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PDCA 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紫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省深圳市 518101

摘要:目的 针对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方法:在医院新生儿科中选取200例,通过采用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后,对新生儿科病房中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治疗技术以及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技术、输液时静脉渗透发生率的具体落实状况进行分析。近年来医护人员不断提升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质量,对于PDCA的循环实施前后新生儿护理质量的评分状况进行对比,同时根据这200例患儿家属对PDCA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新生儿科在护理管理、基础护理、治疗技术、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技术及其输液时静脉渗透发生率这几方面的改善情况比较显著,同时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而这提升有显著的效果,对于PDCA使用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婴儿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结论为(P<0.05)。结论:在PDCA这一项目实施后可以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有长期有效地提升,这更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关键词:PDCA循环;新生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PDCA这一模式又被称为“质量环”,它是一种通用的管理方式。第一次提出PDCA管理模式是在1930年,后来于1950年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Heart将PDCA的管理模式进行实施。PDCA的步骤为:①根据客户的需求点以及单位的策略提供相对应医疗流程;②流程的实现(根据病症需求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③检查(根据单位政策,建立的目标以及产品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测并报告最终检测结果);④(行为):采取有利的政策与措施,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工艺水准。若检测出来的结果无法将问题解决,则废弃这一方式转入下一个PDCA解决。以上四点不是同时进行,而是一个流程,一个循环,解决所面临的护理问题,未能进行解决的护理问题则转入下一个周期的PDC循环循环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在医院选取200例新生儿住院患者作为PDCA护理方案的病例,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于整个护理护理流程都要细心、认真,同时要观察在对新生儿住院患者进行PDCA护理前后,以及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PDCA护理前后,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整个护理流程满意度有何差异,护理人员要及时分析家长的建议及满意度可以有效将护理质量提高,避免在患儿身上发生不良事件尤为重要。

  1. 方法

(1)制定计划(plan)

第一步是着急护理人员召开会议,通过会议说明护理中极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负责人员应该将重点放在新生儿科的护理质量是否合格以及感染病患者以及感染病毒是否已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样才可以根据新生患儿中的感染源将病毒以及传播途径做到有效控制,为PDCA计划提供重要依据。护士长则会根据这些统计好的数据制定本季度及年度的最终目标,制定全新的儿科护理计划,这将成为本年度、季度直至月度的重点工作计划,会议期间有效注意会议质量,告知所有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的把控,建立科学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方案的稳妥性以及可实施性。

(2)实施计划(do)

首先,单位的培训人员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护理工作,综合指出护理的标准、季度计划、年度计划以及护理工作这一工作的最终目标,有效将工作重点安排下来,以确保所有的护理人员对以上几点都已熟悉并且在参与计划的整个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纰漏。其次,通过有效检查控制护理质量,通过检查从基本情况中发现平日里易疏忽的问题,在会议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馈与讨论,解决问题。在此期间,医院更是加强了对病房护理质量的管理,从而促进护理人员的参与,加强医护人员提升护理质量的意识。对医院、患者以及患者家人而言护理质量无论是从哪一方面看待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3)检查

检验最终目的还是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水平的质量检测,根据护理的质量标准来区分护士和护士长检查的重点是在病房的护理质量方面,分析护理质量薄弱以及质量缺陷的原因,对于护理过程中的失误及时进行改正,这需要培训人员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质量控制检验是指在检验过程中,按照护理质量的标准对护理质量的检查进行评分记录,以此对各个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4)处理

在对已存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研讨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出现。对于相应的问题及其原因,每次例会都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研讨出有效的整改措施,进而对于下一个PDCA管理周期来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时间控制。

  1. 结果

(1)PDCA实施前后新生儿护理质量评分差距

在护士为新生儿采用了PDCA循环护理前后,护理人员对病房管理中新增的儿科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治疗技术以及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技术及其输液时静脉渗透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在进行比较前后,这中间的数据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更为护理工作与PDCA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表1 实施前后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阶段

病房管理

基础护理

治疗技术

消毒隔离技术

输液时静脉发生率

实施前

192.75±0.72

198.95±0.94

195.56±1.08

196.57±1.38

190.32±0.93

实施后

198.45±1.47

204.35±1.57

198.69±1.32

198.63±1.31

198.75±1.23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DCA护理管理采用后,新生儿患者家人对于护理满意度高于PDCA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实施PDCA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

阶段

例数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度

实施前

100

20

68

12

80

实施后

100

8

76

16

92

P值





P<0.05

  1. 结论

PDCA护理管理方式是医学界管理方式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医学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可作为长期提高护理质量的科学方案,这同时也说明质量管理教授对质量管理这一块需要研发更多有利的应用程序及方案,这里面包含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操作这四部分,这完全符合PDCA的实际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护士长应根据年度的终极目标,重新制定一个儿科护理方案,年度月度护理实施计划以及本月和本季度的重点工作内容及安排;同时在征求所有成员的意见下有效控制会议进度与质量;在会议中根据各位成员的意见建立科学、完善同时符合医院实际护理需求的护理模式,以确定所推行的护理措施与方案可行。在制定出新的护理方案与措施后要以检测质量的方式在新方案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PDCA的使用使得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病房中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治疗技术以及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技术及其输液时静脉渗透发生率进行了具体分析以及质量提升,PDCA有效提升了新生患儿的家庭护理满意度,这也大大提升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专业水平,同时改善了医患关系。PDCA护理模式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在新生儿护理中有显著成果,值得从业人员借鉴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林书文.基于白板深度应用的高中地理常态课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6):24-25.

[2]吴晓芳,唐云飞,华玲玲,顾小娇,乐玉珍,黄梦玲.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2):62-6.3

[3]陈慧.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19(24):203.

[4]刘晓庆,黄国双.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9,37(0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