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字词冷暖,触摸语言温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感知字词冷暖,触摸语言温度

——依托统编教材进行低段深度识字教学的探索

娄姣英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小学,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深度识字,是相对于蜻蜓点水式的字词教学而言,是教师依托文本引导学生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的构造规律,感悟汉字蕴含的文化意蕴,提升自主识字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深度识字 识字能力 思维发展 文化传承

基于统编教材识字编排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的特点。笔者依托教材,整合文本,多维度,多视角进行了深度识字的策略研究,从而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同时,助推学生思维发展,建构学生的言语世界,传承祖国的汉字文化。

、激“情”享“趣”

闻一多曾言:“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文字也。文字者,文明之所寄,而国粹之所凭也。”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因子。无论是从尊重客观事实,敬畏汉字文化应有的态度看,还是从致力于孩子长远发展该有的担当看,教师都应当使学生在了解汉字承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的熏陶,体验汉字背后的情感,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统编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如成语、字谜、谚语、楹联、歇后语、传统蒙学读物等内容加以呈现,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既能丰富语言积累,又能浸润式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每一堂课语文识字课,教师应依托教材,开拓资源,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使识字变得有趣又有深度。

统编教材识字方法多元,特别重视“猜想”这一学习形式的价值:一方面“猜想”承袭了游戏教学的思想,另一方面教材提倡有根据的“猜想”。

从教材编排看,学生从一年级通过看图猜测和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到二年级运用形声字的特点和偏旁规律去猜测。

以二下《语文园地七》为例:

在“劳动最光荣”这一环节,教师创设劳动情境,让学生回忆平时劳动需要哪些工具,然后出示所要学的劳动工具词语:

  • 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与此同时,针对“水桶”和“簸箕”这两个比较难的词语,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偏旁猜猜哪个是水桶,哪个是簸箕?并说说理由。然后再出示第二排的劳动词语:

  • 扫地 擦玻璃 倒垃圾 摆桌椅

通过明确劳动任务,调动学生主动认识词语,让课堂洋溢浓浓的生活情趣。最后,通过出示课堂作业本上的图片,创设情境:现在我们也要开始劳动了,谁来选一样劳动工具?然后让学生上台选词语,并说说“我用( )( )”的形式练习说话。

以上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有效地整合版块,创设劳动情景,先从认识劳动工具入手,再明确劳动任务,然后自选劳动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与字词一遍遍的复见。在语言实践中,层层深入,理解字词的意思。在偏旁教学中,观察偏旁看图猜字,横向辐射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从而使抽象的字词在学生脑海中变成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画面。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学得快乐,学得扎实。(片段二猜想推测,自主识字)

出示句子:A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软。

B他挑了一本书,认真地读了起来。

C他揭开米缸的盖子,发现里面没有粮食了。

让学生进入“汉字猜猜猜”的游戏环节,学生可以边做动作边猜,有的根据字形猜,有的联系上下文猜,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思考,把学生的求知欲撩拨得恰到好处再让学生查字典来来验证。

“猜想推测”,不仅可以达到温儒敏教授提出的“连滚带爬阅读”的目标,还可以不断拨动学生的思维神经,让学生以识字为基点,主动张开思维触角,吸纳文本传递的相关信息,寻找信息之间的关联,享受学习的获得感,从而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在过程中不断完善,于体验中臻于成熟。

溯“理”融“文”

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文字中,汉字是极富魅力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有趣的故事。汉字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将汉字所蕴含的无穷的魅力展示给学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正是深度识字想要体现的。

在本环节的生字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生字的造字本义以及字形演变,通过汉字的字理演变,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将汉字的形、义巧妙地结合起来,不露痕迹地渗透了汉字文化,既让学生体味到了汉字的魅力,从而激发了喜欢汉字、主动学好汉字的情感,又让学生在汉字学习中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实现情感的迁移!将识字内容与语境结合,使识字与语言学习、故事理解有机融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尽显语文教学本色,让课堂充溢浓浓的语文味。

以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为例

从汉字的演变让孩子理解“州”和“川”的区别,从而学习生字。

然后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认读词语“隔开”后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什么?(海峡)

61adb1c9f051d_html_9f9632ba9abeb751.png

是呀,台湾和大陆隔着海峡,就是这一湾浅浅的海峡,隔开了台湾和大陆,让大陆和台湾只能遥遥相望。(出示版图图片)然后结合文本朗读品悟“奔、涌、长、耸”。

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渗透汉字文化,既了解了神州的悠久历史,又体会了大陆与台湾的遥遥相望,品味了神州的山川之美,从而升华爱国情感。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每一个词语,都蕴涵着一段美妙的传说。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内容、意思的理解,应该整合文本,不让字词教学游离于文本教学,尽力挖掘字词的内涵,教出字词的情趣,感悟字词潜在的、隐含的深层意思,从而帮助学生建构规范的语言世界。

每一个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包含着深邃的情感。因此,作为低段语文教师,要依托教材尝试与文本整合,多元化进行识字的深度教学,从而让学生触摸语言的温度,感知字词的冷暖,提升语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树民.《如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有效“发展思维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19.2C

  2. 中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肖凤英.论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