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唐明 李欣 李志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 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全球教育信息化大背景的影响下,我国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移动教学平台是指利用互联网,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开展自主、互动学习的教学软件,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载体。本文通过调研目前国内各种移动教学平台功能特点、适用环境、用户满意度、课程覆盖面等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探索出适用于高校工程实践课程的基于雨课堂的智慧实践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可以实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促进工程实践课程信息化建设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具备很高的推广性。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模式;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课程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课程,工程实践教育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是促进工程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依托移动教学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时空的局限,拓展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拓宽互动的范围和程度;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的研究,是对进一步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有益的探索,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将基于雨课堂平台,阐述工程实践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1. 基于雨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特征

目前,移动教学平台较多,要实现与工程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必须考量移动平台选择的合理性,要以该平台是否能够有效地满足工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条件。为此,我们不仅要研究移动教学平台的特征、功能、使用条件,还要具体结合高校工程实践课程性质、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雨课堂的使用不同于其它移动教学平台,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使用便捷。雨课堂与PPT同步开启,教师的每一张幻灯片都能同步到学生手机端,学生在课上、课后都能随时查看课件,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PPT下方点击“不懂”,并反馈给授课教师,从而使授课教师能够清楚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能够实现有效的互动。MOOC、SPOC仅限于线上学习,并且以自学为主,教师与学生无法实现课堂互动,而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是将“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投票” “弹幕”等功能嵌入PPT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在“适当的时间” “适当的环节”发布各项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强大。雨课堂拥有较为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课前,教师可以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预习内容与时长;课中,教师可以使用随堂限时答题功能,使学生听课更专注,下课时雨课堂会将本节课的“优秀学生”与“预警学生”名单推送给教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课后,教师可以从后台数据统计中看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后作业作答情况,包括完成率、正确率、用时等。这种全方位记录的形式将为“教与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工程实践课程中采用雨课堂来提升教学效果,可按照“课前准备-课堂讲授(互动与实践)-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进行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参与度,多环节并举,以保证授课质量。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619342940ee90_html_fe44d71df4228dc2.gif

图1 教学环节设计

  1. 课前预习环节

提前两天将案例及课件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给学生进行预习,提前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前任务中,初步感知本单元的授课内容,大致了解本次课的重点与难点,以便授课时能够实现有效互动并取得更好的效果。以铣刨磨训练为例,课前,要求学生提前了解铣削加工原理、典型设备、典型加工案例及安全防护注意事项等前续知识,引导学生对实践学习的重点进行理论铺垫,通过预习的反馈评价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找到学生的理解薄弱环节,在现场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着重讲解这部分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讲授环节。在课堂讲授环节,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视频资料,使用“雨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弹幕、随机点名、课堂测试等功能开展教

学,将理论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有机融入劳育美育教育进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并逐渐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形成严谨、诚信、守则的职业素养。

3、课后复习与测试

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实践课程的课后分析环节也是解决课时量不足、学生掌握不牢靠的重要方式。雨课堂的功能特征提供了良好的总结模式,可以对学习后的课后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帮助老师快速找到掌握不太好的部分进行强化讲解。教师还可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学生独立完成课后测试题,针对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另外,针对一部分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有余力深入学习的同学,老师也能够通过雨课堂平台给予此类学生更多的知识拓展。

  1. 结论

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教学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有机地结合了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功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有效地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实践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教师将定性的评价模式转变为定量的评价模式,不再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客观判断的方式进行评判,有效提升了教学过程监控的效率与有效性,甚至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阶段,更好地捕捉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为调整教学规划、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在实验实践类课程中应用还属于新鲜事物,目前的教学模式设计还有一定的缺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继续研究,不断完善,切实提高工程实践课程质量,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 基于雨课堂的互动式课堂创新模式探究——以审计学课程为例[J].潘媛.商业会计.2021(17)

  2. 雨课堂在软件类实验翻转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张其亮,王爱春,杜晓明.实验室科学.2021,24(03)

  3. 雨课堂在机械类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於秋萍,华洁,李佳.实验室科学.2020,23(06)

[4]基于“雨课堂”的智能车辆课程课内实验教学实践[J].熊光明,陈慧岩,龚建伟,吕超,吴绍斌.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