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7
/ 2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临床研究

王少超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麻醉科 山东 济南 250022

摘要: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辅助治疗的小儿作为研究群体,将全数60例患儿分为丙泊酚单一化麻醉诱导的对照组与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诱导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插管后5分钟的SBP(mmHg)、DBP(mmHg)、MAP(mmHg)、HR(次/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另结合肉眼观察统计患儿发生注射痛、肌震颤的案例数。结果:观察组的SBP(mmHg)、DBP(mmHg)、MAP(mmHg)、HR(次/min)指标数据显示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注射痛1例,肌震颤2例,对照组发生麻醉诱导不良反应的案例数偏多(P<0.05)。结论: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较为适用于小儿全麻诱导,相较于单独使用其一药物,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小儿全身麻醉诱导

全麻是临床较为成熟的麻醉形式,在小儿口腔的诊疗中,全麻诱导占比较高,另有其他的患儿疾病也可以在安全、舒适的情况下施展全麻,促使小儿配合医疗行动,全麻后小儿哭喊、躁动等影响医疗活动的情况可一次性消除,在患儿未感到恐慌的情况下已然完成了治疗工作[1]。考虑到小儿的抵抗力较差,全麻诱导中药物的选择较为重要,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均为临床常用的全麻药物,部分家长担忧全麻会对患儿成长发育或者智力产生影响,故此本文从小儿全麻诱导的视角展开对药物应用安全以及价值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计算机随机选择形式,将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8月之间接受全麻的患儿60例展开研究,收集患儿资料,对患儿有关疾病资料隐私提供保护,仅提供一般性别与年龄参考:对照组患儿3~13岁,男患儿19例、女患儿11例;观察组患儿3~14岁,男患儿15例、女患儿15例,患儿全麻经家属认可并签字,疾病情况与治疗模式未纳入统计学中,基础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儿、小于三岁的患儿、合并严重心肺疾患、有明显呼吸困难、肝肾功能不全、上呼吸道感染及有哮喘病史、术前脉搏氧饱和度(SpO2)<90%者。

1.2方法

患儿于术前严格禁食禁水,术前30分钟注射长托宁0.01毫克/千克,监督患儿的生理指标:心率、血压等处于基本状态,另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行评估,开放患儿静脉通道。引导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摆正体位,对照组给予患儿丙泊酚2mg/kg,并以10秒钟为间隔观察患儿的反应,可在10秒后继续给予2mg/kg丙泊酚。观察组麻醉诱导中通过静脉注射的形式,减少丙泊酚的给药剂量为1mg/kg结合0.2mg/kg的依托咪酯,观察患儿无清醒意识后,可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2]。两组患儿均使用肌肉松弛药顺阿曲库铵0.2mg/kg,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待患儿下颌松弛后经口进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插管后5分钟的SBP(mmHg)、DBP(mmHg)、MAP(mmHg)、HR(次/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另结合肉眼观察统计患儿发生注射痛、肌震颤的案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定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²检验,结果判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应数据统计后,观察组的数据略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行全麻诱导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组别

n

SBP(mmHg)

DBP(mmHg)

MAP(mmHg)

HR(次/min)

观察组

30

102±7

64±5

67±6

65±3

对照组

30

123±7

76±4

82±4

72±2

X2

-

2.154

2.956

2.784

2.563

P

-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在全麻过程中1例患儿有注射痛表现,2例患儿肌震颤;对照组全麻期间,6例患儿注射痛,1例患儿肌震颤,P<0.05。

3.讨论

全麻实现了患儿的无痛诊疗,通过合理的全身麻醉诱导,能够在患儿全然不知情、无痛苦、无挣扎的情况下自然的完成医疗工作,目前在口腔以及外科的诊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全麻阻断了患儿大脑传导通路,使得患儿的意识被抑制,麻醉消失后患儿清醒且无毒副作用,对患儿进行脏器功能、生理功能的监测中,也鲜少发现因全麻诱导引发的并发症。同时在患儿全麻中,一旦由机械警报相应的功能指标变化,麻醉医生也可凭经验快速纠正问题。小儿全麻的用药剂量较低,可分别给予低剂量的麻醉药剂观察小儿反应后隔时间段再次给药,避免剂量偏高对患儿的脏器供血造成影响。

本研究中,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应数据统计后,观察组的数据略低于对照组,但是均在正常范围内。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在全麻过程中1例患儿有注射痛表现,2例患儿肌震颤;对照组全麻期间6例患儿注射痛,1例患儿肌震颤,P<0.05。虽然将诱导药物混合应用,但安全性能反而提升,麻醉之前应对患儿进行评估,避免存在对依托咪酯、丙泊酚的过敏、禁忌症,尤其对三岁以下儿童进行全麻干预时,应充分做好安全检查后,以较低剂量进行诱导,通常由急救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完成对低龄患儿的麻醉工作,以减少经验欠缺造成的气道管理问题。

总上所述,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具有一定安全性,麻醉期间患儿的注射痛与肌震颤发生率也偏低,应对家属进行有关解释后,首选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的形式,按照患儿体重或者标准剂量加减,施行对患儿的全身麻醉诱导处理[3]

参考文献
  [1] 许婧,赵永忠.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临床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09):606-611.
  [2] 张 蕾.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4(23):63-64.
  [3] 王永顺.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9,15(S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