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支持青海省碳中和、碳达峰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浅谈金融支持青海省碳中和、碳达峰发展研究

杨治中

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西宁 81001

摘要:2020年9月,国家提出了“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减排速度,是世界能否成功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的重要因素。据国际能源(IEA)与能源基金联合协会发布《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研究报告所述,“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有赖于三个关键领域的进展: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

关键词:金融;碳中和;碳达峰

一、青海省碳中和、碳达峰发展情况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全球的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并强调,“要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青海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拥有109处自然保护地、保护面积超过全省1/3面积,为实现碳中和、打造碳中和示范区提供了很好平台。十三五期间,青海碳排放强度降幅居我国首位,青海作为新能源资源的富集地,有着发展可再生能源先天优势,现成功获批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省。2021年六五环境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青海可基于本省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优势,打造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生产、输出基地,并积极向国家申请成为国家碳中和示范省”。

青海新能源产业中风电、光伏具有巨大潜能,太阳能资源超过10亿千瓦,风能总储量高达4亿千瓦,具有1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可用于风电场和光伏发电建设,是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区位以及中国重点能源接续基地。

表 1 2014年-2019年青海省新能源发电量及占比

单位:亿千瓦时

全省发电量

新能源发电量

新能源发电占比

2014

595.9

62.5

10.49%

2015

576.2

82.4

14.30%

2016

552.6

100

18.10%

2017

615.6

131.1

21.30%

2018

805.3

168.8

20.96%

2019

883

224.9

25.47%

二、青海省碳中和、碳达峰发展的问题与瓶颈

(一)青海电力市场消纳仍有矛盾

青海省新能源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青海电网接纳能力也日趋饱和,急需新增跨区电力输送通道,而中东部地区同时也有加快自身常规电源发展的要求,对接纳西部地区新能源的态度略不积极。同时青海省新能源建设在以往年度更侧重于电力生产,在电力运输方面投入略有欠缺,有效资源利用存在短板,出现部分弃风弃光问题,同时青海高载能企业较少,就地消纳电力能力不足。

(二)新能源补贴资金滞后,影响了企业投资情

我国新能源补贴资金拨付一直滞后,部分民营企业由此带来经营困难和信用风险。虽部分银行已开展了确权贷款,但作为自尽实力和经营状况较差的民营企业很难再次融到资,因此新能源政策的波动性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新能源发电产业在持续优化升级,市场结构也在随着行业发展不断调整,年度内各项重点任务也有所差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当前新能源发电的补贴政策可持续力度较弱,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三)青海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尚未打通

青海最大的资源是生态资源,作为全国第一个进行生态价值评估的省份,全省生态资产总价值达18.39万亿元,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路径尚未打通。碳权、碳排放补偿机制探索进程缓慢,尚未开展协商尝试;市场化和多元化补偿制度缺,水权市场尚未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二级交易市场尚未建立。

三、青海省碳中和、碳达峰发展融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开展碳中和、碳达峰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主体,需要全社会统一协调和配合,从战略高度由省委省政府进行全局安排、部署,把握好碳中和、碳达峰工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关系,探索出“双赢”的发展思路,做好规划引领,立法保障。坚定不移将青海省生态保护作为头等大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好青海省碳中和、碳达峰的发展规划。

(二)积极推进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

从科学的角度研究出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与中东部省份开展碳排放权、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引导碳交易履约企业和对口帮扶省份优先购买我省林业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推进用能权交易。研究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1]。金融机构应紧跟国家相关政策,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模式设计,将碳排放权、绿色电力权证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资源,促进碳产业建立。

(三)聚焦重点,强化重大项目开发培育

重点围绕央企和政府“两类客户”,聚焦黄河青海碳中和项目建设,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引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大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力度,坚决走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道路,重点支持海南州、海西州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支持特高压输电配套电源建设。

(四)加大地方资金投入“减碳、固碳”项目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平(2020)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的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占全国碳汇的14%,对抑制温室气体增加起到重要的作用。[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效存德教授(2019)等研究指出,多年冻土具有重要的碳固持功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初步查明达到1600亿吨。青海省各级政府应加强地方性金融资金投入青海国家公园、冰川、冻土的系统性保护项目,做好“减碳、转碳、固碳”三个重要关键环节,坚决维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青海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研究》青海师范大学;

[2]王淑婕 陈文婕《青海率先在全国实现碳达峰中和的路径思考》 《青海党的生活》202104;

[3]《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4]《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

作者简介

杨治中(1980.2-),男,汉族,重庆人,硕士,国家开发青海青海省分行,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信贷、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