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断中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颈椎病诊断中 X线平片和 CT影像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

杨兰英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中医医院 四川省资阳市 642350

摘要:目的颈椎病诊断中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0例,分别实施CT与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检出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颈椎病病理影像学表现及颈椎病分型。结果CT诊断的阳性率高于X线平片(P<0.05);CT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高于X线平片(P<0.05);CT检查在椎管狭窄、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横突孔变形及骨质增生等方面的检出例数多于X线平片(P<0.05)。结论采用螺旋CT对颈椎病进行诊断,能准确显示其病理改变,能为病情情况的深入观察、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应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颈椎病诊断;X线平片;CT影像诊断;临床对比

引言

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为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对于患者,根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出现的临床症状也存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患者均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危及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但是对于颈椎病来讲,患者出现的症状与运动神经元疾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之间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要进一步提升颈椎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颈椎病诊断中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8.4±3.7)岁。所有患者均有疼痛、屈伸受限、颈部不适、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

1.2方法

X线平片检查:结合体检者的不同体型为其选择最佳的投照条件。投照体位为正侧位,呈现45度左右的斜位,针对瘦弱型人群给予300mAS、68kV及0.06s的投照条件;针对标准型人群给予300mAS、70kV及0.08s的投照条件;针对肥胖型人群给予300mAS、74kV及0.12s的投照条件。实施腰椎的X线检查,对腰椎正位、侧位进行摄片,部分患者还可以加拍左右斜位片,从L1下缘开始向下逐一对椎间盘到S1进行扫描,每个椎间盘扫描三层,层面平行在椎间隙,层厚为4mm,层距4mm等。在实施完腰椎X线的摄片处理后由两名或以上影像学医师对结果进行研究观察及分析。

CT影像检查:以32排螺旋CT系统为主,来对患者实施检查,在具体检查过程中,在平扫的基础上加三维重建。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以仰卧位为主,顺着椎管垂直面进行扫查,上下查找范围超出1节椎体,然后记录具体的扫描数据。在检查期间,调整好相应的参数,电流:250mA,电压:120kV,矩阵:350×350,层距:5mm,层厚:5mm,重建层厚:1mm。

1.3观察指标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敏感度比较,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91d4869b645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CT诊断的阳性率高于X线平片(P<0.05),见表1。

6191d4869b645_html_7b67a0c94be526ba.png

2.2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敏感度比较

CT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高于X线平片(P<0.05),见表2。

6191d4869b645_html_27d6099b6687d626.png

2.3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比较

CT检查在椎管狭窄、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横突孔变形及骨质增生等方面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P<0.05),见表3。

6191d4869b645_html_94e7b0877eef62f2.png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加,现阶段临床中腰椎退行性病变疾病的发生率呈现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发生与年龄、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快、不良姿势及家庭负担重等原因关,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脑及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学生、工作者花费越来越长的时间久坐、躺在、站在原地不低娱乐,使得人们出现疏于运动的现象,易发生腰椎退行性病变,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痛苦及不便。

脊髓型颈椎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此类患者主要为脊髓受到长期的慢性、持续性压迫,导致脊髓出现器质性和功能性损伤。在患者发病早期对其明确诊断,并对患者的颈椎受损部位、受损程度做出准确评估,有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及时纠正病变进程。

颈椎病主要可以分为六个类型,分别为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及颈型颈椎病,其内部主要表现有颈椎椎间孔变形或者是狭小、颈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间隙狭窄以及颈椎曲度异常等,所以在进行颈椎病检查时,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内部组织变化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颈椎病以及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现目前,X线平片以及CT检查等方法在颈椎病检查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中,X线平片检查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一般检查时,会扫描患者正位、侧位以及双斜位等情况,X线平片检查的成本较低,大多患者及其家庭能够承担,同时其操作较为简单,医务人员开展检查工作的难度较小,所以受众较广。但X线平片检查不能很好的反应出机体软组织的情况,分辨率相对较差,进而会影响整个检查结果,医务人员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与X线平片检查相比,由于CT检查可以增加横断扫描内容,所以其分辨率更高,同时还能形成三维图像,可以更为详细、清晰的显示检查内容。同时CT检查还能检出侧隐窝的形状与大小,所以其能更为准确、有效的反应出椎管的狭窄情况,进而帮助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但CT检查相对于X线平片检查而言,成本更高,且辐射量比普通X线机大,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为孕妇那么便最好不要进行CT检查。

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我院确诊的50例颈椎病患者实施CT影像与X线平片检查,研究结果显示,在CT影像诊断方法的应用下,能够进一步提升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的检出率,在X线平片诊断方法的应用下,特异性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影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各存有显著的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颈椎病诊断中,采用CT与X线平片均有实用价值。特别是螺旋CT,其无论是在准确度还是灵敏度方面均优于X线平片。而X线平片具有方便、价格低等优点,所以在实际临床诊断中,可用X线平片先开展初步检查,然后用螺旋CT进行深层次的病情观察,以此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伟.颈椎病的X线平片和CT诊断及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3):149-150.

[2]张建.X线平片、CT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205+207.

[3]张春焕.颈椎病影像技术诊断及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2):20-22.

[4]孙隆.颈椎病的X线平片CT诊断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41-142.

[5]周浩.CT、X线技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