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现状及其优化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现状及其优化对策

李凌

四川省遂宁市民康医院 629000


  1. 什么是临床检验医学

临床检验医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由血液学、生物化学、人体寄生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基础学科所组成,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检验医学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配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多种自然学科。90年代开始,临床检验医学专业快速发展,学科建设空前活跃,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临床检验医学方向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现状如何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医学检验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种情况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常规医疗中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全国各地临床病例的分析,医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诊断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以及进行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检验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虽然相关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医疗机构本身的复杂性、群众需求的差异等多种因素,质量控制效果不足,诸多缺陷也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而逐渐暴露出来。

  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 质量管理与技术开发脱轨

检验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应的质量管理来配合。当前的检验技术质量控制已经跟不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检验技术质量控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为人们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一些实验室的布局没有完全符合安全性的要求,没有做出长远的计划,就导致硬件装置的检测方法跟不上科学技术进步。

(二)管理意识薄弱

很多医院领导在临床检验技术管理上存在管理意识缺失的现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质量管理的概念,医院管理者和员工对医学检验质量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检查数据存在纰漏。质量控制意识有两个主要问题: 1.检验人员对质量控制不了解,不知不觉地认为医学检验主要由技术人员进行,对操作者的作用不够重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难以保证;2.医院管理层对检验质量不重视,不鼓励后续相关指导督导工作,阻碍了操作流程的正常运行。

(三)检验条件缺陷

在部分医院中,个别的检验项目不存在具体质量要求, 这种走形式的过程不但让患者承受更多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不利于诊断的准确性。部分医院存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 而如果没有灵活合理的安排以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满意程度,容易发生情绪波动,而这种情绪的抵触会影响后续配合工作,降低医学检验质量。

(四)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些医院建立了医学检测质量控制机制,但在实践中存在严重缺陷。许多医院检验部门将质量控制机制写在纸上,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指导,难以发挥实际作用。虽然检验人员了解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不能发挥其应该具备的引导作用。

(五)实验室的不合理行为

临床医生需要打开病人的申请表,并根据医生的建议为病人进行检查。许多临床检验项目在临床上的意义不是很清楚,检测目标也不强。一些医生仅仅是要求病人做抽血等毫无意义的检查,因为诊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却耗费了病人与家属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另外,临床上对标本的样品取样处理时间也不同,试样变长会影响检测结果。部分护士的操作不规范,导致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结果差异很大,造成了临床医生的误诊。而且医生也无法为病人开出正确的药物。这也是很多病人拒绝就医的重要原因。部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淡薄,知识积累速度缓慢。质量监督控制工作人员运用老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检查和操作,导致失误频发。

(六)文件管理不规范

文档管理被认为是审核与开发任务的根本标准。科学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与系统保证了实验室工作的标准化与可靠。一些检查人员对文件管理的概念和含义并不是完全熟悉。在准备和创建程序文件的时候,分类不合理,编译不规范,原始记录不完整,无法充分地满足程序文件的保存要求。由于实验室管理员没有对实验室内部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不能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另外,由于管理人员所使用、维修和校准的设备不够健全,质量控制的产品与校准设备之间也很有可能会发生相互混淆或者是使用不当的现象,这样就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检测的结果。

(七)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的关系不融洽

如今,医院的检验人员与临床科任医师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对于医疗服务合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临床医生希望检验人员能够寻找患者疾病的来源,然而对于测试没有完全掌握就很容易造成混淆。检验人员总是想要让临床医师们了解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一些职业性的困难,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之间就会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导致了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太融洽。

  1. 优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关系的措施有哪些

(一)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只有让医学检测人员了解医学检测对后续诊疗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管理实际工作的质量。检验科室的领导层需要加强自身理论自律,学习相关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全科室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认识。加强对检验人员工作场所的认识,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形成良好的循环,同时促进工作人员的自我发展。

(二)保持有效沟通

沟通是实验室过程中的关键技能之一,主要对象是医务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于后续指导非常重要。从对患者的诊疗角度看,检验与治疗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将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分开,则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都将变得毫无价值。因此,只有把临床检验和治疗相结合,才能够确保疾病得到控制。通过一系列的医学检测,可以准确地掌握疾病患者的异常生理指标,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医学检验中的检测结果提供给疾病的临床资料用于识别和分析疾病原因。临床医学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务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应共享资源信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疾病的误判。

(三)强化医学检验质量管理

在医学检验质量管理方面,虽然很多医院管理层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仍然缺乏领导者来带领和引导各科室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遵循。要树立工作人员遵循质量管理内容的理念,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

(四)提高考核力度

为了保持临床医疗检测工作的高水平和质量,评估被认为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部分地区医院还未能够充分意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为了确保评估工作能够得到全面落实,有必要提高医院对于医学检验考核的重视程度。考核结果可以与员工的薪酬、绩效、职称等挂钩,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和考核的有效性。评估本身的威慑力和公平性,发挥评估本身的价值。另外,需要采取特定的管理模式,通过抽查来保证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的管理效果。

(五)重视检验设备的管理

实现了检验科目的自动化管理,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了临床医疗检验工作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根据相关技术需求进行改善的检验条件,配置相应的检验装置。始终紧跟国际技术进步发展的步伐,推出了高精度的检测设备。检验室严格控制了检验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明确了设备电脑计算、档案操作的管理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提高了检测仪器的性能和质量,保证了检测仪器的信息完整性和准确率。

  1. 促进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

实验室需要进一步增加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互动及沟通。医院在各个部门之间开展沟通活动,各个部门的人员都需要及时汇报本部门的最新动态。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常见及高发疾病案例密切相关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临床知识及在实践中的临床操作经验,不断地积累,提升自己的专业检验能力。临床医师需要了解一些专业性较高的检测技术难点,并跟上实验室技术的进步。


个人简介:李凌1973.10女 浙江湖州 汉 大专 临床医学检验中级职称

四川省遂宁市民康医院 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