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效果探讨

高月华

黑河市爱辉区妇幼保健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2月~2021年6月收治小儿川崎病患者61例设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治疗研究,以分层随机法原则分组,患儿均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参照组(n=31)取常规剂量治疗,试验组(n=30)取大剂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细胞免疫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前患者炎症因子、细胞免疫指标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试验组治疗后IL-6、CRP、CD8+较参照组均下降,CD4+、CD4+/CD8+较参照组均升高,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就治疗剂量而言应依据患者病情进展严重程度弹性调整,确保治疗有效。

关键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小儿川崎病;临床效果


小儿川崎病是儿童常见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临床疾病,婴幼儿较高发,少数患儿为学龄儿童,发病症状以高热、结膜炎、淋巴结肿大为主,可由血管炎症进展累及心脏冠脉结构,诱发冠状动脉瘤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丙种球蛋白是小儿川崎病临床主要治疗药物,对患儿全身血管炎症抑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冠状动脉损伤缓解具有积极意义,但在临床治疗剂量方面则存在较大争议,需在临床研究基础上明确不同治疗剂量临床应用效果[1] 。因此,为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2月~2021年6月收治小儿川崎病患者61例设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治疗研究,以分层随机法原则分组,患儿均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参照组(n=31)取常规剂量治疗,试验组(n=30)取大剂量治疗。

参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0.5~7岁,平均(3.75±1.02)岁,病程(4.57±1.26)d;试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0.5~7.5岁,平均(4.01±1.05)岁,病程(4.59±1.31)d。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符合AHA协会川崎病临床诊断指征;(2)家属明确治疗药物后确认患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2)丙种球蛋白禁忌症者;(3)脱离研究者。

2方法

患儿均在阿司匹林、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配合丙种球蛋白临床治疗。

常规治疗剂量为400mg/kg·d,1次/日,连续治疗5日;大剂量为2g/kg,静脉滴注,滴速为20~60滴/min,仅给药1次。

3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细胞免疫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

4统计学方法

以(61a0513433ee0_html_a11b20ab9e05d1ba.gif ±s)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以(n,%)表示定性资料,行61a0513433ee0_html_97a3a46de3114f50.gif 检验,经SPSS26.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组间差异性统计分析后,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5研究结果

5.1炎症因子、细胞免疫指标对比

较参照组,试验组治疗后IL-6(24.82±3.51)ng/ml 、CRP(39.08±4.21)mg/ml、CD8+(18.62±2.14)%均下降,CD4+(45.08±4.85)%、CD4+/CD8+(2.19±0.32)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炎症因子、细胞免疫指标对比(61a0513433ee0_html_a11b20ab9e05d1ba.gif ±s)

组别

时间

IL-6(ng/ml)

CRP(mg/ml)

CD4+(%)

CD8+(%)

CD4+/CD8+

参照组

(n=31)

治疗前

45.52±5.61

89.05±4.21

26.05±4.21

29.51±4.25

0.87±0.05

治疗后

35.02±3.45

58.25±5.46

32.05±5.19

24.08±2.62

1.43±0.35

试验组

(n=30)

治疗前

45.54±5.58

89.87±4.19

26.08±4.29

29.55±4.24

0.89±0.06

治疗后

24.82±3.51

39.08±4.21

45.08±4.85

18.62±2.14

2.19±0.32

t(治疗后)


11.4458

15.3204

10.1232

8.8974

8.8426

P(治疗后)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2治疗有效率对比

较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参照组

31

10(32.26)

14(45.16)

7(22.58)

77.42(24/31)

试验组

30

12(40.00)

17(56.67)

1(3.33)

96.67(29/30)

P





0.0261

注:N<40,行Fisher精确检验。

6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较参照组,试验组治疗后IL-6(24.82±3.51)ng/ml、CRP(39.08±4.21)mg/ml、CD8+(18.62±2.14)%均下降,CD4+(45.08±4.85)%、CD4+/CD8+(2.19±0.32)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2)较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临床研究指出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可对免疫细胞进行积极负反馈作用,从而实现对细胞免疫功能的积极纠正,缓解自限性血管炎症症状,且对患儿发病期间部位侵入微生物毒性具有积极缓解作用,故可在用药后使患儿病症实现缓解,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常规剂量治疗实施需在用药一定周期后逐步发挥症状缓解作用,对重症患儿或无法快速发挥药效,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实施则可在冲击治疗下快速纠正患儿病理症状,降低冠状动脉血管累及风险[2-3]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就治疗剂量而言应依据患者病情进展严重程度弹性调整,确保治疗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晓成.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2021,11(6):49-50.

[2] 武瑞娥.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1934-1936.

[3] 谭雪松,张太海,罗红平,等. 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河北医药,2021,43(15):2334-2336,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