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当代 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罗昌兴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制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目前建筑行业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其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结合当前这类建筑建设的实际情况,可知其对于科学的设计方式依赖性较强,需要注重不同设计策略的灵活运用,确保装配式建筑设计有效性,提升其实践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基于此,为了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为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加精准信息,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提供些可参考性的借鉴。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要点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注重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有利于提升其设计水平,促使其实践应用中能够达到现代城市建设要求。从设计模式上看,装配式建筑设计是由面向现场施工转变为面向工厂加工和现场施工结合的新模式,新模式的调整有利于将施工阶段的问题提前至设计、生产阶段解决,从而更有效的高设计及施工质量。因此,我们在运用不同的设计策略时,需要充分地考虑装配式建筑设计要求及功能特性,增强设计策略适用性,满足装配式建筑设计要求。同时,应对基于不同设计策略作用下的装配式建筑实践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各设计策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1、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各阶段中的应用及作用

1.1设计策划阶段

设计单位需对项目的实际规模、具体定位、建设目标、施工环境等内容进行深入考察了解,全面而科学的制定相关技术路线、制定完整的方案,为开展后续相工作提供设计依据。

1.2方案设计阶段

将前期所形成的相关技术策划作为依据,对立面与平面设计方案进行制定。立面设计方案要考虑构建生产加工所呈现出的可能性,并依据装配式建筑特点和具体建造方式,开展多样化设计以及个性化设计。平面设计方案要在有效保障装配式建筑各项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遵循“多组合、少规格”的原则对预制构件进行设计,并尽量增强住宅套型的标准化设计。

1.3初步设计阶段

对协同设计进行加强。在设计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类专业所具备的不同技术要点,严格遵循规范条例,对建筑底部相应的现浇加强区的具体参数进行确定。同时,要优化预制构件的具体种类,并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对设备管线进行预留和埋设。另外,要针对建筑经济性实施科学的专项评估,深入分析成本投入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科学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1.4施工图设计阶段

依据初步设计阶段所制定的相关技术措施,对施工图进行设计。生产企业要对各类设计参数,诸如预制构件、设备设施以及内装部品等进行准确提供。各专业要将设计参数作为依据,在设计施工图的过程中,对各专业相应的预埋预留方案进行充分考虑。另外,要由建筑专业综合考虑并实施完成存在于建筑连接点位置的各类设计事项,诸如防水防火设计以及隔声设计等。

1.5构件加工图设计阶段

加工制作预制构件的企业,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协作配合,对预制构件相应的加工图纸进行科学设计。若情况需要,应由建筑单位对预制构件相应的尺寸控制图进行提供。不仅要对临时的各类固定设施相应的安装孔进行预埋预留,并对现场安装以及生产运输过程中所需的吊钩进行考虑,还要对预制构件相应的门窗洞口以及机电管线等进行精确定位。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

2.1规划设计要点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对其住宅单元进行规划设计,要对各项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诸如住宅单元间距、退线以及通风采光等进行有效满足。在此基础上,对套型模块相应的组合规划设计实施科学优化和合理选用。要秉承经济合理,并确保安全的原则开展施工,并提前考虑和统筹策划施工组织的具体开展流程,确保各道施工工序链接的有效性,有效保障施工效率。在实际施工中,对预制构件进行吊装,要将预制构件运送至吊塔相应的覆盖范围内。这就要求在总平面设计中,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对预制构件的运输通道进行科学设置。在临时堆场上对各类预制构件进行临时堆放,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置预制构件的实际堆放面积和具体堆放位置,并适当选择吊塔吨位及其大致位置,并依据施工方案,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吊塔位置进行最终确定。通过上述措施,增强对预制构件运输这一环节控制的精确性,有效提升施工场地实际使用率,增强施工组织工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2平面设计要点

要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要优化套型模块的具体种类和实际尺寸,增强住宅预制构件及内部装饰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对配套与住宅产业化的相关应用型技术进行科学完善和有效加强。

一方面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投入的有效降低,另一方面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对布局方式进行选择,要优先对大空间布局进行选用,并统筹规划和科学布置承重墙以及管井的具体位置,增强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对套内各功能空间相应的分区布局进行明确,并合理对结构进行选用,有效减少套内存在的承重墙体。

2.3立面设计要点

灵活地对各类外墙组件进行组合,彰显建筑立面效果。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门窗、混凝土预制组件、空调板以及外装饰组件等外墙构件,能实现对装饰效果的充分发挥,外门窗要实现对通风采光要求的良好满足,并对窗口大小、窗口比例等进行科学调整,并选用适宜的窗框形式,对设计方法进行科学应用。对阳台、空调的实际形状和具体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增强建筑立面呈现出的可变性。借助各类装饰组件,增强立面设计的多样化效果。

2.4专业协同设计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实际规模和具体布局要有效满足抗震设计的各项要求。要遵循“多组合、少规格”以及“简化连接”等原则对预制构件进行设计。应采用直上直下的方式对各类垂直构件,诸如承重墙、柱等进行连接,应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将门帘洞对齐排列,并避免采用转角窗。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对公共区域相应的垂直管井的具体空间位置、实际大小以及共享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并尽量将垂直管井设置在检修便捷的相关位置。应秉承相对集中原则对横向管线进行设置,并有效减少交叉。在公共区域相应的管井内部,对供暖系统各类控制部件,诸如控制阀等进行设置,对于室内采暖管道,要对之实施独立循环的设置。若客厅、卧室等空间对分体型空调设备进行使用,要对相应的安装位置进行预留,并对预埋件进行设置,对空调各类设备以及空气管的具体位置和相应方向进行确定,对排风管道的具体位置和实际大小进行确定,对配电箱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全生命周期中,装配式思维的引入推动着设计、施工、构件加工等各阶段的技术变革。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的思维融入重新建立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必将成为装配技术转变及发展必要的思维理念基石。作为最重要的设计主体,在进行实际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各项原则,把握好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各个方面因素也要进行综合考虑,并控制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性能、防火性能和防水性能等。同时,设计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并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训,掌握了解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和要点,从而做到对资源的良好优化配置,为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更符合地域性、实用性、更具有操作性提供主观的保障,也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绿色环保、生态有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推动。


参考文献:

[1]刘道华.浅谈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J].江西建材,2016(16).

[2]王伟男.当代集装箱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