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韦明哲

陕西矿业开发工贸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带动了岩土工程的不断向前发展,但是,随着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随着施工进程的不断加快,岩石以及土质不断发生变异,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增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相关单位就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土工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行科学防治。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引言

地质灾害指受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且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灾害,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给财产和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损失。本文主要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做论述,详情如下。

1地质灾害事故概述

地质灾害是地区表层在人类活动及地质作用下发生的自然现象,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和地裂缝等灾害形式为主要表现形式。滑坡、崩塌往往相伴而生,两者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大气降雨和地震等,人为因素以坡脚开挖和植被破坏等工程活动为主。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多以暴雨为主。日降雨量大于200mm的特大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地面塌陷指地表的下沉或陷落现象,尤以城市地面塌陷危害最甚。引发城市道路地面塌陷的原因有自然地质类与人文建设性破坏类,前者包括土洞塌陷、溶洞塌陷,后者多指采空区塌陷、城市地下设施工程质量欠佳。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2.1滑坡防治技术

滑坡是岩石工程中发生概率较高的地质灾害,并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性,因此在开展岩石工程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对滑坡的防治,采取有效的手段降低山体滑坡出现的概率。在开展山体滑坡防治工作时,必须要以预防为主,防护与治理的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依托于对山体滑坡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结合丰富的岩石工程实践经验,对滑坡进行防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重视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引导与管控,尽可能的降低因为水体引发的滑坡概率。正常情况下,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水是引起山体滑坡的关键性因素。首先,要加强对滑坡区域地表水的引导,避免大量的地表水进入到滑坡地方,在实际开展岩土工程时,应当要在岩体边界地方修建导水槽,使地表水能够沿着阻水沟流下山体;其次,利用垂直孔去除山体上的水,依托于支撑盲沟以及水平钻孔等途径,确保滑坡区域的地下水能够顺利流出去。另一方面,优化边坡岩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对岩土滑坡区域的地势结构进行分析,结合专业力学知识,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强化滑坡区域的岩石力学性能,从而防范岩石滑坡现象的产生,比如说可以减载削坡或者加强边坡强度等。

2.2细化和完善防治计划

以岩土工程中的煤矿开采为例进行分析,在进行煤矿开采阶段,作为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其既可以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高效进行,而且还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最初开采阶段,可能会因为缺乏系统、完善的煤矿开采方式,从而导致部分煤矿企业继续沿用传统煤矿开采模式,虽然操作流程简单,但是并未注重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保护,在提高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率,给井下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有可能给煤矿企业带来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降低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要结合煤矿企业特点来对现有的煤矿开采技术和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煤矿开采和防治方案,以此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而且还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2.3土地复垦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露天矿山开采工艺,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强调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最大程度的减少损毁范围。(1)矿山开采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进一步优化布局,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规范施工,露天采场边坡角、边坡高度、平台宽度、排土场堆放边坡角、台阶高度等严格按要求施工,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2)施工前剥离的表土应做为后期复垦的土源,为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集中堆放表土、对表土实施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工程建设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同时避免倒运或二次压占。为保证损毁土地能较快得到恢复,及时对可复垦的区域进行复垦。(4)为减少土地损毁,合理规划表土剥离进度,剥离表土近期初运至表土堆放场,近期后半段内排形成到界顶面时直接用于内排复垦工程覆土。

2.4建立完善的地质勘测预警体系

要想最大程度避免地质灾害带来的威胁,就需要制定一套关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这套体系的制定仅仅依靠施工单位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地质部门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比如对于一些地质灾害频发的高发地区,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向民众普及一些自救的常识。地质灾害部门应当及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地质灾害科普的系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应当有关于各类地质灾害的科普信息以及对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民众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地质灾害。民众也可以向此平台提供关于地质灾害的信息,因为有时候民众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地质灾害的前期预警,当收到民众的反馈信息时,应当第一时间进行核查;一旦确认,就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通知民众进行疏散,将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5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有效应用

常用的监测设备有GNSS、雨量计、测缝计、地表裂缝伸缩仪、倾角仪等。(1)GNSS:应用于地质灾害高精度监测,具有精度高、不受天气干扰、可以连续长时间进行实时监测,具备良好的自动化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可降低监测成本,提高资料可靠性。(2)雨量计:用以测量降雨量,将降雨量转换为数字信息量输出,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需要。(3)测缝仪:测量结构物伸缩缝或周边缝的开合度(变形)。加装配套附件可组成基岩变位计、表面裂缝计、多点变位计等测量变形仪器。(4)地表裂缝伸缩仪:安装于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不稳定坡体点上,拉绳跨越形变裂缝固定,位移量达到预设阈值报警。(5)倾角仪:对建筑物墙面水平或垂直斜度进行测量。(6)数据记录仪:从传感器获取测量结果存储的电子仪器。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记录仪可同时接入雨量计,测缝计,裂缝伸缩仪,倾角仪,可存储一年以上数据。

2.6其他防治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达到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针对岩土工程的相关评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基坑崩塌地质灾害。基坑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基础开挖时,为防止基础开挖以及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发生土体基坑崩塌地质灾害,基坑开挖时一定要做好边坡支护支挡工作,坑边荷载与基坑的距离应符合规定。防止在开挖过程中,发生基坑崩塌地质灾害。

结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有关部门应做好隐患点的排查登记工作,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为方针,实现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赵明堂.地质雷达技术在城市地面塌陷隐患调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9,16(06):904−909.

[2]胡旭东.基于集成学习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