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营养管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容积 -黏度吞咽测试结合营养管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杨学花,张萍 *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营养管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与本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均使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将采取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合营养管理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营养支持3周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营养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其效果较理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率,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容积-黏度吞咽;营养管理;脑卒中;吞咽障碍;营养指标水平;效果


脑卒中就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h。脑卒中后,如果管理吞咽的神经中枢受损,就会出现吞咽障碍。一旦出现了吞咽功能障碍,会导致误吸的风险增加,从而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另一方面患者摄入不足,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而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影响预后进展[1]。故本研究主要分析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营养管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与本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两组。在20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109例、91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7.53±11.16)岁;病程为7-61 d,平均病程为(34.82±10.03)d;出血性脑卒中110例、缺血性脑卒中90例。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神志清楚;②无认知功能障碍,就能够吞咽障碍初步筛查。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障碍者;②伴有呼吸道感染疾等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两组均完善术前检查,且均接受容积-黏度吞咽测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发病后48h后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则采取营养管理,具体包括: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营养管理干预计划,具体分级护理措施见下:①针对不伴安全性,有效性受损者,应遵医嘱为其留置胃管,严格控制其管饲量、营养物质的搭配比例。指导其取转头吞咽、仰头吞咽、侧方吞咽及低头吞咽等姿势进食,以确保其每次吞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②针对伴有有效性受损,不伴安全性受损者,应调整进食姿势和一口进食的量,确保其一口进食量为2-4 ml。在进食时,需要为其改变食物的形态,可选择流食。同时遵医嘱对其进行经口进食训练,指导其进行口腔运动训练、口腔感觉训练。③针对伴有安全性受损,伴或不伴相关有效性受损者,应为其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进食环境。为其选择黏度适中、密度均匀的食物。随着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护理人员可让其逐渐从食用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过渡到食用普通食物。嘱其正常经口进食。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经营养支持3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包括: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在Excel中储存,采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 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3周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护理3周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6191c61386c55_html_609163e8142e63e8.gif/g/L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

观察组

100

129.83±13.85

37.65±1.82

67.88±2.13

对照组

100

121.77±12.93

32.51±1.55

63.66±2.75

χ2

-

4.254

21.501

12.132

P

-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吸入性肺炎

电解质紊乱

应激性溃疡

总并发症率(%)

观察组

100

1

1

0

2.00

对照组

100

3

2

4

9.00

χ2

-

1.020

0.034

4.082

4.714

P

-

0.312

0.561

0.043

0.030

  1. 讨论

吞咽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表现在吃东西或者喝水的时候,出现吞咽梗阻,吞咽不顺畅,有一部分病人是直接的吞咽困难[1]。早期发现并管理吞咽困难患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可得到缓解,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改善其营养水平。

本研究通过使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评估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再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营养管理,结果显示,经营养支持3周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充分表明对患者实施吞咽功能评估,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营养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营养管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率,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其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延锦, 余溯源, 董小方,等.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评估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 2019,48(9):82-85.

  2. 韩冰, 尹静, 马薇.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27(24):134-135.

  3. 杨玲, 谭明敏. 容积-黏度测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15):2.

  4. 周丽丽, 郑乐乐. 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的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5(11):157-159.

作者简介:杨学花(1987-12)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315494300@qq.com

张萍(1982-4)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神经系统康复护理,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13512948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