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0
/ 4

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茜茜 1 李华岳 2 通讯作者

1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内科 10002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针灸科 100010

【摘要】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4例。患者在收治入院后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针刺治疗,观察组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脾胃虚弱证候积分变化、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RDQ评分总分对比基本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脾胃虚弱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基本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脾胃虚弱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34/4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为4.55%(2/44),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为22.73%(10/4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好于普通针刺治疗,可促进患者症状得到极大缓解。

【关键词】温针灸;反流性食管炎;脾胃虚弱型;中医;胃肠道

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回食管导致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反流、烧心、胸痛、嗳气等[1]。本病可发生于任一年龄段,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其中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达到20%,日本6.6%,而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发病在7%左右[2-3]。RE如未得到及时的诊治,会增加食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造成严重不良后果[4]。当前治疗RE的基本目标是控制或消除反流,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方案上以药物治疗为主,生活干预为辅,其中药物主要是具有抑酸效果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生活干预则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抑酸药物在控制反酸、反流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难以避免RE的复发,据相关统计显示RE患者的复发率过半[5]。为提升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中医针刺治疗,中医认为RE的发病是“脾胃虚弱、肝气犯胃”所致,因而在针灸治疗上以和胃降逆、温经散寒为治疗基础。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RE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常规针刺与温针灸针刺治疗RE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区间18~68岁,平均(42.76±14.96)岁;男23例,女21例;病程1个月~42个月,平均(23.05±6.94)个月;内镜检查分级:A级10例,B级21例,C级13例。观察组:年龄区间18~68岁,平均(41.68±14.85)岁;男21例,女23例;病程1个月~39个月,平均(22.45±6.86)个月;内镜检查分级:A级8例,B级22例,C级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内镜分级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中亚型RE[6]的诊断,存在反流、反酸、胸骨后疼痛典型症状;(2)符合中医脾胃虚弱证的诊断[7],具有泛吐酸水、胸骨后疼痛等典型证候;(3)近1个月为直视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药等药物。

排除标准:(1)出现RE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2)既往有胃切除、肠道切除手术;(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对中医针刺治疗不耐受者。

本次研究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

1.2 方法

入组患者在收治后予以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6430 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剂量20mg/次,po,qd,连服4周。同时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避免熬夜、使用酸、刺激性、辛辣食物。

1.2.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中医针刺治疗。取穴中脘、足三里、关元、内关、胃俞、膈俞诸穴,针具使用“华佗牌”一次性金属柄针灸针,规格0.35*40mm。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针具和皮肤后针刺相应穴位,其中足三里、关元、中脘针刺0.5~1.5寸,内关直刺0.5~1.0寸,膈俞斜刺0.5~0.8寸,胃俞直刺0.5~0.8寸,得气后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直刺治疗每周3次,至少间隔1d治疗。治疗4周,持续观察。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中医温针灸治疗。取穴同对照组一致,针具与对照组一致。艾柱购买“妙艾堂”艾柱,规格1.8cm×2.5cm。针刺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然后将带小孔的硬纸片套入针具上防止艾灰烫伤皮肤,再将艾柱插入针柄上,点燃艾柱。使患者感受微热,以局部皮肤少见红晕为度,艾灸3壮,完成后取下艾柱与针具。治疗4周,持续观察。

1.3 观察指标

(1)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对患者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流症状进行评价,该量表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方式评价患者的症状时间、频率。得分越高表示症状持续时间长、频率高。

(2)采用脾胃虚弱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的主证:泛吐酸水、胸骨不适、反酸嗳气、大便糖稀进行评价。评分方法为0分、2分、4分、6分,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重度。

(3)评价患者的治疗疗效。痊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率≥90%,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显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89%,患者自觉症状显著改善,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改善达2级,基本正常;有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69%,食管黏膜改善达1级;无效:未得到以上判定。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保持对患者12个月的随访,统计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61b3030b02d4b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连续性校正,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RDQ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RDQ评分总分对比基本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RDQ评分对比(分,61b3030b02d4b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组 别

例 数

RDQ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4

12.95±2.76

4.38±0.50

对照组

44

12.77±2.58

7.85±0.62

t


0.316

28.898

p


0.753

0.000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脾胃虚弱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基本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脾胃虚弱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61b3030b02d4b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组别

泛吐酸水

胸骨不适

反酸嗳气

大便糖稀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44)

5.12±0.82

1.25±0.21

5.30±0.92

0.98±0.20

4.82±0.85

0.62±0.24

3.85±0.90

0.52±0.14

对照组(n=44)

5.22±0.83

2.04±0.26

5.27±0.90

1.40±0.24

4.90±0.84

0.86±0.26

3.91±0.86

0.68±0.16

t

0.569

15.679

0.155

8.918

0.444

4.499

0.320

4.992

p

0.571

0.000

0.878

0.000

0.658

0.000

0.750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4

25(56.82)

10(22.73)

7(15.91)

2(4.55)

42(95.45)

对照组

44

18(40.91)

10(22.73)

6(13.64)

10(22.73)

34(77.27)

X2






6.175

p






0.013

2.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为4.55%(2/44),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为22.73%(10/4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8,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RE的病机为风邪侵袭、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古代医家对RE发病认识较早,在《素问·举痛论》中记录“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气,故痛而呕也”,简要阐明RE的发病机制,与现代认识已十分接近[8]。中医在治疗RE中采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取得较好应用效果。其中针灸治疗以不吃药、安全性高的优点在临床应用广泛。中医针刺治疗RE的机制是由于针灸可刺激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达到疏通经络、调节免疫的效果[9]。在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刺激时,可增强免疫调节,增加B淋巴细胞的数量,使得在疾病的治疗中增强免疫力。而在针灸中有种特殊的针灸方法——温针灸(艾灸),相较于普通针灸以艾绒作为烧灼的原料,在针刺的过程中在皮肤表面灼烧、熏烫,可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温经散寒、助阳通络的功效[10-11]。艾灸智勇的艾条气味芬芳,火力温和,可将热力经针具透过皮肤,直达肌层深处。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艾灸可刺激脏腑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高疾病的免疫能力[12]

在本次研究中取穴中脘、足三里、关元、内关、胃俞、膈俞进行治疗,其中中脘、关元、足三里针灸具有疏通经络、和胃降逆的功效,中脘也称太仓,位于脐上4寸,针刺有振奋阳气、温补脾胃的功效;关元为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针刺可顾护元阳、滋养先天;足三里为胃经气血汇聚之所,针刺有止呕降逆、扶正固本功效。除此之外,本次研究还取穴内关、胃俞、膈俞,诸穴合用有降逆止呕、疏通经络、滋养脾胃的功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的方式针灸,加强了针刺的疗效。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RDQ、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温针灸的症状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疗效对比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其原因在于艾条的增加了温热效应,以至于疗效提升。

综上所述,温针灸相较于普通针刺治疗RE能获得更理想的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采用。

参考文献

[1] 樊凯丽,李廷荃,王雁彬,等. 顺胃降逆方对复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p16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6):19-22.

[2] 张长青,张葵玲,王育斌,等. 米曲菌酶联合伊托必利辅助治疗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12):1556-1560.

[3] 王健,林柳兵,沈莹,等. 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2020,41(2):168-171.

[4] 沈会,李吉彦,朱炜楷,等. 益气除痞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影响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2):133-137.

[5] 程怡安,谭诗云,李明,等. 反流性食管炎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关系[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92-95.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1):71-72. 

[7] 关艳君,田欢,王胜,等. 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理中丸加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0):128-129.

[8] 张权. 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24):86-88.

[9] 魏丽娟,姚金明.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理中丸加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报道[J]. 健康大视野,2019(13):97,95.

[10] 张潇斌,王凤笑,姜程洋,等. 针刺"鼻胃"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6例[J]. 中国针灸,2020,40(3):277-278.

[11] 赖荣昌,邓彦雯,魏九金.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及其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9,30(1):29-31.

[12] 王芳杰,崔虎啸,李向阳. 胃力康颗粒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2):49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