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空间规划编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空间规划编制研究

陈卓

盘锦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盘锦市 12401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国家给予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需要深入分析当地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经济基础以及自然环境,做好乡镇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乡村发展的经济类型、土地的使用功能性,研究相关的振兴发展策略,极大程度上提高乡村振兴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镇空间规划;编制;策略

引言: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解决三农问题。近几年,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也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镇的空间规划工作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空间规划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前提,用途管制的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分析理解空间规划的实际内涵,思考乡镇空间规划的思路与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服务。

  1. 乡镇空间规划编制的价值分析

乡镇空间规划编制主要是针对某一个空间范围内,对各类资源进行详细划分,并且将这些资源合理利用起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目前,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之下,乡镇空间规划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的同时,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更需要考虑当地人文自然环境协同发展。

既要保护自然,又要发展经济,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对于乡村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空间规划通过可持续性的土地资源利用,提高乡镇发展的经济收入,科学完善的空间规划体系,可以提升特定区域内的资源利用效果,推动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最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乡镇空间规划已经得到了重视,各级政府、单位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合不同乡镇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空间规划体系,加快乡村振兴发展。

  1. 乡镇空间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地方特色不突出

我国乡镇地区在实行空间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技术引入比较晚,很多规划设计人员在未充分了解当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之上,就直接进行空间规划设计,导致制定的相关规划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发展情况,没有突出地方特色。同时,部分乡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很大一部分空间规划编制方案落实不到位,这不符合乡村振兴的基本战略规划要求。空间规划编制没有把握住当地的核心要素,没有突出地方特色,与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都是导致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1. 乡镇村民参与度不高

乡镇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乡镇经济发展主体——村民。在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设计人员、实施主体、需求主体之间都应该保持一个相互联系的状态。目前,从实际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部分乡镇村民参与度比较低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乡镇空间规划的目标主要在于促进乡村布局优化,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村民生活的舒适性、便捷性。如果在乡镇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缺少村民代表的参与和村民提出的意见,就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比如设计内容不符合当地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违背多数村民的意愿,就会造成规划内容实施难度大,规划的实际指导作用也不能体现,不利于我国的乡村振兴发展。

  1. 空间规划编制标准不统一

由于各地的乡镇在编制空间规划过程中,都以自身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出发点,在实施的方面缺少规范管理和系统性管理,进而导致部分乡镇地区的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出现不统一的现象,包括编制的形式、编制的内容、编制的深度、编制的参与人员等,这些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都容易造成空间规划上面的各种矛盾,导致空间规划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开展,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也不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的初衷。

  1.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空间规划实施路径

在我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为了提高乡镇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资源利用效率,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其一,编制规划工作开展前,必须要明确基本的战略目标以及实施步骤,为空间规划编制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和指导方向,确定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同层级机构的权限和职责,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将其责任制度落实下去,提高工作的效率。

其二,在空间规划实施技术路线方面,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村民的意愿,尽可能以村民为发展的根本,规划和建设出符合村民生活习惯的基础设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明确空间规划的技术路径,解决在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并且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大数据平台,收集村民的意见反馈,结合实际规划建设情况,做好调整工作。

其三,空间规划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基本的重点,从实施管理条例化着手分析,制定规划要点,明确各个区域内部的功能大小、位置资源分布特点,并且制定好相关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布局,让每一个居民都可以体会到规划带来的舒适性、便捷性。

其四,在乡村资源规划中,需要明确空间规划工作要保护和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开展相关的旅游产业、助农产业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其五,空间规划需要根据村庄特点完成自身定位,分析乡村的资源以及未来规划的方向,确定乡村的类型,强调乡村振兴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相互协调,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坚决不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做到稳扎稳打,稳步前进的方针政策。在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方面,需要坚持党领导农村的基本原则。响应乡村产业发展机制,编制区域产业发展专项计划,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主要的做法包括强化产业园区以及城镇空间的融合发展,强化土地空间的用途管制,形成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的和谐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出区位、交通、山水、人文之间的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充分发挥特色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依托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创新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之下的一个实施基础,做好空间规划编制,提高当地的资源利用效率。挖掘资源的社会价值,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便捷性,合理做好乡镇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与落实。


参考文献:

  1. 邢晓芹, 范海娇, 鲁丽波,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空间规划编制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7(8):7.

  2. 白程予.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规划建设研究[J]. 建筑发展, 2019, 3(10):2.

  3. 刘人龙. 辽宁省乡村振兴的空间规划方法探索——以沈阳市镇域"多规合一"工作为例[C]// 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学术会议.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