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0
/ 2

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陈晓娜 叶丽冰 苏丽娟 张望 陈月嫦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东 湛江 524002

摘要:目的 分析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50例心血管内科实习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应用目标教学法,对比学习效果。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90.78±6.69)、实验成绩(92.17±6.34)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识记能力评分、知识理解评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带教中应用目标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

随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人们更加关注培训质量。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死板,且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继而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不利于培养长新思维[1]。当前,人们深入研究教学管理有关知识,多种新型教学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如目标教学法。本文将选取50例学生为对象,探究目标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50例心血管内科实习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参照组学生中,其中参照组,均为女生,年龄为21-25岁,平均年龄为(23.09±0.56)岁。研究组,男1例,女24例,年龄为19-22岁,年龄平均值为(20.92±0.56)岁。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由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案,采用灌输式教学,对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均需向学生重点讲述,确保学生对于学科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进而掌握教学知识。

研究组采用目标教学法:划分实习期为初期、中期与晚期,其中前2个月前期,3-5个月为中期,6-8个月为晚期,初期教学目标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职责、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和流程;中期教学目标为掌握护理技能、护理知识;后期教学目标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方式教学,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各阶段中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配。在教学前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学习,了解个性化目标教学法有关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在带教过程中,根据之前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定期评估,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未完成目标的内容需做重点强调。每周组织座谈会,倾听学生想法,并关注心理动向,寻找教学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时,可知爱心教育活动,由学生作为主导,重视培养学生仁爱之心,选定主题,并策划与组织活动,由教师参加,激发学生工作热情。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成绩考核,共100分,分数越高成绩越好;考核学生的理论成绩,共100分,分数越高理论成绩越好。随后,使用调查问卷,评估学生的主观感受,包含学习兴趣、识记能力、知识理解、分析能力。

1.4统计学意义

使用SPSS21.5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T检验,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研究组理论成绩(90.78±6.69)、实验成绩(92.17±6.34)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见表1。

表1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X±S)

组别

n

理论成绩

实验成绩

参照组


83.12±5.64

85.38±5.78

研究组

25

90.78±6.69

92.17±6.34

t

/

7.9564

8.0945

P

/

0.0000

0.0000

2.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对比

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识记能力评分、知识理解评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见表2。

表2: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对比(X±S)

组别

n

学习兴趣

识记能力

知识理解

分析能力

参照组

25

85.53±4.17

80.03±4.17

91.34±4.52

86.65±5.34

研究组

25

91.64±4.56

86.79±4.82

98.53±4.65

92.56±5.41

t

/

7.8945

5.3263

7.523

6.8945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当前,国外个体化教学理念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随后,我国引入个性化教学理念,并开展系列研究。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采用目标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应用效果显著[2-3]。目标教学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有助于引导教师采用具体、针对性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堂教学,同时促使教师责任感不断增强[4]。在目标教学法中,临床带教由以往的经验化转变为科学化,带教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带教质量,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差异选择学习方案与学习目标,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调动起来,取得显著学习效果[5]。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目标教学法,结果可见,研究组理论成绩(90.78±6.69)、实验成绩(92.17±6.34)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识记能力评分、知识理解评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

综上,心血管内科带教中应用目标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鹏晶. 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1,18(1):117-119.

[2] 蔡慧敏. 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东方药膳,2021,28(11):226-185.

[3] 王燕飞. 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4):174-176.

[4] 王洁,陈静,左娟. 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保健文汇,2020,34(6):186-187.

[5] 刘盈盈,赖美丽,林安妮. 采用师生共设目标教学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质量[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7):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