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

莫瑞欣

身份证号码: 44190019940109****

摘要: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社区商业规模不断扩大,而针对综合性功能社区,需具备产业功能的同时,需保证综合配套完善,以此为社区居民提供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新一代邻里中心集政务服务、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便民服务商业中心”,围绕多项居住配套功能“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邻里中心也在发达城市也已快速建设发展,新一代邻里中心发展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邻里中心;发展趋向;发展特点


前言

邻里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服务理念,不同于传统社区沿街为市“小而散”的商业模式,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功能更丰富多彩、富有人情味和凝聚力,借鉴于新加坡的发展经验,科学合理运用“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并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商业模式,邻里中心也得以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1邻里中心发展概述

社区商业概念发展,就此衍生形成“邻里中心”概念,属于众多服务功能集一体的商业模式,是为社区所服务的全新商业业态。“邻里中心”概念,源自于西方,并在新加坡获得成功发展与全面推广。60年代,新加坡新镇建设与组屋计划,重点发展邻里中心模式,促使社区商业服务模式充分彰显出鲜明特色。90年代,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对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参考借鉴,邻里中心模式也就此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针对邻里中心,并非“社区内的商业”,重点突出“服务于社区的商业”,以创新理念为基础,突破传统商业业态存在的局限性与弊端,重点关注社会与组团,并基于“大社区、大组团”为核心,通过功能定位的充分明确,以此实施开发建设。

2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

时代快速变化发展,人们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对邻里中心建设发展形成重要促进作用。以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有关邻里中心发展特点,对此加以系统分析对比,充分表明邻里中心发展趋向方面,具有明显的共通性。

2.1新加坡邻里中心

2.1.1典型规模

典型邻里中心,混合用地面积可达40000㎡,商业建筑规模10000㎡,服务人口总数介于1.5-2万人(约4000-6000户),户均建筑面积标准为1.27㎡,服务半径标准可达400m。

2.1.2发展趋向

新加坡城市规划,实行新镇规划模式。新时期背景下,新一代新镇建设方面,因同轻轨交通保持相互衔接,新镇结构方面,所具有的紧凑性明显提高,并形成新镇-街坊两级结构模式。针对新加坡邻里中心,基于发展特点分析,共涉及到四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功能相对单一,体量规模相对较小;第二阶段,体量规模逐步发展扩大且日渐成熟,综合性明显提高;第三阶段,以“地铁+购物+居住”为主,TOD模式就此出现;针对前三阶段,重点关注商业服务,以组织商业业态为主,功能方面,主要涵盖银行、餐饮、社区活动中心、超市与社区门诊等方面。第四阶段,重点关注商业以及社区服务,并对此加以有机结合,“社区综合体”理念随之提出,新一代邻里中心模式快速发展。

2.2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

2.2.1典型规模

典型邻里中心,整体规模可达25000㎡,服务人口总数介于2-3万人,人均建筑面积标准为0.8㎡,服务半径标准可达500m。

2.2.2发展趋向

90年代末期,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功引入邻里中心。第一代邻里中心,基于新加坡第二代邻里中心,以此完成设计建设,商业化服务相对突出,餐饮、零售以及商业等功能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代邻里中心,针对建筑空间布局,充分彰显出多样化特点,而针对功能组织,充分彰显出较高复合度,而业态配比方面,明显更具丰富多样性,有关中高档休闲服务功能,明显进一步强化。第三代邻里中心,建筑形态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有关业态布局方面,功能充分凸显出复合性特点,商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商业品质得以显著提高,公共挂历配套服务方面,明显更加健全完善,就此形成一站式社区商业服务中心[2]

基于发展趋向分析对比,新一代邻里中心发展趋向,充分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基于经济形势,紧密联系社区生活需求,位于城市规划体系之中,有关新一代邻里中心,对此保持重点关注,而针对区域性社区商业与社会服务,邻里中心具体作用随之凸显,充分非常重要的功能载体,针对业态以及功能形态等,也对应全新的特点要求。

3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特点

3.1城市角色,丰富延展

新一代邻里中心的设施设置紧密围绕市民寻求生活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需求,构成一套巨大的功能延生体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要依托消费方式(便民、购物、餐饮、娱乐等)之间的联动效应,积极打造“社区商业服务运营综合体”,构建邻里中心的完整体系。邻里中心建设发展,更加凸显社区服务,关注社区交流,发挥社区平台的关键作用。建筑融合城市景观和复合功能空间,自由度、开放性明显进一步提高,且更具人情味与人性化,深受社区欢迎与认可,进一步发展成为公众型邻里核心

[3]

3.2用地集约,规模扩大

一站式商业中心理念快速发展,工农服务配套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完善,邻里中心建设发展,有关空间用地方面,集约化特点更加突出,各类功能业态方面,也充分实现科学优化配置。此外,邻里规模明显随之扩大,针对社区及邻里中心,其典型规模可达30000㎡。

3.3布局集中,空间多元

邻里中心建设选址,同公建配套联系紧密,空间共享理念随之兴起。建筑布局方面,以组合形态为主,布局形态方面,充分凸显出混合型,如集中式、街区式的组合。此外,引导商业、服务流线方面,对此保持高度重视,空而有关键方面,充分凸显出活跃性以及开放性。

3.4功能扩展,业态优化

邻里中心不仅把商业和服务设施集于其中,还有提供教育、文化体育、生活福利等功能。“社区家庭型服务消费”理念下,针对家庭消费服务需求,有关商业服务方面,业态功能得到明显的丰富扩展,行业业态更具多样化。此外,基于公益服务方面有关要求,新一代邻里中心发展,在业态功能方面,得以进一步优化调整。

3.5市场操作,管理公共

邻里中心集基本服务、公益服务以及商业服务等多种服务为一体,单靠开发投资企业的企业行为难有作为,需要政府深度参与和支持。政府负责对建设条件的规划制定,对建设实施严格审核,运营企业则负责开发建设与管理。政府的公共服务和企业的营利行为可以区隔、协调,商业和公益项目可以有机结合,容易快速形成社区商业和服务氛围。有关管理模式方面,多以统一招商和租售等方式为主。依托政府支持以及市场运行,确保社区服务能够在市场化与公益性方面形成充分结合。在这种不断完善的商业服务组合中,能取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提供的很多就业机会。

结论

综上所述,邻里中心尽管在我国部分发达城市有所发展,不过依然处于发展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表现出的差异性,导致社区需求具有较大差异,所以,需对邻里中心发展开展深入科学研究。本文以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基于邻里中心发展的分析对比,对新一代邻里中心发展趋向做出简要分析,以期能够为新一代邻里中心建设发展提供部分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文衍,王剑.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结合苏南地区邻里中心设计实践案例[J].门窗,2017,000(006):105-106.

[2]马潇驰,宋前铭,孙晨曦,等.基于新城发展视角的邻里中心模式的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2(07):268-271.

[3]彭举.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邻里中心适老化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建筑,2019,026(00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