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养护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关于公路养护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杨旭东 1,戴合理 2

1招商局公路网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0

2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行业研发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8

摘要:我国公路已全面进入养护为主的发展阶段,社会公众对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公路养护产业升级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市场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开展“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提出了通过机制转型、组织结构改革、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融合创新四方面推进公路养护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养护;“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创新。


一、引言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在拉动经济增长中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必须更多地从供给侧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将供给主体创造财富的能力提升起来,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就是要求淘汰压缩落后产能,增加新兴产业供给,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打破对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合理管制和束缚。道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也面临高能耗、高排放的压力,随着我国道路建设从建设期过渡到养护期,养护面临的改革压力也越来越大。公路养护业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

二 、公路养护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和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同时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而且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技术水平;养护机械设备陈旧和缺乏,致使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

长期以来形成的“机制不畅、资金不足、素质偏低、技术落后”养护行业现状已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才能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符合经济社会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和期望,更好的保障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养护行业存在的问题,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推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必须从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公路养护行业 “供给侧改革”需要理清的几个问题

推进公路养护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要更多强调市场的作用,但并非不要政府的作用;意味着要把眼光放长远,强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并非不管短期的发展;意味着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但并非短期调控不重要。从中长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是一致的,这里需要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搭建公路养护顶层管理架构。目前公路养护方面存在较为典型的政企不分、政事合一等现象,因此需要加快改革,将公路养护工程队、站、厂等单位进行剥离,实行“管养分离”,转变为企业单位进行管理。

(二)划清公路养护责任,保障公路养护经费。需要对公路养护中的事件责任进行界定,对于经费保障措施要加以明确。特别是对于道路日常养护、小修、大中修等要进行清晰界定,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并明确相应的支出主体,保障参与企业的稳定与积极性。

(三)加快市场化运作。道路养护目前人员臃肿,改革举步维艰,许多地方的养护队伍生存困难,对于道路养护所涉及的市场化运行问题,要采用市场化转型的办法加以解决,提高养护效益。

四、推进公路养护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建议

在明确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之后,围绕战略目标实现内部管理的转型升级,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是今后公路养护业改革的关键。通过以上事业单位的转型,加之传统养护参与单位,都必须解决新时期、新常态下,企业如何打造在养护市场中分一杯羹的核心竞争力。

(一)机制转型,做好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

组织架构是战略实施的基础,其调整应该遵循“一个适合,四个接轨”的原则。一个适合就是要适合企业本身的属性特点,符合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要求。四个接轨,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一是与战略接轨,根据战略目标来设置机构,定位职责,支撑战略实施;二是与市场接轨,能快速、高效、准确地反应市场;三是与施工一线接轨,与工程项目生产组织形式和管控模式接轨;四是与企业实际状况接轨,不唯理论,考虑可操作性。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高管人员选聘等方面下大功夫,进一步提高效率,释放活力,做到蹄疾步稳,务求实效,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二)结构转型,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公路承受较大的交通负荷,路况不断变化,其养护作业多样且技术复杂,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走养护科学化、规范化之路。

一是要理清总部和项目的权责关系。项目法管理运行多年,从最初的完全授权到近几年的总部强化管控,不少企业都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改进。而且,公路、投资、设计、施工等业务都有各自不同的管理规则和模式,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根据新的业务梳理,理清两层、甚至三层机构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既充分调动各层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实现规范管理和有序管控。二是深入研究项目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项目是施工企业的基础,应分门别类,形成统一规范的项目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从“能人驱动”向“系统驱动”转化,实现标准化管理。

(三)整合优化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前经济形势纷繁复杂,企业要思考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围绕核心竞争力来构建商业模式,在市场上取得独特地位。

一是根据战略转型目标,储备和配备人、财、物等关键资源。二是加大技术研究,攻克新业务的关键技术。三是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业务联合能力。未来的市场更需要全产业链,全方位的专业服务,施工企业应立足自身,放眼全局,创新商业模式,通过联合投标、战略合作、股份合作等各种途径,集成各方优势,提升发展层级。

(四)以融合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必须更加紧密关注行业内外的创新趋势,将企业创新和大众创新不断融合。最核心的是制度创新,通过打破垄断、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公路养护行业的门槛来激活民间资本。选取综合实力强、信用等级高、具有PPP运作经验且报价合理的企业参与PPP工作,用超越线性思维、网络化的思维,把更多的资源、智慧融合起来,为转型升级服务。

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公路养护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行业,如何提升养护服务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公路养护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