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补铁法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间隔补铁法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勾曦玲

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间隔补铁法在缺血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经本院研究确诊的8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参照对象,将以上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2例,其中对照组用连续补铁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间隔补铁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间隔补铁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间隔补铁法;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

缺铁性贫血是指患者体内铁含量不足以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引发的贫血疾病,因为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要元素,当人体体内铁元素摄入不足,会出现铁元素吸收量减少、需求量增加,最终导致铁利用障碍或者铁元素丢失过多,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含量减少[1-2]。该病患者一般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心悸、疲乏易倦、面色苍白、口腔炎症、毛发脱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为探究该疾病的高效治疗方式,本次研究选取8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对比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0月-2021年6月经本院就诊8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参照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5-45岁,平均(32.15±2.58)岁,观察组42例,男性12例,女性30例,年龄30-50岁,平均(31.25±2.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后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认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检查均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患者。排除标准:①转铁蛋白饱和度>15%的患者。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的患者。

1.2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均给予硫酸亚铁片口服治疗,硫酸亚铁片(名称:硫酸亚铁片;厂家:山西力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4020446;规格:0.3gx60片/瓶),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0.3g。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维生素C(名称:维生素C片;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1020713;规格:0.1gx100片/瓶)口服,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0.1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连续补铁法(连续用药)治疗,观察给予间隔补铁法(用药1天后需停药1天)治疗,治疗2周(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体内铁元素含量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相对减轻,体内铁元素含量接近正常指标。无效:临床症状加重,铁元素含量不变。记录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患者不良反应分为恶心、呕吐、腹泻三种,记录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腹泻)/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纳入SPSS23.0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以“%”代表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61936101f0626_html_ef1d369bdc1b6a59.gif ±s”代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组间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2

30(71.42)

10(23.80)

2(4.76)

40(95.23)

对照组

42

12(28.57)

20(47.61)

20(47.61)

22(52.38)

X2


15.4286

5.1852

19.9531

19.9531

P


0.0001

0.0228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恶心

呕吐

腹泻

总不良反应

观察组

42

2(4.76)

1(2.38)

3(7.14)

6(14.28)

对照组

42

9(21.42)

9(21.42)

10(23.80)

28(66.66)

X2


5.1258

7.2649

4.4594

23.9153

P


0.0236

0.0070

0.0347

0.0000

  1. 讨论

缺铁性贫血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常由于患者体内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元素丢失过多所致,根据各人体质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根据流行病学显示,该病发病率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好发于儿童和女性人群[3-4]。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新生代谢较快,并且运动量较大,若不注意饮食调解,则会极易导致儿童偏食,最终造成缺铁性贫血。而女性由于在月经期间流血过多,容易造成铁元素流失,又不能及时补充铁元素,因此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对于妊娠期女性来说,需铁量的增加,加上自身肠胃功能紊乱,缺乏胃酸,则会极易影响铁的吸收,最终引发缺铁性贫血。该病患者大部分都会出现皮肤苍白,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勺状甲,需要尽早治疗。补充铁剂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方式,硫酸亚铁可有效促进红细胞成熟和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可促进铁元素吸收。间隔补铁法与补铁法相比,可以更好的保证铁元素的吸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间隔补铁法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张艳.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价值和检出率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9):139-140.

[2]曹宇.缺铁性贫血及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J].当代医学,2021,27(27):161-162.

[3]钟翠玲.多种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4):51-52.

[4]杨辰,周道斌.缺铁性贫血的诊治及铁剂发展历程[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1,19(08):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