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结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β受体阻滞剂结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昌盼儒 温洁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 新疆昌吉市 831100

[摘要]目的:探究β受体阻滞剂结合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择取4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时间区间: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遵行双盲法原则完成平均分组,产生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β受体阻滞剂结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和治疗安全性展开分析比较。结果:接受联合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同比于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行β受体阻滞剂结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慢性心衰;临床疗效;安全性


慢性心衰是一种因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等因素引起的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结构和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多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与β肾上腺素受体进行有机结合,能够降低体内神经质和儿茶酚胺对身体的危害,有效阻止交感神经激活,达到降低慢性心衰的致死率。而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当中较为常见,它不仅可以降脂,还能切断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提高细胞内皮的工作效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炎症的发生,对治疗慢性心衰效果良好[1]。本文即是我院探究β受体阻滞剂结合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意义,现将数据汇总示以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4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研究样本,时间区间: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遵行双盲法原则完成平均分组,产生对照组和观察组。被纳入对照组的20例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1:9,介于42~84岁年龄区间,均值数值(63.21±1.02)岁;被纳入观察组的20例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2:8,介于43~84岁年龄区间,均值数值(63.26±1.11)岁。所有纳入样本的基本情况均相似,无明显差异呈现(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接受β受体阻滞剂结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β受体阻滞剂选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20057288),治疗初期将药物剂量控制在12.5mg左右,每天2次,若患者无不良症状发生,则将药物剂量添加至25~50 mg,每天2次。他汀类药物选用阿托伐他汀钙(国药准字H20051408),治疗初期药物剂量取10mg,每天1次,再将每日量添加至20~40 mg,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疗效比较,心功能改善在2级及以上,评定为显效;呈1级及以上改善,则予以有效评定,无改善或病情持续进展,则判定为无效,剔除无效病例展开总有效率计算。(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咳嗽等症状情况予以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相关情况行以SPSS22.0版本分析,相关的计数资料在具体表述时以n、%形式进行,而结果的验证由χ²完成;相关计量资料在具体表述时以(618dbdbf2c85b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进行,而结果的验证由t完成,以P<0.05作为对数据有误统计学差异的衡定标准。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测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呈显著性(P<0.05),数据详情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情况[n(%)]

分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n=20)

11(55.00)

7(35.00)

2(10.00)

18(90.00)

对照组(n=20)

7(35.00)

5(25.00)

8(40.00)

12(60.00)

χ²

-

-

-

4.800

p

-

-

-

0.028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为20%,较对照组的60%更低,差异呈显著性(P<0.05),数据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n(%)]

分组

恶心

呕吐

头晕

咳嗽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n=20)

1(5.00)

1(5.00)

2(10.00)

0(0.00)

4(20.00)

对照组(n=20)

3(15.00)

3(15.00)

4(20.00)

2(10.00)

12(60.00)

χ²

-

-

-

-

6.667

p

-

-

-

-

0.010

3讨论

慢性心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疾病可以发生于任意年龄阶段的患者身上,常见的疾病症状有呼吸困难、身体乏力和液体潴留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达到痊愈的程度,但该疾病复发性高,需引起注意。引起慢性心衰的因素有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超重,心室舒张时回流血量过多,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从而造成心室顺应性降低。因此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原理为早期改善心理衰竭,将其转变为代偿期,促使心功能及体征恢复正常。

β受体阻滞剂具有阻断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的功效,对改善心肌功能具有良好效果,有效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耗血量,增加心肌充盈的时间,提高心脏射血功能,增强儿茶酚胺对心肌的刺激,提高心肌收缩功能,达到重塑心肌的目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调脂功效,而且还能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对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抗炎功效,将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和心肌功能恢复[3]。上文试验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可见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慢性心衰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促使患者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使心肌充盈度增加,改善心肌重塑功能,最终改善心功能,使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衰患者实行β受体阻滞剂结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可于临床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 苗永利, 林黎娟. 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05):12-14.

  2. 依巴代提古丽·艾买提, 李守刚. 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临床效果[J]. 系统医学, 2018, 003(008):152-154.

  3. 朱小鹏. 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评价[J]. 北方药学, 2020, 17(0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