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弟子规》与中小学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传承经典《弟子规》与中小学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姚胜文

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学区管理委员会,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传承经典《弟子规》与中小学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在新时代有着积极的育人意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关键,家校携手、合力育人是保证。结合时代要求,衔接古今,赋予传统经典《弟子规》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关键词弟子规;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弟子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它具体列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修身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弟子规》第一个纲目就是从“入则孝”开始,从孝敬父母到尊敬师长,从友爱他人到感恩社会,从自律自省到诚信宽容,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其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浅显易懂,易于中小学生背诵、理解和践行。作为传统经典,在新时代对《弟子规》的传承创新有着积极的育人意义。传承经典《弟子规》与中小学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是思政教育融入其他人文素质课程的大胆创新。

一、以身作则,做先生先做学生,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教好,教师必须自己先学好。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先做到,因为天下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是“言教”,而是教者自身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有家国情怀,要有传道情怀,要有仁爱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和社会,用堂堂正正的人格感染学生,自觉做到修身修为,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应该成为思政教师自身素养的追求目标。

学校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教师做好学习《弟子规》的培训工作。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对《弟子规》的解读都是教师学习经典的很好选择。授课教师更要认真学习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通过学习,老师们从思想深处领会到《弟子规》的精髓和新时代对学校思政教育的相关要求;通过专题教研,探索传承经典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通过集体备课、示范授课,增强教师以传统经典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能力。

二、衔接古今,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比如说,“入则孝”中的句子“父母责,须顺承”,并不是说对父母的责备、责骂甚至责打,一味地顺从承受。而是强调假如自己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诲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同时要把“曾参受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让学生明白学经典要灵活,要懂得权变。再比如学习“亲有疾,药先尝”,教师必须告诫学生不要按表面意思理解,而冒失尝药,而是要以一颗赤诚的心去关心照顾生病的父母。

结合时代要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学习“入则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之爱,思考为人子女如何回报父母之恩。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我国国土辽阔,物产丰富,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生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实现由爱亲到爱国、爱党这一情感的启蒙。学习“亲所好,力为具”,让学生明白疫情期间响应祖国母亲的号召,不扎堆、勤洗手、戴口罩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行为;学习“勿畏难,勿轻略”,讲述塞罕坝造林、红旗渠开凿、抗震救灾等感人事迹,使学生感受艰苦奋斗、不折不挠的精神;学习“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三、知行合一,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

知行合一,知是前提。为了让孩子们更易理解《弟子规》360句的句意,在“出则弟”的教育课堂上,可以采用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 “ 路遇长,疾趋揖” “人问谁,对以名”等句的意思。在“谨”的教育课堂上,由“缓揭帘”延伸做一做“缓推门”“轻放物”。在教导“立端正”时,联系站队,升旗仪式的站姿;在教导“宽转弯,勿触棱”时,联系在走廊内、楼梯上的行走要求;在教导“置冠服,勿乱顿”时,联系玩具、书本用后归位以及卫生角清扫工具的摆放”等等。在“信”和“泛爱众”的教育课堂上,可通过主题故事会、专题讨论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知行合一,行是关键。根据《弟子规》360句内容,教师和学生可共同制定出相应的力行要求, 比如“吃饭、入座、行走时,我要让长辈先走,自己跟随在后” 这就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力行要求;“别人正在忙碌的时候,我不会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不会说些闲话,以免增加他的烦恼和不安”这就是“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的力行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小学阶段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重点践行内容。“入则孝”“出则弟”是低年级重点践行的内容,“谨”“信”是中年级重点践行的内容,“泛爱众”“亲仁”是高年级重点践行的内容。

四、活动促进,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要以多层面、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促进传承经典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弟子规路队诵读活动”“弟子规知识竞赛”,促使学生真正将经典诵于口,明于心。结合“入则孝”的学习,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节点,组织学生参加民俗活动、网上祭英烈、走进敬老院等系列活动。结合“出则弟”“谨”“信”及“余力学文”的学习,以推荐评选“新时代好少年”为平台,评价和选拔勤奋学习型、助人为乐型、诚实守信型、见贤思齐型等好少年。能够做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是内省进取型好少年的评选标准;慎言会言型的好少年知道“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通过培养树立少年儿童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 “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积极争当时代新人”生动局面。

结合“泛爱众”“亲仁”的学习,通过学雷锋主题班日、主题队日和主题演讲等,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增强志愿服务意识。围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文明校园创建等,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文明交通劝导、大手拉小手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社区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亲情关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五、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弟子规》的育人功能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想培养孩子孝顺、有礼貌的美德,父母就要先努力成为一个孝顺、有礼貌的人。如果家长不是以身作则,那会怎样呢?比如,学校里老师教孩子“事虽小,勿擅为”,老师告诉孩子像丢垃圾、随地吐痰这样的事虽然是小事,却是不应当做的;教孩子“居有常,业无变”老师告诉孩子平常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可是,假如孩子见到自己的父母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平时的生活颠三倒四,不能做到居有常,那我们的教育效果就会是这样的: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双休日的家庭教育,最终的教育结果很可能等于“ 0”。

所以,为了让学习践行《弟子规》教育活动更有实效,学校可以召开《弟子规》学习动员大会,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倡导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弟子规》,让家长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班级微信群,家长、老师交流互动,及时沟通信息。学校还可以通过网页、微信公众号,面向家长开办《弟子规》教育专栏,展示学生的践行风采等等。在学习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会让家长和老师们感动、欣慰、深思,老师和家长把这些难忘的点点滴滴用手中的笔在“班级践行《弟子规》家校联络簿”上记录下来作为孩子成长的足迹,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D].人民出版社,2019,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8.

[3]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2020,12.

[4]翁铁慧.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D].人民出版社, 2020,6.

[5]蔡礼旭.细讲弟子规[H].华艺出版社,2007,11.

[6]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J].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8.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 “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200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