行道慢行空间和城市交通运转方式。

三、巴南区慢行系统构建的探索

3.1、发展目标

鉴于巴南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城市慢行系统构建工作也以“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为一体山城步道网络为目标,从而为居民出行创造绿色自然的交通环境。

山城交通受地理条件因素的制约,其交通并不十分便利,而步行则能够起到缩短交通出行时间的作用。依托有山有水的地理条件,发展山城慢行系统一方面能够优化城市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则能够打造独特的山城步道文化。

3.2、慢行系统构建形式

(1)街巷慢行系统

街巷慢行系统主要连接了城市功能区之间,以及公共交通转换之间的慢行系统,起到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与补充作用。在街巷慢行系统构建中,首先应当强化绿色出行,即在街巷慢行系统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绿植、铺路、环卫设施、标志标牌以及栏杆扶手等便民设施的设置来营造舒适安全的步行环境。其次,强化沿线景观建设。即通过对街巷慢行系统沿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进行挖掘与创新,由此进一步提高慢行系统的风格与特色。

(2)滨江慢行系统

滨江慢行系统是巴南区城市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处长江沿线,因此是一打造一条集慢行、观光和娱乐为一体的交通长廊。在滨江慢行系统构建中,首先要注重打造陆上游线,即结合该地区峡、湾、沱、嘴、滩、江心绿岛等自然特色景观区域以及历史人文建筑景观布局慢行道路,从而挖掘慢行系统的观光价值。其次,由于该地具有李家沱大桥、马桑溪长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等多条跨河桥梁,因此慢行系统还要有机结合这些独有的资源,并展现出“桥都”的风采。最后,还要对慢行系统沿线景观、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和强化,增设导向设施、照明设施及观景台等基础设施提高滨江慢行的质量与品质。

(3)山林慢行系统

山林慢行系统是城市慢行系统向周边区域的延伸,是人们体验自然风景的重要交通出行方式。在山林慢行系统构建时,首先要注重生态维育,也就是对自然保护区的避让,并通过道路建设进行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其次,由于山林地区游憩功能相对缺失,这里应当注重相关功能的构建与丰富,例如增加山林驿站、标识标志以及环卫安全服务设施的建设。最后,强化山林慢行系统与街巷、滨河慢行系统的连接,从而规划布局出一个功能完善、出行便利的山地城市慢行系统。

结束语

生态与人的结合是可持续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慢行系统的构建是人为本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得趋势,构建过程中与生态协同共生更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以特定区域,发展具有山水特色的生态慢行系统,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山水自然优势资源,既顺应了时代发展,又推动的地方优势的展现,借此契机,做好布局,必将描绘出独具山城魅力,彰显出巴滨特色的生态脉络。

参考文献

[1]郭明洋,肖书影,王景泽.城市道路慢行交通与绿道、滨水空间融合发展设计探讨[J].市政技术,2021,39(09):49-53+86.

[2]潘勋.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慢行系统空间规划设计探究[J].智能城市,2021,7(1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