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教学中美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小提琴教学中美学分析

孙菲然

(潍坊学院音乐学院 山东潍坊 26102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精神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行业的发展。现今,小提琴教学作为一门音乐艺术课程受到家长和年轻人的追捧,小提琴是音乐美学的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学习小提琴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对于美学的认知是学习小提琴的基础,一名学生想要真正理解小提琴中的音乐艺术,不仅需要熟练的演奏技巧,同样还必须拥有个性化的美学思想。因此如何将美学思想渗透入小提琴课程教学中是当下小提琴教师的热门研究话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小提琴教学中融入美学思想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将美学思想融入小提琴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士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美学;分析;

  1. 引言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其教育目的是引发人们对于“美”的思想,形成属于自身的独到审美观念和思想[1]。美学思想往往体现在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中,与艺术学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在提高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演奏质量的同时推动自身发展。我国各高校在西方音乐潮流的影响下早已开设了小提琴教学课程,且已经有了一套较为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小提琴人才。然而现阶段我国小提琴教师在进行小提琴课程教学时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学习曲目较为单一、过于注重演奏技巧以及缺乏个性化的教育等。许多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小提琴教学,没有意识到小提琴的教学目的是塑造学生对于美的欣赏和追求,从而导致学生缺乏音乐创造力。小提琴教师要正视小提琴教学面临的困境,加强学生美学修养的培养,积极探索在小提琴教学中渗入美学思想的有效路径。

  1. 小提琴教学中融入美学思想的必要性

小提琴是一门阐释音乐美学的乐器,在创作和演奏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散发着琴手的美学思想[2]。学生在学习小提琴初期自然不会有过高的美学境界,许多学生只具备基础的美学认知,自身的美学思想不够成熟,谈及小提琴的演奏水平更多的是以技巧的难度、演奏的准确性等技术层面切入。部分学生参与小提琴课程学习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小提琴技术,对于如何提升的自身的审美水平以及为何要有自身独特的美学思想大多一知半解,难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我国的小提琴教学模式也是造就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为孩子报名艺术班,让孩子学习小提琴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未来能进入音乐专业相关院校深造[3]。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许多教师已经难以对每个学生做到面面俱到,通过会采取统一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但小提琴的本质美学属性要求学生有各自的差异性,这导致统一模式下的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容易造成学生美学思想、技巧趋同化,从而丧失学生各自独特的美学思想。与此同时,小提琴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曲目练习,基础的小提琴练习曲目都是固定,虽然能有效为学生打好基础,但长期反复的练习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从而影响小提琴教学效果。而在练习过程中渗入美学思想可以有效缓解练习中的枯燥感,让学生深入理解乐曲创作者的美学思想或者以个人审美理解重新演绎练习曲目,产生一首曲目不同韵味的成效。

  1. 小提琴教学中融入美学思想的有效策略

3.1感知文化思想

音乐是文化思想的优秀载体。小提琴亦然,小提琴艺术作品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创作者在各类思想文化的浸润和碰撞下创作而成,渗透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通过小提琴艺术作品被人们传播、交流和借鉴,被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又催生出一批又一批新的文化思想。教师在进行小提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灵魂,将小提琴作品与国家、社会、民族的思想文化联系到一起,使学生与乐曲中的文化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加深学生对小提琴作品的理解。

3.2渗透个人情感

音乐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形式。优秀的小提琴手在演奏乐曲时往往会带去自身的个人情感,通过纷繁复杂的小提琴技巧产生丰富且精准的音调,让听众通过乐曲感知琴手的情绪内核,走进琴手的内心世界,使得整个演奏过程兼具听觉美和情感美。因此无论是创作者对于乐曲的编排、创作、演奏,还是听众对于小提琴演奏的欣赏都会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情感。这种个人情感同样也是小提琴手创作的动力来源。在小提琴教学中,学生不是一遍又一遍标准地演奏乐曲的机器,而是要成为一名能在演奏和创作中融入自身情感的独立小提琴手,学生不能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情感和美学思想,也不能对创作者的美学思想奉若圭臬,而是要有对作品独到的理解和个性化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小提琴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小提琴知识和技能,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情感,将自身个性化美学思想体现在演奏和创作中。

  1. 结论

综上所述,将美学思想融入小提琴教学是小提琴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提琴教师要重视美学对于小提琴教学的作用,深入挖掘小提琴课程中的美学价值,创新小提琴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同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美学思想观念,加深学生对于小提琴作品的美学理解,一步步将学生从简单的感官认知拉到情感共鸣的高度,从而充分发挥小提琴教学的美育功能,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演奏风格和美学思想,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璐.小提琴教学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策略探讨[J].明日风尚,2017(20):277.

  2. 匡秋爽.民族艺术经典的音乐美学阐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审美价值再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7,(5).

  3. 王洪生,王侃.论器乐演奏的三种美学原则——以小提琴演奏为例[J].济宁学院学报,2011(02):107-110.


作者简介:孙菲然(1999-),女,山东省潍坊市,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