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徽商文化为核心的徽州文化资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以徽商文化为核心的徽州文化资源研究

李玉庆

襄阳技师学院 湖北襄阳 441021


摘要:徽州特有的地理及人文环境孕育了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徽商文化是古老的徽州大地上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徽商文化为核心,探讨徽商文化及与它一脉相承的徽州文化资源。全文包括徽商文化,徽菜,徽派建筑三大方面。本文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历史,成就,地域特点等及徽商文化对后两者的影响,展现徽州文化资源的风采与魅力。

关键词:文化资源;徽商文化;徽菜;徽派建筑。


徽商

徽商,作为本次研究的主线,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成就。许多徽州文化,都因徽商而起,或因徽商而发扬光大。作为一个外地人,徽商给了我一个探索徽州文化的良好切入点,让我看到徽州文化独特的魅力和特别的群体对文化的影响与传播。

先从徽商的历史谈起,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徽商有许多“花名”,像徽州商人、“徽帮”、新安商人。徽州人在很早就开始经商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徽商主要经营盐、典当、茶叶、木四大行业,当时在江南流传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徽商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帮之一。

而徽商的经商特点,也是徽商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徽商有着贾而好儒的特点,徽商们往往是官、商一体。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 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院,开学堂,办试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商对儒与商的看重。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他们不仅在做实业,更在注意着人才的发展,他们也坚守着商人的本分和精神,这让他们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好评如潮,也为其对徽商文化的发扬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徽商的研究,我对这一形象也越来越敬佩。忠于自己的职业,又不忘做人的本分,更肩负起了发扬与传承家乡文化资源的重任。徽商文化之精髓,应当是我们共同学习的。

徽菜

跟着徽商走街串巷的,少不了徽菜。徽商心系家乡,便把家乡菜带到各个地方,发扬的同时吸收其他菜系的精髓,使徽菜发扬光大。

徽菜是怎样的概念呢?徽菜菜系又称"徽帮"、"徽州风味",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根据2009年出版的中国徽菜标准,正式确定徽菜为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五大风味,沿江菜、沿淮菜、皖南菜的总称。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现黄山市,江西省婺源县,以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组成),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由于明清徽商的崛起,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

徽菜在做法上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讲究用油用色而重火功,善于保持原汁原味。讲究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炖及熏、蒸菜品而闻名。徽菜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徽州毛豆腐、红烧臭鳜鱼、火腿炖甲鱼、腌鲜鳜鱼、黄山炖鸽都是它的代表。同时,徽厨还吸取各帮烹饪技术之所长,样样烹饪入味。发展出了全家福、凤还巢、炒鳝糊、杨梅丸子等佳肴。连菜中都有兼容并包的精神,难怪其这么美味与闻名了。

徽州人在全国各地开设徽馆达上千家,仅上海就有140多家,足见其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徽菜,不仅仅是菜而已,更蕴含着徽州的人杰地灵,反映着徽商文化与之密切的联系,徽菜养育了徽商,而徽商把徽菜文化发扬光大。

徽派建筑

徽州不仅徽菜出名,徽派建筑更是闻名四海。独特的构造与设计,徽派建筑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中徽商文化的影响,也是功不可没的。

徽派建筑是中国汉族传统建筑中的一支流派,是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以民居、祠堂、牌坊最为著名,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中有许多蕴含地域特色的瑰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其中,我也看到了徽商的影响与作用。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这种建筑,最早的主人大多是徽商。高高矗立的马头墙隔断了邻里间的视野,对于低调的徽商而言,安全和隐私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徽州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一种地方传统雕刻艺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地方传统雕刻工艺。它在徽州的出现,与徽商也密不可分。第一,徽商巨贾光宗耀祖,为了回报桑梓同时也为了叶落归根、光宗耀祖,他们有财力、有欲望在家乡修祠堂、树牌坊、建宅第、造水口,也有足够的财力和雅趣用于精雕细刻,以尽显其豪华富贵之气势,徽州三雕应运而生。第二,精雕细刻,变相越限。在“重农抑商”的时代,徽商心态始终处于压抑窘境,一方面想借此大兴土木之机大肆张扬些微释放,但另一方面又限于礼制法规不得超越限制,于是只得将财力、精力和发泄欲全部花在精雕细刻上面去,来个变相越限,照样辉煌壮观。

徽商影响着徽派建筑的设计,等级与结构。因为他们独特的追求,才孕育了如此精妙的设计与特别的风格。我从这独具匠心的设计中,看到了徽州文化的特色,看到了徽商文化的影子,也看到了徽州这块宝地的风土人情。

结论

通过对文中几个文化资源的历史,地域特点及成就的了解,对徽商文化和它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的了解,我们看到,徽商文化,作为徽州独有的文化资源,影响着徽州其他文化资源的产生与发展,促进着徽菜,徽派建筑的繁荣。他们之间密不可分,共同创造了徽州灿烂的文化历史与成就。徽州,也因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而变得灿烂而令人向往。这些文化,蕴含了历史,蕴含了地域特色,蕴含了风土人情,也蕴含了宝贵的人生哲理。我一定会去真正感受这独特的文化,感受徽州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廷元, 王世华. 徽商—徽州文化全书[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2] 邵之惠,洪璟,张脉贤. 徽菜—徽州文化全书[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3] 朱永春. 徽派建筑—徽州文化全书[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4] 朱万曙. 徽州戏曲—徽州文化全书[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