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精神障碍患者,哪些护理事项要注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7
/ 2

漫谈精神障碍患者,哪些护理事项要注意

刘越

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思维障碍科, 236000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精神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功能性障碍类型,一直是饱受广大患者和患者家属所诟病,但殊不知,之所以精神障碍不容易康复,是因为精神障碍的种类比较多,治疗方法比较困难,我们需要对精神障碍进行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就精神障碍类型的救治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针对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这才能有效抑制精神障碍的蔓延,并给精神障碍以康复的希望。下面是对精神障碍分类的介绍:


一、精神障碍的临床分类如下:

  1.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可出现一些认知功能损害。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自知力是指患者对他自身的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精神病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的病人否认自己有精神病,并拒绝治疗。

2. 狂想障碍

妄想:是一种脱离了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特点是:第一,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不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医学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的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

3. 恐惧症

恐惧是指面临不利或危险的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和逃避行为。多见于恐怖症、焦虑症、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对特定事物的恐惧是恐怖症的主要症状。如广场恐怖、社交恐怖、昆虫恐怖等。患者一旦进入特定的环境,即会如临大敌,焦虑、紧张、恐惧相继产生,有时明明知道不应恐惧,但又无法控制情绪。恐惧常可由幻觉、错觉及妄想引起。在幻觉、错觉的支配下,常可有惊恐发作。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有精神障碍,并带有意识障碍的谵妄患者,常可见惊恐发作。脑外伤伴有精神障碍患者,也由于错觉导致惊恐发作

4. 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常起病于老年或老年前期,以痴呆为主要表现。记忆障碍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许诺的事情,言语啰嗦重复等。随着症状加重,病人的智能衰退日益加重,可以进食不知饥饱,外出后不能回家,叫不出家人姓名,甚至不能回答自己的年龄、姓名等,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发病于老年期者从起病到死亡,一般病程为5年。阿尔茨海默症可能是一种家属遗传性疾病,病理学上有大脑皮质萎缩、脑室扩大、脑沟增宽。

5. 行为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 (hyperdulia)

意志活动的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尽相同。狂躁状态情感高涨时,患者终日不知疲倦的忙忙碌碌,但常常是"虎头蛇尾",做事有始无终,结果是一事无成。而有被被害妄想的患者受妄想的支配,不断地调查了解,寻找所谓的证据或导出控告等行为。

意志缺乏 (adulia)

表现为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短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严重时患者甚至自卫、摄食及性本能都丧失。

意志缺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可以见于痴呆患者。

意志减退 (hypobulia)

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常见于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是抑郁状态患者,此类患者并不缺乏一定的意志要求,但受情感低落的影响,总感到自己做不了事。或是由于愉快感缺失,对周围的一切兴趣索然,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以致意志消沉,使患者的学习、工作或家务劳动成绩受到明显影响。抑郁状态患者对自身的这些变化,一般来说还是能够意识到的,自知力可能部分存在。另一种情况是意志减退,可见于上述的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即意志低下患者。这的提出的是,虽然上述两类患者的意志活动,较他们正常时都有明显减少,这是两者的相同点。但是这两类患者的内心情感体验不同,疾病诊断有别,治疗方案各异,应加以分辨才是。

二、精神障碍的病因:

生物学因素(内因)

1.遗传 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2.中枢神经感染与外伤

心理社会因素(外因)

1.人格 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

2.应激 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三、 护理注意事项;

1. 主要护理诊断与相关因素:

①.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由于精神障碍引起。表现整日沉溺于饮酒渴望中,不修边幅,衣着不整,蓬头垢面,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

②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对他人。酒精或药物中毒;酒精或药物中毒继发兴奋;受幻觉、妄想支配所致或恶劣情绪有关,表现常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愤怒。

③.有摔伤的危险:与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有关。表现走路不稳,四肢震颤,发生跌伤坠床。

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与长期饮酒,以酒代饭,造成严重营养失调。表现消瘦、脱水、严重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⑤.有自杀、自伤的危险:与病人的恶劣情绪有关,表现为抑郁、焦虑。

⑥.睡眠形态紊乱:与中枢神经系统长期损害有关,表现失眠。

⑦.社会功能障碍:

⑧.营养缺乏: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拒食、厌食有关;以酒或药物取代食物;慢性酒、药滥用所致吸收不良。

⑨.觅取行为:与神经系统适应性改变有关。

⑩.急性意识障碍。与酒瘾、药瘾、个体严重中毒和极度兴奋有关。

⑪.躁狂发作:与脑器质性损害有关。

⑫.焦虑与调试机构发生严重功能障碍有关;与需要未满足有关;戒断症状所致;感受到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对自身的伤害时,更加重焦虑。

⑬.社交障碍:病生理方面:由于戒断反应所致震颤性谵妄、幻想、定向力障碍;行为不被接受,价值观不被社会接受;依赖及社交退缩;精神活性滥用行为使个体与周围人疏远且增加个体的隔离感,低自尊。

⑭.认知、感知改变:酒精或药物严重中毒所致;震颤谵妄而知觉改变;中枢系统兴奋造成过度敏感。

⑮.自我概念紊乱:低自尊,自我发展迟缓;家庭系统功能不良;缺乏正向反馈,常感到失败。

⑯.知识缺乏:缺乏学习的兴趣;低自尊;否认对信息的需要;否认对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所隐含的的危险性;不良的社会支持系统。

2、护理评估

①.一般人应评估:精神状态,如恶劣情绪(抑郁、焦虑、愤怒等)、自杀、自伤、冲动行为,躯体症状,无力满足基本需要、无力解决问题、使用防卫机制不当的情况;要求自理的动机和坚持程度,家庭和社会支持、饮酒史或药物滥用史。

②.如为急性中毒应向知情人详细询问:

⑴发病前后情况,若需紧急处理应先急救。评估中毒发生的时间、过程、起病急缓;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瞳孔、肢体运动,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⑵评估相关因素和最近的应激源(数量、类型、持续时间等)及其影响,如病理生理因素、心理损伤因素、年龄因素、情景因素如社会角色改变、应激情景、支持系统、各种治疗。

⑶评估相关症状和相关护理诊断,如有误吸的危险;有损伤的危险、有冲动的危险、有营养不足的危险、有感染的危险、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电解质紊乱、孤僻、懒散等。

③.对生活自理缺陷者评估相关因素,应注意精神症状或精神残疾;躯体疾病、躯体残疾;老年人衰弱或家庭过度照顾。如有明显的觅取行为应评估觅取行为的不同表现。

采用正确科学的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以让疾病得到更好的治愈,护理方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让精神障碍得到更好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